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桂桃
摘 要:“愛”是教育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為了繼承和發揚好這個精髓,該園在教育教學上進行了“園本特色課程改革研究”的實踐,并在全園推行自主式教學模式。這是我園一個大膽的跨越式的教育教學改革。這一教學模式改革的主題是:唱響愛的主旋律,用愛點燃孩子的夢想,讓孩子們享受愛、擁有愛、傳播愛。(1)以“愛”為主題,唱響“園本特色課程改革研究”的主旋律。(2)不斷創新實踐,讓愛心樹健康成長,枝繁葉茂。(3)愛的結晶:突出園本特色、園本教研、園本環境 、園本效果。
關鍵詞:特色課程 改革 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c)-0227-02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教育方面要深化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面對新的要求,作為幼教工作者,既感到了新的挑戰,又看到了新的希望。“愛”是教育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為了繼承和發揚好這個精髓,該園在教育教學上進行了“園本特色課程改革研究”的實踐,并在全園推行自主式教學模式。這是該園一個大膽的跨越式的教育教學改革。這一教學模式改革的主題是:唱響愛的主旋律,用愛點燃孩子的夢想,讓孩子們享受愛、擁有愛、傳播愛。下面就該園“園本特色課程改革研究”的實踐過程談一些粗淺感受。
1 以“愛”為主題,唱響“園本特色課程改革研究”的主旋律
該園是2010年參與《貴州省適應性發展課程》的百所實驗園之一。通過適應性發展課程建設的實踐,為該園的教育教學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按照《教育規劃綱要》的戰略主題,以及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結合我園的特點,我園確定以“愛”為主題,唱響“園本特色課程改革研究”的主旋律。小班以《愛幼兒園》為主題,激發幼兒愛來上幼兒園,培養孩子愛小朋友、愛老師、愛親人;中班以《愛家鄉》為主題,以深度挖掘施秉地區原生態的本土苗族民間文化為主體。大班以《愛祖國》為主題,以感受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主,讓幼兒初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好。從禮儀、孝道、藝術、詩、詞、歌、賦等方面對幼兒進行情操陶冶。
2 不斷創新實踐,讓愛心樹健康成長
為了遏制學前教育小學化,教育部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根據指南精神認為“園本特色課程改革研究”非常必要,通過不斷的創新實踐,有了很大的收獲。首先,該園改革完善了教育教學制度和激勵機制,使該園“園本特色課程改革研究”有了基本保障。其次,重點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該園注重以老帶新、強調以點帶面、突出專業能力、強化專業素養、提倡正能量的工作態度。經過一年的實踐和培養,年輕教師都積極的投入到教育教學的研究中。示范課、觀摩課、各類比賽開展得非常好,這極大的推動了該園的團隊建設,逐漸形成了積極向上、追求進步、健康樂觀的團隊精神,讓該園的愛心樹得到了健康成長。
3 突出園本特色、園本教研、園本環境、園本效果
3.1 園本特色,彰顯特色園本課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以實際出發,因地制定實施素質教育”;強調“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該園充分利用原生態本土文化資源和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資源,最后形成了我園獨具特色的園本課程。
3.1.1 小班以“愛幼兒園”為主題,激發幼兒愛上幼兒園
該園把“愛幼兒園”作為小班的教學主題。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們生成了《我們的幼兒園》《媽媽的頭發》《我會打招呼》《我愛我家》《小手真能干》《小樹長大了》《動物寶寶找媽媽》《拉拉小手》《奇妙的大自然》等教學主題,老師們通過擬人化的口吻和幼兒做游戲,運用情景的教育模式讓孩子在學中玩、在玩中學,這比空洞抽象的說教有效得多,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愉快的環境,把教育的要求順利轉化成幼兒自身的需求。
3.1.2 中班以《愛家鄉》為主題,挖掘施秉原生態的本土苗族民間文化
施秉縣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境內人口有一半以上是苗族,保存著濃郁的民族風情,有民族建筑風格村寨300多個,民族服飾80多種,民族節日135個,其中參加人數上萬的就有36個。充分利用這獨特的本土資源,確定中班以《愛家鄉》為主題,充分激發孩子“愛家鄉”的情懷。經過充分的調研,生成了《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獨特的服飾文化》《生產生活習俗文化》《厚重的民族、民間文化》《民族藝術文化》等大的教學主題。大主題生成后,教研活動中再逐一生成每周小主題、次小主題。《厚重的民族、民間文化》主題之一的《刻道》就很有特色。苗族“刻道”即“刻木”,漢語譯為《苗族開親歌》,是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種,因它的主要內容刻于圓形竹木之上,苗民們持棒而歌,故有此稱謂。該園生成《刻道》這一小主題后,請來苗族老人給孩子們介紹《刻道》文化,老人精彩的演講和表演,讓小家伙們目不轉睛的聽著、看著,非常興奮。當得知《刻道》已經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大家都流露出自豪的表情。《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主題中,生成的小主題《制作彩色姊妹飯》,孩子們自己參與整個制作過程,真實感受日常生活的快樂。小主題《高塘卯節祭祀活動》,讓幼兒體會到祭祀的神圣和莊嚴,還了解“卯節”的來歷和意義。《斗鳥》《斗雞》《賽馬》等民族民間體育游戲和《跳板凳舞》《跳蘆笙》《草編》《竹編》《紡織》等一系列原生態的民間藝術都成了次小主題教學內容,通過這些教學,孩子們充分的感受到了家鄉的美麗和魅力。
3.1.3 大班以《愛祖國》為主題,以感受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主
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穿越歷史的長河越發顯得璀璨。大班以《愛祖國》為主題,把我國傳統文化之精髓運用到教學中,生成了《民族大家庭》《多彩的中華文化》《傳統藝術》《禮儀文化》等大主題,其中在《民族大家庭》這一大主題中,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并了解祖國56個民族一家親,因此生成了《民族節日》《民族服飾》《民族藝術》等小主題,不但讓幼兒了解了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培育了孩子們的愛國情操。《中國書法》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在這一節課中,請來了縣書法協會的老師現場表演書法,孩子們看書法老師表演時那羨慕的眼神覺得欣慰和感動,之后部分孩子還親自體驗,這一節課讓我們在教育教學的模式上又得到了很多的啟發。在《中國武術》這一主題活動中,把一些傳統的中國武術的簡單動作和體能相結合,大大增強了體能訓練的娛樂性和趣味性,讓孩子們興奮不已。在大主題《禮儀文化》的教學中,我們讓幼兒接受傳統道德、禮儀觀念的教育,從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們了解行走之禮、見面之禮、入座之禮、飲食之禮等。在《傳統文化》這一大主題教學中,生成了《國粹文化》小主題,先讓孩子們制作京劇臉譜,再進行主題教學活動,使孩子們更加形象生動的了解京劇的基本知識。在《十二生肖》藝術主題教學活動中,用傳統的打擊樂器響鈴、鼓、三角鈴等根據樂譜的符號讓孩子們學習。雖然初次學習,但是看到他們那么認真又有興趣的樣子,老師們早就忘記了準備課程的辛勞,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endprint
3.2 園本教研,展現教師園本實踐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在園本教研活動中,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們對《指南》精神的貫徹,使教師們成為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我園做到:一是要求教師用“心”學習,以學帶“研”。二是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教研,讓每位教師都有展現自己實踐經驗的空間,極大的提高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3 園本環境,孩子們生活的樂園,凸顯特色校園文化
馬克思說過:“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綱要》的表述為“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讓教育回歸真實的生活,讓幼兒回歸自然的環境”,這些是《綱要》中所蘊含的新理念。為了更好地把《綱要》中關于環境的創設與教育教學緊密聯系,讓特色環境成為孩子們的一本會說話的書。首先,創設了多元化的自主式教學模式區域。把教學和環境變成融合體,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小班根據主題在創設大環境時,把一樓創設為一個動物森林的童話世界,讓孩子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他們感覺進入了一個溫馨的家園,消除了陌生感和依賴感。在里面還能得到視覺的感知,從而得到一些知識技能。教室的小環境,以“我愛我家”“溫馨家園”為主題,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愉快的環境。區域設置的“烤肉串區”“小小投擲區”“小小記者”等區域,使孩子們在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上都得到了提高。中班根據主題創設了:《苗族服飾》《苗家銀飾》《苗家飲食》《苗族歌舞》等大環境的布置。在區域的創設中最突出的就是“苗家鋪子區域”“娃娃酸湯魚區域”“花花小超市區域”“長桌宴區域”等讓孩子們百玩不厭。大班突出傳統文化,大環境利用了中國一些亭、臺、樓、閣的元素,把京劇臉譜、剪紙、印染、刺繡等融入到級部的大環境中,讓孩子從環境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氛圍。班級環境以江南一帶的藍色印花和民族的大紅土花布來作為背景,區域創設有《詩詞文字區域》《民族大舞臺》《民間小作坊》《民間小游戲區域》等,這些區域都成為重點區域,因為孩子們對這幾個區域的興趣度最高,而且對教學活動的延伸起到了重要作用。自主式教學區域的開展,以幼兒自己喜歡為主,收集廢舊資源讓孩子自己制作玩具投放到區域里面,不僅讓孩子們動手動腦,也讓孩子們從中找到自信和樂趣,還給主題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延伸作用。戶外體能活動的開展,給該園的特色文化增添一定的實效和亮點。該園挖掘了本土一些體育游戲運用于戶外體能活動中。如:《斗雞》《滾鐵環》《斗牛》《丟沙包》《斗鳥》《草把龍》等,把這些本地苗族特色的民間游戲和活動鍛煉有機結合,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該園編排了融踩鼓舞、板凳舞、現代苗族舞蹈為一體的園本特色操,讓孩子們穿著苗族服裝跳,也成為該園的一大亮點。其次,讓墻飾成為主題教學的畫卷。教室小環境:每周的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孩子們的優秀作品,都會成為班級環境創設的亮點,這不僅讓孩子一目了然看到本周的活動,還激發了幼兒的成就感。室外大環境:小班以溫馨和諧為主體。中班以原生態本土苗族文化為主體,大班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體的大環境創設,園內環境以本地的自然環境為主體來體現旅游勝地的優勢。
3.4 園本效果,點燃孩子們愛的夢想,引領孩子們展翅飛翔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和探索,孩子們在德、智、體、美、勞五大領域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如:孩子的動手能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生活經驗能力、觀察力都有了不同的變化。達到了唱響愛的主旋律,用愛點燃孩子的夢想,引領孩子們展翅飛翔的效果。同時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同,得到了同行的認同,也給我縣的學前教育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Z].
[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Z].
[3] 教育規劃綱要[Z].
[4] 施秉民族民間文化調查與思考[Z].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