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健
廣東金融學院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發展和普及,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學方法也發生著一些改變。各高校應該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進行思考和分析,及時發現日常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特征,找到新的方法,新的思路,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更好的適應新形勢,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綜合性人才。本文認為可以再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重視并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開展學習《思想政治修養》與《法制與健康教育》,充實并完善自我,加強網絡安全、網絡知識產權,網絡法規法紀等教育內容;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示范給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遵循道德規范、道德準側,重視大學生健康個性的塑造,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從“做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做起,由小及大,由遠及近,逐步開展;學習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搞教學。以我院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傳統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的號召,開展的以“弘揚傳統文化,塑造時代新人”為主題的系列活動為例。
該主題活動分為儒家經典誦讀、傳統手工創意制作展、琴棋書畫比拼三個板塊。(1)儒家經典誦讀板塊要求學生每天早晨組織學生在孔子像前誦讀《弟子規》、《千字文》、《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等國文經典,在宣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寓意深厚。(2)傳統手工創意制作板塊:學生自己現場制作精美剪紙、環保燈籠、手工刺繡、多樣書法、漢服設計等作品,形式多樣化、必須學生親手制作,作品一經展出,便吸引了學生們的眼球,學生們駐足欣賞品評議論,展現出對傳統文化的深厚興趣。(3)琴棋書畫比拼板塊:通過學生們學習書法、國畫,對學生文化素質進行熏陶,使學生從室內走向了室外,增強了交流,擺脫了虛擬網絡游戲、社區的喧囂,靜下心來鍛煉心智。
通過這樣的活動加深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培養了學生的文化素養,更提高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增強了團隊合作和凝聚力。
教育分為三個部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大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前都接受的是家庭教育,許多觀念都是在家里養成的,家庭教育對學生有較深的影響,“家庭教育不成功,送到再好的學校也白搭”,家長的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是一個榜樣的作用,爭取家長的支持,“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做好家長的教育工作,有效的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學校教育作為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中間重要的鏈接部分,它的作用是去引導和督促,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更加努力的學習,去找到學生的方向,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自信心和行動力,從而更好的去走向社會教育的層面。因此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整體聯動機制非常的必要。
團員、預備黨員、黨員是學生中先進的代表,應該樹立先鋒模范的作用,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系統的學習交流、邀請先進學生、專家、教授講座、觀看《我的1919》、《焦裕祿》、《孔繁森》等電影的形式,進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學習活動,進一步打牢教育實踐活動的思想基礎,進行自我對照檢查,認真查找自身不足,通過這些活動,使得學生在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上得到新的提升。在自身行為上要對照黨章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嚴格要求自己,牢記自己的身份,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良好的精神狀態,積極投身教育實踐活動,發自內心地去為社會、學校和他人做一些事情,真正體現出個人的先進性。
進一步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傳并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大學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識,養成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構建和諧校園,豐富校園文化內容,培養大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
(1)在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熱線”,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教師,把心理咨詢作為一項普通的工作來做,實行每天8小時工作制;
(2)建立“小紅帽心理咨詢志愿者”,定期開展心理咨詢活動,讓學生們感到心理咨詢很普通,每個人都可以坐下來進行咨詢和交流;
(3)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程,《心理學》選修課程,納入高校教學計劃,要求每位學生從入學大一起按照教學計劃進行學習和考核;
(4)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網絡,學生可以隨時在校園網站上進行“心理素質測評”,通過軟件的形式,及時了解個人的心理健康情況,有專門的老師對“心理素質測評”軟件進行管理,形成每位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對心理健康進行評價,及時發現,及時補救,防患于未然;
(5)積極開展“心理活動周”、“心理活動月”等活動,內容有:心理征文活動、心理小紙條征集活動、大學生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心理知識展板宣傳活動和優秀心理影片放映等活動。
互聯網資源日益豐富,互聯網教育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熱門題材,各類風險投資商不斷涌入教育領域,逼迫高校的課堂不得不進行改革,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和云計算的覆蓋,互聯網的共享優勢日益體現,網絡教學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慕課(MOOCS)教學、翻轉課堂、播客、電子書、在線討論等各類學習平臺會不斷的涌現。
[1]譚益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中國高校研究.2005,(08).
[2]周癢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發展.[J].學術論壇.2006,(07).
[3]牛艷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問題綜述.[J].新課程(教研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