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英
摘 要:《機械制圖》是工程機械類專業的基礎專業課,是機械加工制造、安裝、質檢的依據,是加工制造業的通用語言。制圖原理要通過《機械制圖》課來完成,CAD就相當于我們手中的筆、三角板、圓規,它就是繪圖工具,所以應該正確、靈活運用現代化的繪圖工具,用CAD完成繪圖、識圖任務。通過運用項目教學法,將《計算機CAD繪圖》與《機械制圖》合二為一,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將學習知識與技能訓練融為一體,實現做中學、學中做。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整合 識圖 繪圖
中圖分類號:TH126-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c)-0248-02
1 整合的迫切性和目的
《機械制圖》是工程機械類專業的基礎專業課,是機械加工制造、安裝、質檢的依據,是加工制造業的通用語言。對于中職學生來說,他們是加工制造業的第一線工作人員,準確識圖是完成機械加工的第一步。所以中職類《機械制圖》的教學大綱要求學生掌握制圖國家標準,能識讀和繪制簡單的零件圖、裝配圖,培養學生嚴謹的繪圖習慣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隨著科技的發展,手工繪圖已經被計算機繪圖取代,但是制圖原理依然要通過《機械制圖》課來完成。《計算機CAD繪圖》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繪圖軟件繪制機械圖樣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繪圖技巧,學會繪圖軟件的使用,能夠繪制機械圖樣,對讀圖的能力不做要求。
現在國內大部分中職、高職院校將《機械制圖》課和《計算機CAD繪圖》課分開教授,效果不是很理想。《機械制圖》用兩個學期課時完成,一般在第二學期或第三學期安排《計算機CAD繪圖》。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在繪制復雜圖樣時往往不愿意動筆,而且越復雜的零件圖越繁瑣,學生越不愿意畫圖,相對的就越不能理解制圖原理,從而不能準確讀圖,學生最后失去學習興趣,達不到識圖繪圖的能力要求;而當學生學習CAD制圖時基本上又已經忘了制圖原理,在CAD教學中還要穿插講解制圖原理,使學生造成知識的脫節,并且容易產生誤解:認為《機械制圖》課和《計算機CAD制圖》課是兩門不相干的課程。而實際上CAD就相當于我們手中的筆、三角板、圓規,它就是繪圖工具,所以應該正確、靈活運用現代化的繪圖工具,用CAD完成繪圖、識圖任務。
為了改變學生的這種誤解,提高學生識圖、繪圖的能力,能讓學生將學習知識與技能訓練融為一體,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在教授2012級數控班學生時,嘗試著運用項目教學法,將CAD計算機繪圖與《機械制圖》合二為一,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在2012級學生已經開始實習,大部分學生在實習崗位上都能看懂圖紙,而且在加工過程中對圖紙加工要求的理解很透徹,能夠保證加工質量。學生們的實習實踐證明整合《機械制圖》與CAD很有必要。
2 整合的策略和做法
在教授2012級數控班《機械制圖》課時,鑒于以往學生學習《機械制圖》和《計算機CAD制圖》出現的困境,數控專業教研組全體專業教師,通過研討一致決定將兩門學科進行整合,用兩個學期完成兩科的教學任務。該研究者作為學科帶頭人,率先在2012級數控班擔任整合教學任務。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先根據教學內容在每一單元制定出恰當的項目模塊(要制定出具體的項目任務和教學重點內容的安排表),在教研組內和專業教師們研討,制定可行的教學方案,在課堂上由淺及深引導學生完成項目任務,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熟練使用CAD完成識圖、繪圖的能力要求。這種教學方法體現為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的現代職業教育價值理念,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并且為后續的專業課程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具體的做法有以下幾種。
2.1 整合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讀圖和繪圖能力是機械制圖課程的重要目標,CAD課程強調繪圖命令的熟練應用,基本脫離機械制圖知識,而實際上CAD技術就是為了方便繪制機械圖樣而開發的繪圖軟件,就是手中的筆、尺、繪圖板,要為機械制圖課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機械制圖的單元計劃,整合CAD教學目標,使CAD成為體現制圖原理、表現機械圖樣的工具。
2.2 調整教學內容
先制定機械制圖教學內容,然后調整CAD教學內容,使CAD教學內容與之相匹配。科學安排課時進度,結合學生認知方式,制定切實可行的項目模塊,研究與之匹配的教學內容。學生將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
2.3 教學方法
以行動導教學為主線,運用項目教學法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工程或事件,設計出一個個具體的項目教學方案,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學生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到這個結果,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同時綜合運用案例法、比較法、圖像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導地位。
2.4 評價機制
把握教學評價總結,建立學生評價機制,分析學生課堂評價、作業評價、階段測試評價、終結性評價,觀察研究學生參與學習的認知程度、接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及時調整制定更科學更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隨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3 實例論證
在講授《機械制圖》第二章《投影基礎》第一節《投影法及視圖》這部分內容時,該研究者運用項目教學法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效果非常好。職高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維,學習習慣比較差,對純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興趣,但是觀察事物、實踐動手能力比較強,尤其是當教材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時,他們也會產生比較濃厚的興趣。本節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法是“行為導向教學法”,以“情境設置→知識講解→角色扮演→知識拓展”為流程,運用了“引→激→拓”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在教學活動中結合“積木教學法”,要求教師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等鍛煉的機會,幫助他們進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實現每個知識點的記憶、理解、應用,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endprint
在講授該內容時,主要設定了三方面的教學知識點,具體內容和做法如下。
3.1 教學知識一:認識三投影面體系
該研究者將學生(班級30人)分成6組,教師發布任務:每隊由隊長指派三名同學,分別在3只右手掌上,用記號筆描畫V、H、W3個字母,并同時起立。當教師發布開始對接的命令時,3名同學迅速將3個手掌按照三投影面體系進行對接,游戲過程中講究快、狠、準。哪個組完成的既快又準就得分。(見圖1)
3.2 教學知識二:三視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
教師發布任務:每隊分發一套方積木玩具,由隊長分配隊員任務(隊長總攬全局,2人討論拼積木,2人將拼好的積木用三視圖繪制到白紙上,最后一人檢查)。當教師發布開始命令,各組統一開始。當哪個組完成作品既快又準確,哪組就加分。由學生作品引出三視圖的投影規律: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
3.3 教學知識三:識讀三視圖
各小組自由討論,根據黑板上的5組三視圖制作立體模型,這個過程就是識讀三視圖,由圖到物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教師只做適當引導,即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然后結合每組做出的模型數量、質量進行打分(自評、互評)。整個課堂學習氣氛濃厚,既促進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對投影原理理解極其深刻,為學習制圖原理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最后讓學生看著自己做的模型由物到圖的生成過程,先繪制三視圖草圖,再在CAD上規范的繪制三視圖,使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了三視圖的繪圖原理: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
4 結論
事實證明,計算機CAD繪圖不能脫離《機械制圖》成為一門繪畫課,項目教學法的運用,使學生真正做到讓CAD變成我們手中的筆、尺、繪圖板,成為學生完成繪制、識讀機械圖樣的實用工具。通過熟練使用CAD繪圖,又切實掌握制圖國家標準,明確制圖原理,提高繪圖、識圖能力,將專業知識與職業能力完美結合。
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注意的是,將《機械制圖》與《計算機CAD繪圖》兩門課合二為一時,要合理分配課時,而且要明確在《機械制圖》課上講授繪圖原理,引導學生完成草圖繪制,領會繪圖思路,掌握制圖原理,在計算機上用CAD規范嚴謹地完成圖樣繪制,將專業理論知識與職業能力完美結合,同時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習慣。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多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建立學生評價機制,觀察研究學生參與學習的認知程度、接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反思教學目標完成的效果,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隨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安排恰當的項目模塊,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不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有難度,從而使項目教學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 柳燕君,應龍泉,潘陸桃.機械制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江洪.AUTOCAD2008機械設計實例解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 章鳳群.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整合之我見[J].科學之友,2010(18):156-157.
[4] 徐軍.中職學校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整合的探究——以上海市大眾工業學校為例[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3(4):67-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