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時代悄然來臨,對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目前,我國經濟本質上仍處于傳統經濟的階段,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產業結構升級已經迫在眉睫。只有抓住大數據這個新的驅動力量,發揮我國的優勢,才有可能完成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在新的時代來臨之際,我們需要有更新的視野來看待大數據,需要更務實的方法來解決傳統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利用大數據改變現有的傳統生產模式,將發展大數據等高端產業作為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戰略選擇,推動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雙贏。
關鍵字:大數據;產業結構升級
馬云曾說過:“大家還沒搞清PC時代的時候,移動互聯網來了,還沒搞清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大數據時代來了。”大數據是一個新興的概念,它與科技創新緊密聯系,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可待發掘的經濟價值。大數據的核心是預測,顛覆了以往人們傳統的思想觀念,在利用海量數據進行數學運算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結果是什么,而不過分的強調明確的因果關系。
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以及經濟規模,具有形成大規模數據的天然優勢,可為大數據研究提供許多創新實踐機會。大數據的應用不單是在某一個行業,而是對各個行業都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應鼓勵先進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應用,讓科技賦予傳統產業更大活力、更高質量,推動經濟增效升級。大數據能夠實現巨大商業價值,可以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進而可以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推動產業體系整體升級。
農業是產生大數據的無盡源泉,也是大數據應用的廣闊天地。農業從完全依靠人工完成,到半機械化農業,再到大規模機械化農業,生產力得到了飛速提升。但隨著人口壓力不斷提高,可用耕地不斷減少,農業需要另一場變革,來滿足人類的糧食生產需求。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應向數據驅動的智慧化生產方式轉變。而大數據則將是這場變革的主要推動力。在農業生產和科研中產生了大量的數據,包括天氣變化、市場需求和供給、農作物生長等,涉及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同時也包括跨行業的數據分析和挖掘。在實驗室中,農民和農業專家就可通過對數據的研究,得到農作物的生長狀況,從而準確的判斷農作物是否需要施肥、灌溉或者施藥。通過對反饋的數據研究,使各個環節的決策不再僅僅依靠經驗和直覺,從而實現了從“經驗管理”到“科學治理”的轉變,不僅可以避免自然因素造成的產量下降,而且可以避免因市場因素給農民帶來的經濟損失。在農業中應用大數據技術對提高農民決策水平、提高糧食安全水平、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民收入都有著重大意義。
工業作為現代社會的基礎,從上游的設備供應到下游的生產制造,從技術研發到第三方服務,沒有一個環節不存在激烈的競爭,尤其在工業利潤越來越薄弱的當下,中國制造仍然處在價值鏈的底端,甚至很多企業還徘徊在半自動化生產和大規模自動化生產之間。依靠低成本的競爭方式已經走到了可持續發展的盡頭,而大數據作為智能制造的核心,已然成為了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力。大數據時代下的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指,隨著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利用工業領域信息化中產生的數據,創新企業的研發、生產、運營、營銷和管理方式,從而達到較高的經濟效益。工業大數據應用的價值潛力巨大,可延伸到工業產品創新、產品故障診斷與預測、產品的售后服務與產品改進、產品供給與需求分析以及產品精準營銷等各個方面。面對新工業革命,中國工業的優勢在于,內需市場很大,積累的數據也很多,因此做好數據挖掘和分析,通過對工業數據的挖掘與分析,可以優化產品價值鏈,改善工廠的生產質量,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中國的工業將具有更強的影響力。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的不斷推進,發展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和促進居民就業的重要途徑。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掌握和善用大數據技術,是推動服務業轉型和實現服務業創新發展的新型利器。對現代服務業而言,大數據體量大、種類多、商業價值高和處理速度快的特征,給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服務業的數據資產包括供應鏈數據、企業經營數據、物流數據、市場交易數據以及合作伙伴的數據等,這些數據分布在流通的各個環節,只有通過整合積聚才能成為資產,才能發揮大數據的紐帶作用。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可以發現目前服務行業中的問題所在,以更好的改進服務,更高效的組織生產,更好的擴大商品的銷售,提升服務的質量。運用大數據的預測能力,預測消費者動機和整個市場的需求,從而使決策更加高效和準確,大大提高經濟效益。大數據的應用促進服務業的改革和創新,是服務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中國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①大多數數據缺乏數據結構,使運用大數據變得非常復雜和耗時,因此必須產生新的數據處理模式來應對大數據的強度、規模和復雜性。②要有效的利用大數據,必須依靠現有技術條件的進步和提升。③大數據應用的潛力巨大,但還是要先建立大數據意識,能夠發現數據的潛在價值。避免數據孤島,將各個方面及行業的信息系統的整合到一起,以發揮更大的效用。④當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被賦予更先進的科學技術后,對人力的要求也會發生諸多變化,因此對人才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新經濟就是以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為核心的經濟,數據不是黃金、不是礦藏,而是新經濟的土壤,是未來智能社會的土壤。數據有什么樣的價值,最重要的是取決于手握數據的人的思維。
參考文獻:
[1]王寅.大數據,未來的“新石油”[J].中國報道,2013.
[2]馬建光,姜巍.大數據的概念、特征及應用[J].國防科技,2013.
作者簡介:袁曉敏(1994.02- ),女,漢族,河南濮陽人,單位:河南大學經濟學院,統計學專業,2012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