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曼
摘 要:隨著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外貿崗位的新舊更替及職業內涵的不斷變化,探索“雙T”結構外貿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即建立以能力為本位的T型結構人才培養目標及相應的T型結構課程體系,通過學校、企業、政府三位一體的保障機制,以培養廣度與深度兼具的、知識結構完備的、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外貿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外貿應用型人才;T型結構;保障機制
一、外貿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外貿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向來離不開市場的導向及企業的需求。然而,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新的職業崗位層出不窮,舊的職業日漸消亡,外貿崗位的新舊更替及職業內涵的不斷變化,要求外貿應用型人才不僅應具備崗位針對性,還需要有足夠的職業適應能力。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所以“創新、創意、創業”為特色的高職院校,依托義烏當地不可復制的市場優勢及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政策背景,在探索外貿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和創新。隨著義烏逐步落實了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獲批成立B型保稅物流中心等一系列政策,線上線下相結合、進口與出口相結合,多方位、立體化地發展對外貿易,使得這個小商品聚集地的對外貿易形勢近幾年一直逆勢增長,取得了可觀的成果。在當前的新形勢下,作為對外貿易主體的外貿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經過對義烏當地48家外貿企業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到企業對外貿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現以下特點:人才需求總量不斷上升;對職業技能要求更高,傾向于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更加重視人才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態度。總體上看,大多數企業需要的是復合型的外貿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人才培養中不僅僅注重專業技能與知識的傳授,更需要多方位地拓展知識廣度,不僅注重實踐能力的提升,還需要塑造良好的職業素質。因此,有必要培養廣度與深度兼具的、知識結構完備的、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外貿應用型人才。
二、基于“雙T”結構的外貿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T型結構人才屬于一種剛柔相濟的優化結構人才,具有較高的效能性、較強的適應性、較多的獨特性等特征。如圖1所示,“一”要求通覽各方面廣博的知識且具備綜合職業素養,反映出新形勢下對外貿人才的要求更加強調實用性、適應性、全面性,“丨”則代表知識的深度,包括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T型知識結構的產生與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復合型人才有直接的關系。結合新形勢下外貿應用型人才需求與現狀,構建以“雙T”結構為基礎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其中,“雙T”既可以理解為理論(Theory)與技能(Technique)的結合,更是指以能力為本位的T型結構人才培養目標及相應的T型結構課程體系的結合。
在“雙T”型結構的培養模式下,結合義烏試點的新形勢,外貿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應突出以下幾個新特點。
1.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能力。培養學生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能力,即自主學習能力或繼續學習能力,關鍵是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應用學習工具的能力、信息處理的能力。
2.寬厚的知識能力。新型貿易方式的出現使相關行業崗位需求顯著增加,在義烏經濟國際化深入發展的驅動下,義烏外貿企業也逐漸開始轉型升級,例如傳統的代理型外貿企業向外貿綜合型服務企業轉型,企業業務不僅涉及接單報價、報關報檢、跟單采購等常規業務,還涉及到物流、供應鏈管理、跨境電子商務等知識。這就需要培養學生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之余,還要了解國情與世界經濟形勢、了解國際經貿法律法規、熟悉WTO及其基本規則以促進國際貿易流程順利進行,了解國際市場營銷與采購、國際電子商務等知識以滿足新型貿易方式及外貿企業轉型的需求,了解企業經營管理等相關知識以滿足自身轉崗、升職或創業的需求,了解跨文化商務習俗、掌握小語種交際用語等知識以滿足義烏深入發展全球貿易的基本需求。
3.綜合的職業素養。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風云變幻,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中,作為國際貿易領域的從業人員既要有強烈的競爭意識,還要具備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質,具有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志、樂觀的性格,能經受得起成功、挫折乃至失敗的考驗。隨著改革試點背景下新型貿易方式的出現,國際貿易業務內容也從單純的出口貿易轉變為進口貿易、轉口貿易、網絡虛擬市場貿易等,這也必然要求外貿人才具備對企業對社會的責任感、優秀的適應能力及應變能力等。
4.零距離上崗的實踐能力。新形勢下的國際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在原有的扎實基礎與寬厚知識儲備條件下,要以培養企業所需要的零距離上崗的實踐操作能力為核心要務。這意味著在掌握國際貿易基本業務流程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還能夠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用和操作網絡技術,并且能夠盡量縮短就業或轉崗初期人才與企業之間的磨合時間,實現企業需求與人才供給快速對接。這就要求在培養人才過程中需要通過職業導師、同步項目與案例導入、校企合作、技能實訓、頂崗實習等方式全方位提高實踐操作能力。
5.創新、創意與創業能力。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創業精神是專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培養的升華及終極目標。面對義烏新形勢下良好的改革契機、豐富的市場資源優勢、廣闊的國際貿易發展平臺,需要外貿人才充分發揮創新意識、提高創造能力、發展創業精神,以變被動為主動的姿態積極投身創業創新經營活動中去,更好地服務于地方、服務于社會。
圖1 T型結構人才培養目標圖
對應于T型結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適合新形勢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T型結構課程體系(圖2)。為了兼顧崗位針對性與職業適應性,滿足企業崗位需求以及人才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需求,科學而合理地設置課程結構。根據人才就業崗位的職業要求及未來職業領域發展所需的素質要求,注重知識結構的廣泛性、實用性和融合性,而不單純地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連貫性,使T型課程結構體系能夠真正體現能力為本位的培養目標。
T型培養目標中的核心能力主要通過常規的工具課及方法論課程來培養,其中工具課包括外語、計算機應用、人文類基礎課程,而方法論課則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當代經濟社會中的應用。從橫向結構來看,拓展知識寬度與廣度的、與職業發展能力相關的各種實用性課程,包括國際電子商務、經營管理實踐課程、供應鏈管理等,還包括能夠提高職業修養的各種校園文化、藝術、體育課程,影響職業素養與心理素質的心理學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等。從縱向結構來看,無論從崗位針對性還是職業適應性的角度,都必須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因此,在開設專業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還應該設置與職業技能培養相關的實訓、實習、實踐課程,使學生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具備較強的轉業轉崗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開設創新與創業項目實踐課程。例如義烏工商學院為了鼓勵學生進行電子商務創業活動,設置與創業相關的網絡商品學、電子商務英語、跨境電子商務操作實務等專項課程,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圖2 T型課程結構圖
三、實現新形勢下外貿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機制
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大背景為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但是要最終實現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由學校、企業、政府三位一體形成強有力的人才培養保障機制。學校作為人才培養方,應根據新形勢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調整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專業教學方法、完善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企業作為人才需求方,應與學校尋求利益共同點,開展緊密型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機會給在校學生以鍛煉和優化實踐技能。政府作為政策制定者,應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措施和激勵機制促進校企合作聯姻共同培養新形勢下的專業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陸美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視域下外貿人才提升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2(2).
[2]譚鏡星.論高職T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3]楊立杰.對應用型外貿人才培養有關問題的思考[J].教育·培訓,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