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的經濟發展由弱變強,并逐步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我國經濟的直線增長和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做出了的貢獻舉足輕重。但是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卻存在很多不規范的地方,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經濟的更快發展。本文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于上述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較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建議
一、我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中小企業所占的數量十分龐大,但是這一群體在融資、財務制度、資產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1.融資渠道窄,融資能力弱。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導致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頻頻出現問題。中小企業規模小,融資不具有上市公司中靈活多變的籌資渠道以及籌資方式,中小企業在轉型期的發展中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造成中小型企業信用評價低下,進而阻礙了中小型企業的信用貸款。現階段,中小企業的融資仍然主要依靠銀行進行貸款,但是銀行對于中小型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有疑慮,進而提高貸款門檻,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將受到威脅,從而造成中小企業發展受到阻礙。另外,國家仍缺乏專門對中小企業進行管理的機構,國家的優惠政策更加傾向于大型企業,雖然陸續出臺了一些幫扶政策,但是仍然不能滿足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2.財務制度不健全,經營狀況無法真實反映。一些中小企業雖然制定了一些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但是財務制度大多不健全,一人兼多職的現象常有,使企業出現各種管理漏洞。如有些中小企業固定資產采購沒有必須的審批制度,購置后又沒有規范的出入庫手續,無驗收保管等制度,導致有賬無物或者賬外資產,賬實不符的現象常發生。上述問題歸咎于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一些財務工作人員未有效履行自己的監督職權。
3.中小企業在資產管理的控制力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
的問題。首先,中小企業常有對現金計劃不當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資金鏈時松時緊。有時過量購置設備或其他輔料而陷入財務困境。另外,有些中小企業為防止產能不足習慣性儲存大量原料,大量的原料必然要占大量的資金,當銷售業績不佳時,則經常造成資金呆滯周轉不靈。其次,中小企業為擴大銷售規模,常常先銷貨后收款,常到資金周轉吃緊時才會急于對應收賬款進行回收但是又沒有緊急措施,所以呆賬形成的可能性增加。
二、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設立專門服務中小企業融資的機構。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尚不健全,政府部門更應該引導金融部門從多方面來幫扶中小企業的發展。可由地方政府和銀行共同出資,企業參與管理,來組建中小企業發展融資機構。凡符合條件,中小企業均可從此機構接受小額貸款。首先,利用企業互保等多種形式解決中小企業擔保困難問題,其次,凡符合“信譽好、效益高”的條件的中小企業,通過評估后可以從金融機構得到直接投資或對貸款項目的補貼。另外,還可通過政府和金融機構的通力協作,同時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等經濟杠桿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優化中小企業資源配置,為中小企業結構轉型創造條件。這將對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轉變財務管理思想,提高財務從業人員的素質。中小企業要改善企業的財務管理狀況,除了要因地制宜,觀念創新之外,還要堅持制度創新。因此中小企業管理者首先應當重視并加強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降低企業經營的風險,同時還能真實反映交易事項,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可靠度,為企業的經營可持續性奠定財務基礎。另外,由于中小企業在財務人員配置方面多具有一定的親緣或其他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財務制度的執行力。為此企業的管理者在制度執行方面一定要具有原則性,不能因為下屬具有一定的關系就降低制度執行原則,這樣財務制度約束力、控制力、監督力才能發揮,才能對整個企業的正常運轉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3.對資產管理的控制力度一定要加強,在對現金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編制現金預算,現金的流入與流出一定要規劃合理,從而來提高對現金的使用效率。另外,企業管理者也要加強對應收賬款和存貨的管理,從而可以提高流動資金的周轉率。在對應收賬款進行管理時,必須要對客戶進行資信的調查,看該客戶是否具有償還能力。
三、結論
財務管理如今是企業管理的核心,中小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是離不開財務管理活動的。中小企業應該根據自身企業的特點制定屬于自己企業的財務管理規范制度,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素質和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最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改革和發展也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需要國家政府和中小企業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立君.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的應用重要性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2):70-71.
[2]劉建南.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水運,2012(3):45-47.
作者簡介:劉龍君(1987- ),男,山東聊城人,專業:會計專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