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從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資源情況、經濟基礎和結構、經濟制度和政策三個方面分析海南經濟發展相對于其他區域存在的優勢條件,并對海南經濟未來發展走向做初步預測。
關鍵詞:區位優勢;海南;經濟發展
區域經濟學視角下的區域,指的是:坐擁多種類型的資源、可以進行多種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社會經濟活動的一片相對較大的空間范圍。區位優勢實際研究的是利于整個實體經濟或某一行業發展的相關資源的聚集程度。一般而言,資源聚集程度越高,區位優勢越大,相應的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也就要優于同時段內其他區域。
一、資源優勢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自然資源是由人們發現的有用途和有價值的物質。牛文元認為,“人在自然介質中可以認識、萃取和利用一切要素及其集合體,包含這些要素互相作用產生的中介物和最終物,只要它們在生命建造、生命維系、生命延續中不可缺少;只要它們在經濟系統中構成必須的‘投入并產生積極效益;只要它們在社會經濟系統中帶來合理的福祉、愉悅和文明,即稱為自然資源。人力資源是與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自然資源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資源。人力資源的基礎是人口;當前,國家之間的競爭,不是資本的競爭,也不是土地的搶奪,而是人才的爭奪。人才資源是首要的戰略資源。
自然資源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人力資源則是最重要的驅動力量。
1.海南的自然資源優勢。自然資源的優勢集中體現在它的區域性以及由此延生出來的稀缺性上。區域經濟的發展也是建立在地區資源的基礎之上。一般而言,區域主導產業的發展必然以地方優勢資源為基礎,也只有優勢資源才能夠支撐優勢產業。要確定一個地區的自然優勢資源,必須進行區域間的比較。我們采用自然資源綜合優勢度評價方法對海南省的自然資源情況加以評價。本文主要考慮三個指標:土地資源、能源資源、礦產資源。計算方法如下:
(1)首先算出三種資源在全國的排名位次。(2)選取北部灣、青島、汕頭、臺灣作為比較樣本。(3)利用公式
海南就自然區位優勢而言,地處赤道附近,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常夏無冬;地勢平坦,且四周環海,可以建構較多的近海停泊口岸,方便旅人開展相應的往來業務貿易。海南島是我國僅次于臺灣的第二大海島,幅員遼闊,為服務貿易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
2.海南的人力資源優勢。人力資本是促進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增長的重要因素。決定一個區域人力資源稟賦的主要因素是學校教育和社會培訓。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改革三十年以來,海南省的學校教育是有量的極大增加和質的相對提升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海南的人力資源開發實際落后與國內外先進地區也滯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就相當長的時期內進行比較的話,其質量上的增加和改善還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海南經濟特區建立以來,社會配需機構如雨后春筍般生長和壯大起來,而相應的開放政策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才的進入(見下表)。
根據統計數據,海南省經濟增速和人力資源的開發呈現正相關關系,并且在人力資源的開發有取得重大的成果的年度,相應的經濟指標也表現得較好。由此可見,人力資源的優勢對海南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同時,相對于其他外埠區域,海南的通過吸引外來人才,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產業,近年來取得較好的成就。
二、經濟基礎和結構優勢對經濟海南發展的影響
海南省經濟基礎相對較好,能夠支撐其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其旅游業為主導產業,金融服務業大力發展,工農業作為基礎產業的產業結構和規劃對經濟的發展起到較好的影響。
三、經濟制度和政策優勢對海南經濟發展的影響
產權制度和民間經濟組織的發展是促進海南經濟取得成就的又一重要原因。健全、完善的市場機制可以極大的降低交易成本,減輕交易風險,提高交易成功的幾率。無論是來自寡頭企業的壟斷的自然壟斷,還是來自行政部門的行政壟斷都必將制約完全競爭機制發揮的作用,民間組織的建立和強大,有利于增強交易中的弱勢群體的談判籌碼,從而化解強弱對比下的不平等競爭。
此外,宏觀經濟政策也是一大積極因素。宏觀經濟環境的好壞是具體行業經濟是否得到發展的最根本原因。改革開放是最大的政策福利,它催生了中國省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毫無疑問,海南的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得到了享受到了相應的溢出效果。然而從本世紀開始,海南各項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質量卻開始滯后于其他省份,原因是海南特區提出雖然不晚,但受制于政治議程滯后的常態,真正把相應的配套政策落到實處卻是近些年以來的事情。特別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后,中國整個外貿形勢不容樂觀,經濟決策者們開始想方設法的增加進出口貿易,海南終于又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和經濟地理位置而得到重視,相應經濟、政治配套體系才以極為快速和高質的形式落到實處。這也是近些年來,海南國際服務貿易飛速發展的宏觀經濟原因。
參考文獻:
[1]孫久文.區域經濟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3):2.
[2]牛文元.自然資源開發原理[M].河南大學出版社,1988.
[3]何智霞.海南國際服務貿易的現狀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3-05-23.
作者簡介:李垚(1982- ),女,北京人,研究方向:市場營銷、企業文化、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