張東穎
摘 要:在現今網絡化時代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民眾對重大突發性事件的反應越來越迅速,而傳統主流媒體的反應相對來說有些滯后。該文從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面臨的新形勢、主流媒體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途徑、在雙贏的基礎上促進新媒體和傳統主流媒體共同發展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提高主流媒體對輿論的調控和引導能力。
關鍵詞:創新 方式 提升 引導力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c)-0224-02
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越來越多呈現出利益主體獨立化,價值取向多元化,社會心態復雜化的趨勢。在網絡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的傳播打破了時間上的局限,使得信息的發布與事件的進展幾乎是同步進行,一方面,民眾對重大突發性事件的反應越來越迅速;另一方面,傳統主流媒體的反應似乎相對滯后。因而,面對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如何提高輿論引導力,成為傳統主流媒體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1 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面臨的新形勢
現如今,以網絡、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已成為公眾輿論的新寵,相對于傳統媒體的高準入門檻,新媒體作為公眾言論的傳聲筒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1.1 傳播方式發生變化
諸如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其傳播方式是自上而下,以單向傳播為主,在信息發布與輿論監督時,話語權主要由傳播者控制,廣大受眾難以享有充分的話語權。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則是雙向的、互動的,社會公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的發布者,面對現實生活和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普通民眾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討論,表達自己的情緒、態度和觀點,因而談論和品評的內容更多,范圍更廣。
1.2 傳播渠道更為便捷
相對于傳統媒體有限的傳播渠道,新媒體的傳播通道更為方便、迅速。像現如今備受推崇的微博,除了具有網絡傳播的特性之外,還因其可以隨身攜帶的特點,人們可以通過發短信的方式更新微博,消除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使用方式比網絡更為便捷,這就大大加快了信息的發布時間。同時,微博和傳統媒體最大的不同還表現在與用戶的互動,參與個體可以對某一事件盡情闡釋自己的看法或觀點,免去了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一旦某些觀點和說法在一定的時間內形成輿論強勢,就有可能成為熱點問題,持續地引起公眾的關注、參與和討論。
1.3 受眾需求更為迫切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職能的轉變、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我們將進入一個更發達的公民社會,受眾將更強烈展現其公眾色彩,通過參與傳播進而參與到公共事務管理。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看,任何一種新媒體的誕生都是對“傳統媒體”的有益補充,而不是替代“傳統媒體”。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對媒體引導輿論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媒體不能滿足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吸引力和公信力就會下降,也就談不上影響力和引導力。因此,主流媒體必須順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守好自己的陣地,尋求新的途徑。
2 主流媒體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途徑
主流媒體要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既要把握好傳播者的職能定位,又要注重對受眾的分析研究;既要充分認識輿論引導的重要意義,又要把落腳點放在傳播效果上;既要突出主流媒體在輿論引導中的主體地位,又要樹立主流媒體為主、各類新興媒體共同參與,相互發展,有機整合的傳播理念。
2.1 真實發出好聲音
無論是對政策的宣傳、社會問題的揭露,還是突發事件的報道,抑或重大活動的信息傳播,受眾能否認同媒介的立場和觀點,能否接受新聞傳播者對他們的引導,主要在于這種立場、觀點和引導是否符合客觀事實。事實證明,一旦主流媒體能準確及時地提供真實權威的新聞信息,公眾就會減少通過其他方式搜集信息的行為,各種謠言和小道消息就會自然消失。因而,主流媒體在傳播過程中必須確保輿論導向正確,堅持傳遞真實、全面、客觀、公正的聲音,做到第一時間發布權威性信息,保證傳播的信息不模糊、不打折,及時掌握社情民意,深刻洞察受眾心理,準確把握受眾需求,牢牢掌握話語權和主動權。
2.2 努力放大好優勢
主流媒體的最大優勢在于長時間在公眾和社會中形成的信譽度、權威性、影響力和公信力。面對新媒體的異軍突起,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主流媒體必須強化權威性,增強思想性,提高公信力。重點應在做好獨家報道和深度報道上,擴大影響力,要不斷創新報道手段,針對各類事件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運用各種方式方法。如對重大報道、特殊事件應多角度、多側面、全方位出擊,集文字、圖片、評論、專家評說、官員觀點等全面解析,運用各種表現手法,延伸和拓展報道內容,形成視覺中心,提高和擴大主流媒體的優勢。
2.3 及時抓住好話題
主流媒體提升輿論引導能力,毫無疑問應首先盯緊重大事件。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對重大事件的引導能力。能否留住公眾的眼光,并與公眾產生共鳴和交流,這就要看報道內容是否為公眾關注,是否能夠抓住公眾的關注點和興奮點來設置話題。一方面,要堅持把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與公眾利益訴求統一起來,強化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另一方面,要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在突發事件和重大社會問題上不回避,充分考慮事件的整體狀況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穩妥、準確地把握群眾的利益和情緒,以積極健康的輿論氛圍發揮心理疏導、安撫情緒、緩和矛盾的作用,幫助政府部門妥善、迅速處理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2.4 主動搭建好平臺
公民社會的發展以及公眾民主意識的增強,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不可阻擋的趨勢。媒體只有順應、把握這一趨勢,主動設置互動的問政平臺,為公眾提供表達意見的機會,滿足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監督政府的愿望,才能在價值觀、利益等更深層面與公眾達成交流與融合,使輿論引導從言論、思想深入到行動層面。這是輿論引導的理想境界,也是網絡時代和公民社會對輿論引導的更高要求。endprint
3 在雙贏的基礎上促進共同發展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主流媒體不可避免的面臨挑戰問題,如何轉型以迎接新媒體的挑戰,不僅要了解傳媒行業變革現狀,還要懂得如何利用好新媒體,在雙贏的基礎上共同發展。
3.1 加強有機融合
提高傳統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就是要在保證傳統主流媒體主體地位的同時,進一步加強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傳統主流媒體只有很好地與各類新媒體協同參與,功能互補、互動互聯,才能盡早步入新技術帶來的飛速發展軌道,分享新技術、新媒體帶來的新機遇。比如:各大報紙電臺紛紛開設了自己的博客和微博,這便是主流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方式。通過與新媒體的融合,利用自身的社會公信力和社會資源,主流媒體能夠更好地加強輿論宣傳,提高輿論引導力。
3.2 加強監督管理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主流媒體要保證輿論監督的優勢地位,就必須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處理好與新媒體之間的關系,既是競爭者,也是合作者。一方面,傳統主流媒體可以將自己搶先得知的信息資源,借助公信力強的特點發揮引導優勢,提升傳播速度,將輿論監督主陣地的地位掌握在自己手中,阻止其他途徑的信息傳播;另一方面,在新媒體搶先的情況下,要發揮好其權威性的優勢,適時對新媒體傳播的內容進行監測監管,在調查性的報道和言論方面提升高度和深度,在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的同時,建立健全信息溝通渠道,解答民眾的問題和疑惑,獨辟蹊徑保持輿論監督的領先地位。
3.3 加強媒體文化建設
加強主流媒體的文化建設是提升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力的根本,構建先進文化,提升引導能力,應注重致力鞏固新媒體文化思想陣地,唱響新媒體文化建設主旋律,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要合理利用新媒體的獨特優勢,充分利用新媒體靈活多樣的手段,把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作為新媒體文化建設的靈魂,進一步豐富新媒體文化內容和載體,努力培養新媒體使用者的道德自律精神,通過正確的輿論引導,共同建設健康、向上、和諧、有序、文明的新媒體。
4 結語
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是重要的傳媒,盡管新媒體具有很大的優勢,亦無法取代傳統主流媒介,傳統主流媒體應該有理由、有信心發揮自身優勢,與新媒體相互融合,創新發展,不斷滿足各類受眾群體的需求,構建競相發展的新格局。
參考文獻
[1] 王君超.“新媒體格局”下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策略[J].新聞與寫作,2010(12):27-29.
[2] 劉紅春.網絡時代傳統媒體輿論引導力的提升[J].新聞愛好者,2010(2):105-106.
[3] 王滌塵.網絡媒體如何做好輿論引導工作[J].新聞傳播,2010(4):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