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了轉型的階段,農業經濟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也隨之面臨著新的挑戰和際遇,本文從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對農業經濟的科學性管理發展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農業經濟;新時期;管理科學發展;分析
我國既是人口大國,同時也是農業大國,所以,農業經濟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三農”問題更是我國政府與人們重點關注的內容。因此,要想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提高,協調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好新時期農業經濟的經濟管理,促進其經濟管理的科學化發展十分重要。
一、科學發展農業經濟管理的建議
1.明確經濟科學管理的方向
雖然自21世紀以來,我國的農業經濟的管理與以往相比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農業經濟傳統管理三大問題仍然沒有徹底轉變。即,一是,當前我國農業人口眾多,農村經濟資源短缺,無法滿足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這就使得我國農民的數量依舊沒有減少。二是,我國農村合作社屬于初級生產階段,農業生產規模較為分散,沒有形成集中體制。三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基礎薄弱,各類管理制度建設不健全,使得其生產形態依舊沒有發生較大改善。以上三大傳統問題,其本質與農業管理的科學發展觀相違背,因此,為了更好的完成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化發展,使其能夠更好的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促進其產品的國際化銷售,保證其農業生產的多元化發展,就需要明確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發展方向,從而完善其管理制度與手段的科學性,解決農業經濟管理中傳統管理問題存在的弊端,進而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
2.結合地區特點,因地制宜
我國的國土幅員遼闊,其生產環境也是各有千秋,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也都不盡相同,所以,要想更好的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化發展,突出各地區農業生產的特色,就應該結合當地的農業特點,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地區生產經營特點的管理方法。例如,我國的東北地區,農業資源相對來說比較豐富,地廣人稀,因此,該地區可以施行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模式;而我國的南方地區,農業人口相比北方地區來說較為集中,自然資源較為缺乏,因此,該地區在農業生產時,應該注重開發新資源。總而言之,農業經濟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因此,要想推進其經濟管理的科學化,就需要結合地區特色與自然資源的儲備量,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從而促進農業產品的經營銷售與發展。
3.培養專業化科學管理人才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型人才是當前企業與行業競爭發展的關鍵因素,但是目前我國的農業經濟缺乏專業性的管理人才,并且在高等院校之中同類型的管理專業設置的也相對較少,這就使得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化發展十分緩慢。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的管理人才,不僅要具有專業性的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知識還需要對經濟管理學的相關內容有所涉獵,并且還要對社會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研究,這就使得我國對農業經濟的管理人才從業要求較高,但是由于我國高等院校普遍缺乏對此類人才的專業培養,而大部分的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都是當地政府部門下調人員,這些人不僅沒有專業的管理知識,還不具備相應的管理經驗,因而造成我國農業經濟的管理水平始終無法提高。因此,要想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化發展,培養專業化的管理人才是當前發展的首要目標。在培養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時應該首先從我國的高等院校入手,加強我國高校與農業經濟管理相關學科的建設,完善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內容。同時,對于在崗的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相關企業應該加強對該類人員的職業培訓,確保其能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熟練的處理各項管理工作任務,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化發展順利進行。
二、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化發展方向
1.進一步發展合作社管理
所謂農村合作社,是一個由各類農村個體經營散戶組成的合作組織,與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相比,該組織的內部管理更為民主化,更加符合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科學化發展的特點。雖然這一管理模式只是同類農業產品經營者之間的簡單聯合,但是卻十分貼合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勢,能夠很快的適應當前我國市場發展的現狀。目前,我國的農村合作社組織主要在東南地區,該地區農業產品的市場較為廣闊,并且,由于合作社一般都是臨近市場發展,受空間限制較高,遠距離開拓市場,會帶來較大的行業發展風險,這同時也是農村合作社組織的一大弊端。因此,為了有效的推進合作社的發展,我國也出臺了很多相應的鼓勵政策,并且,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空間距離對管理的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微弱,農村合作社組織,將成為未來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化發展的一項重要管理內容。
2.徹底擺脫傳統管理模式
我國傳統的農業經濟主要靠人力資源進行管理,但是,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快速發展時代,知識是當前與行業發展的主要競爭因素,這就使得傳統管理模式必將被社會所淘汰,退出農業經濟管理的歷史舞臺。但是,由于我國屬于傳統型的農業大國,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在我國的農業管理中運用十分廣泛,所以該模式也不可能一下子便退出歷史舞臺。因此,在施行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化發展時,對于傳統管理模式的先進之處也要給予保留,逐步的促使這一模式退出歷史舞臺。
三、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就我國農業經濟的特點及劣勢給予簡單分析,之后分別就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在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科學化的改進方案,并分別就我國東北與南方地區農業產業的經營特點與資源儲備量,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案。另外,本文最后就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化發展趨勢,給予了簡單規劃。
參考文獻:
[1]桑玉麗.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14,03:189-190.
[2]賈淑帥.關于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的分析[J].北京農業,2014,15:314-315.
作者簡介:姜國新(1968- ),男,遼寧凌海市人,農經師,研究方向:農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