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宋頌
在一個社會,政治是骨骼,經濟是血肉,文化是靈魂。“骨骼”和“血肉”若想康健,都需要作為文化的“靈魂”加以指引。而群眾性的文體活動與群眾聯系最為密切,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在要求,其形成的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在社會的功能方面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以往的調查顯示,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參加的人群以中老年人為主,為了了解近年來社區文化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和需求,我們對東湖社區中老年人文化體育活動進行了調查,以指導今后的社區人文體育工作。
一、研究方法
調查近年來東湖街道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的組織情況和4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對文化體育活動的需求。采取主觀抽樣的方法,每個社區選取參與文體活動的居民8-9人,不參與文體活動的居民1-2人。通過這種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居民參與文體活動的基本情況和實際需求。組織5次座談會,每次座談會7-10人,通過這種方式傾聽群眾心聲,向群眾學習、請教,同時調查社區群眾性文體活動的基本隊伍及活動的狀況。
二、結果
1、受訪者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收集問卷73份,其中有效問卷72份,有效率為98.63%,其中男性占27.78%(20人),女性占72.22%(52人)。在年齡分布上,40歲至50歲的居民有10人,占13.89%,50歲以上有62人,占86.11%。女性多與男性的原因是女性參與社區文化體育活動比男性更多。
本次調查具有受訪者學歷較高的特點,這與東湖街道地處望京高新技術產業區的特別吻合。雖然本次調查群體年齡偏大,但除13位受訪者(占18.05%)外,均具有高中以上學歷,其中23人(占31.94%)具有大學以上學歷。65.28%(47人)的受訪者來自中等收入家庭,占受訪者中的大多數;有32%(32人)的受訪者認為自己來自低收入家庭;來自高收入家庭的僅有2人,占2.78%。調查顯示,中低收入者更愿意參與到社區文體活動中。
2、群眾對文體活動的需求
本次調查問卷列出了14類文體活動供居民選擇,希望得出最受居民歡迎的文體活動項目。但最終的調查結果表明,除了田徑類和交通類的體育項目選擇居民相對較少以外,其余12個項目選擇人次相差不多(見圖1),可見居民對文化活動的需求是廣泛、多元的。其中女性更喜愛娛樂類活動,男性更喜愛體育和讀書類活動。
3、街道文體隊伍的基本情況
經過調查走訪,2013年東湖街道文體隊伍共有41支,而今年東湖街道增加了26支文體隊伍,現隊伍總量已達到了67支,其中社區文體隊伍62支,街道隊伍5支。這62支隊伍中,既有傳統的國學班、書法班、刮痧班、太極拳隊、手工隊、京劇及戲曲隊等,也有大眾性質的廣場舞隊、合唱隊、晨練隊、攝影隊和乒乓球隊等,還有新潮的儀杖走隊、電腦學習班、英語提高班等。隊伍類型可謂多種多樣,內容涉及方方面面,以文藝和體育隊伍為最多。每支隊伍最少4人,最多百人,平均一支隊伍30人左右,最早的隊伍建立已超過5年。
可見,東湖街道的文體隊伍近年來發展比較迅速,群眾的文化的需求也比較高,雖然各隊伍間水平參差不齊,但是所有隊伍的隊員都抱有極高的熱情參與到活動當中。
4、社區文體活動的組織情況
東湖街道上半年共組織各種文化體育的活動43場,除2場主要針對假期學生外,其余41場的參與者均以中老年人群為主。其中文藝類占34.1%,包括群眾性舞蹈、唱歌、藝術團體活動、聯歡會和周末大舞臺等;文化類占36.6%,包括讀書、書法、繪畫、剪紙、電影、攝影、燈謎、社區大講堂等;體育類占22.0%,包括健步走、乒乓球和氣功;其他占7.3%,主要為美食和廚藝。
從這些活動可以看出,文藝、文化活動組織的內容較豐富,而體育類活動開展的比較單一。
三、討論
在當今的社會生活中,文化體育對于社會的發展起到的作用越發突出。它不僅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快樂幸福,還可以促進社會和諧、文明和進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是靈魂》一文中強調:“文化的力量,或者我們稱之為構成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粘合劑。”社區中人們居住和生活的區域,費孝通曾對社區給出過這樣的解釋:“社區,它的含義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就共同的、一起的、共享的,就是一群人有共同的感受,有共同關心的事情,也常常有共同的命運”。社區的文化體育活動是鏈接社區人群的重要橋梁,是把社區人群凝聚到一起粘附劑,對社區的文明、和諧和團結有重要的意義。中老年人群是社區文化體育活動的主體。了解他們的需要可以更有效地開展社區文化體育活動。
調查顯示,東湖社區女性中老年人更愿意參與社區文體活動。其原因除了與男性退休年齡較大有關外,還可能與我們組織的活動適合女性的類型較多有關,例如我們組織的體育活動類型比較單一。從調查中可以看出,中老年人的愛好十分廣泛,文化體育需求是多元、多層次的。這與學校和工作單位的文化體育活動需求有明顯不同。在校學生和在職人員只是在學習和工作之余進行文化體育活動,活動的時間有限,需求較少。但社區中老年人大多數已經退休,或者事業有成,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參與社區文化體育活動;而且,社區中老年人中祖籍、文化背景、家庭收入、社會經歷和健康狀況比學校和工作單位的人員更加復雜,因此其需求也更加多元化。
根據本次調查,我們認為社區的文化體育活動應以小型、多元為宜,類型廣泛,適合于不同的人群。因此,需要政府組織和群眾自發組織相結合,加強宣傳,增加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與居民的溝通,調動社區居民的積極性,才能開展更多、更豐富的文化體育活動,促進積極、健康、良好的社區文化的形成,維護地區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賈立政,陳陽波,魏愛云.習近平文化戰略思想[J].人民論壇.2014.(24):14-15.
[2]左茜穎.河南省城市社區文化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J].大家.2011.(10):15.
[3]余純璐.對社區全民健身活動的調查與對策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03): 77-80.
[4]習近平.文化是靈魂[M].西部大開發.2012. (12):120.
[5]費孝通.居民自治:中國城市社區建設的新目標[J].江海學刊.2002.(03):15-18+206.
(作者簡介:張皓(1988.3-)女,碩士學位,2013年6月畢業,目前在北京市朝陽區政府東湖街道文化服務中心負責開展社區文化體育活動。宋頌(1984.11-)女,科員,碩士學位,2010年6月畢業,原在北京市朝陽區政府東湖街道文化服務中心負責開展社區文化體育活動,目前在北京市朝陽區城市管理監查局三里屯分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