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建偉,嚴偉民
重慶電訊職業學院
所有生產流程中的零部件制作加工條件和加工方法(包括鍛壓、鑄造、沖壓、焊接、機械加工、熱處理、裝配和試驗等),其區別或多種多樣,“設計”和“工藝”占據最重要地位。機械制造工藝包括產品圖紙設計,生產組織與技術工藝準備,材料選用與標準件統籌,毛坯制造、零部件加工處理、裝配等一系列工序。涵蓋產品設計、生產加工、銷售使用、維修服務乃至回收再生的全過程。先進制造技術是完整規范的現代制造工藝體系的集中體現。
人才是先進制造技術不斷進步的決定性因素。隨著現代制造技術的進步,對工藝技術人員的全面技術素養提出全新要求,通過對制造技術研究人員開展定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并及時向他們傳播最先進的制造技術,在每次培訓過后,還應該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只有順利通過考核的人員才可以上崗。這樣能培養出一批。努力培養出一批具備專業的工藝技術知識,保持高度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高素質、技術硬、通管理的制造技術人員來完成產品的加工過程。這就需要工藝技術人員不斷的學習新技術和新思想,學習現代先進制造技術、掌握最新的工藝加工理念以及完善工藝加工的方式方法。
機械制造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既要加大對工藝設計應用的技術支持,也要更加嚴格的對工藝技術人員的工作進行管理和監督,制定產品的質量的生產全過程追溯制度及產品的加工工藝設計應用步驟要求的會商制度,嚴格防止有殘次品、質量過差產品的出現。
生產工藝標準化是現代機械制造企業重點發展的目標,也是工藝技術工作的基本要求。工藝標準化工作是對現代機械制造企業的一個整體要求。工藝標準化工作不僅僅是工藝要達到標準要求,它包含整個企業的管理、紀律、以及加工的水平等都要達到標準要求。工藝標準化工作涉及到很多在工藝加工過程中的要求,這些要求都是根據以往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缺點來制定的。
市場經濟的競爭實質是先進制造技術的競爭。先進制造技術是現代技術創新與工藝技術進步的典型代表,不僅體現了應用信息技術與系統管理技術的完美結合,更是新型制造單元技術創新的集成化。現代先進制造技術以優質、節能、環保、經濟、高效為中心,在逐漸向基礎制造工藝擴展。
第一,先進制造技術已經被大范圍的運用到機械制造領域,促進了機械制造工藝的進步,并對其他相關產業也有積極影響。
第二,機械制造工藝不斷革新,其重點內容又是先進制造技術。所以,先進制造技術和機械制造工藝的關系是相互促進,
產品和制造工藝的設計可以采用一系列工具(例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以及工藝過程建模和仿真等。生產設施與裝備、技術應用與優化、工具選用與工藝改進,甚至整個制造企業都可以采用先進技術進行有效地設計。
虛心汲取國外先進制造技術,關注機械制造技術自身創新,合理采用先進制造技術。強化先進制造技術過程,全面開發包括技術裝備、生產技術、管理體制、市場觀念及人員調配等環節。通過積極的汲取過程不斷豐富我們自身的制造技術,探索出最符合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的先進制造技術,并帶動相關制造業打下堅實基礎。
先進制造技術“以人為本”的理念及對各種技術資源合理且有效地利用,保證產品能達到應有的性能和要求、產品具有良好的經濟性等,這就使得先進制造技術所體現的綠色制造具備重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綠色制造,是指全面考慮環境和資源因素,從原材料的選擇、設計,生產的初加工、精細加工與裝配,銷售、使用和維修,直到報廢回收再利用等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小,對資源的消耗量最少,對環境的污染最小,并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的現代制造模式。
根據綠色制造的根本原則,綜合考慮在機械產品生命周期中的技術、環境以及經濟性等各種因素,機械制造工藝實現綠色制造,應著重考慮機械綠色設計建模;機械材料的選擇;機械產品的可拆卸性設計;機械產品的可回收性設計;機械產品的成本設計;機械產品使用的安全保護設計;機械產品設計數據庫和知識庫的建立等方面的技術工藝設計。
1、凈成形制造工藝技術應用與創新。凈成形制造可以節約傳統毛坯制造時的能耗、物耗,大大減少了產品的制造周期和生產費用;
2、干式加工工藝技術應用與創新。干式加工不僅簡化了工藝、減少成本,同時還消除了冷卻液帶來的如廢液排放和回收等一系列問題;
3、工藝模擬技術應用與創新。運用計算機大數據技術,將形狀構造的物理模擬,性能指標的數值模擬以及專家系統相結合,獲取并確定最佳工藝參數并優化工藝方案,預測并驗證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缺陷和防止措施,有效控制并保證加工工件的質量;
4、虛擬制造技術應用與創新。在虛擬制造環境下生成軟產品模型來代替傳統的硬樣品進行實驗,對其性能、可制造性及質量控制進行預測和評估,減少實型制造成本;
5、廢棄物回收利用技術的創新,實現生產方式從開式循環模式變為閉式循環模式轉變。
進一步培養機械制造工藝設計與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計算機輔助設計與仿真的使用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提升機械制造工藝設計力量;為機械制造工藝設計技術營造良好的高技術應用環境,圍繞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全面提升機械制造質量效益。
[1]蔣平《機械制造的工藝可靠性研究》[D]國防科技大學2011年第10期
[2]沙明星何雷《機械制造工藝可靠性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