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鳴
摘 要:法的理念是指法的指導思想、基本精神以及之所以要立法的宗旨,經濟法可有力于促進及保障國家的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了使得大家能對經濟法進一步地的進行詳細的了解。本文通過分析經濟法的價值和理念,更加詳細地對經濟法的理念范疇和經濟法的價值范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市場經濟;經濟法;理念;價值
一、經濟法的理念范疇
經濟法的理念與所有的概念定義具有相同的性質,有其研究領域獨特的特征,受到主觀因素和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所有的理念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改變,這就是理念客觀性的表現。由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發展水平不同,社會意識形態也就會有所變化。在不同的歷史社會條件下,經濟法的理念又會有所變化。經濟法是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產生的,但需要隨著經濟市場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理念的主觀性主要表現在理念所涉及的對象主體的因素會對理念有所影響,即可以解釋為社會背景相同的條件下,某一對象主體的性質不同所決定的理念也會有所差異,表現出一定的地理區域性差異和時間差異。
經濟的理念范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注重對消費者利益權利的維護,以消費者的利益為本,在經濟市場,消費者是推動整體社會經濟發展的對象主體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經濟法的制定過程中一定要以消費者的利益為重,這才符合以人為本、以消費者為本的理念。它充分尊重人的個性發展與需求,它強調的是在解決各種經濟沖突與糾紛時用達成共識的方法來解決。第二,標志要素是平衡協調。中國學者認為,經濟法是一部維持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平衡關系、協調社會經濟發展的法律。經濟法以消費者的利益為重,注重對消費者有效權利的保護,因此需要平衡消費者與商品經營者的消費關系。同時,還要協調消費者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以人為本,以消費者為本,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推動歷史進步。第三,經濟法是以責任和義務作為主要約束力。在經濟關系中,經營者需要履行對消費者的責任和義務,以消費者、社會和國家的利益為重,對消費者負責、對社會和諧負責,遵從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建立友好、誠信、和諧的經濟關系,這也是經濟法的強制性約束力的主要內容
經濟法的理念體系由基本精神、指導思想和立法原則所組成,是經濟法的理論基礎和文化本質。經濟法就是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利益而產生的,因此立法的根本必定圍繞消費者的權利和利益進行。經濟法的目的在于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維護社會整體的利益,經濟法的一切立法原則都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其每一法律條文都體現著以消費者為核心,以人為本,這與現代法治國家理念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完全吻合。經濟民主貫徹經濟法,強調充足的交流和鼓動自由的經濟民主的價值觀,尊重人的需求和個性,解決沖突的主要方式是在不破壞消費者利益的前提下,消費者與經營者協商成功,達成共識,不主張采取強制性手段進行,符合人性化要求。
二、經濟法的價值范疇
所謂價值就是指某一事物對人類生活、工作、娛樂等各個方面所起的作用,法律是因人類的需要而誕生,法律價值的體現就是為人類服務。對經濟法的價值有一個充分、正確的認識,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利用經濟法,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勇于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經濟法作為一種維護經濟關系的法律,有其獨特的法律價值。首先,經濟法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經濟法在維持消費者和經營者的社會經濟關系時,實際上是在維持社會的分配公平,為社會財富的分配和再分配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依靠。經濟法為了能夠實現社會和諧的目的,必須能壓制強勢群體的勢力,協調社會中不同群體、個體的利益,扶持弱者的利益。其次,經濟法具一定的公平價值。政府在社會經濟關系中有調高效率的作用,但其最重要的任務是促進公平。從本質來說,經濟法的根本任務是實現公平與和諧,調整社會經濟關系是它的主要目的。
1.一般價值與基本價值是促進社會和諧。為了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必須合理公平地分配社會財富給社會成員,所以在實施社會法時,必須保證社會財富的分配的公平性。其次,為了逐漸縮減社會成員之間的財富差距,必須實行經濟法,因為它可以使社會分配變的規范化。
2.維護經濟秩序。維護經濟秩序是經濟法最基本的應用價值,只有在有序的經濟價值規范下,經濟關系中的其他各項功能才能得以實現,經濟法的其他價值才能得以體現,所以經濟法用于維護經濟秩序是實現其他價值的前提條件。經濟法用于實現維護經濟秩序的手段是用過主體制度對經濟關系進行強制性規范,其經濟主體秩序得到了有效保障依靠對市場退出與準入的規定。其國家經濟的宏觀調控與經濟秩序的維護需要對各種經濟管理主體義務與權益、法律地位的明確規定。
3.效率價值與公平價值。所謂公平價值就是是實現社會關系的公平、公正與統一,是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全面進行評價的指標,與效率價值相比,有更重要的作用。效率價值與公平價值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市場更加側重與追求效率,政府更加強調社會公平。這也體現了政府掌握公平、市場掌握效率。保證社會公平合理地分配社會財富可以實現經濟法的一般價值。這也可以改正社會成員收入差距太大、公共資源和財富分配的不公的現象。
三、結語
經濟法的理念是人們對經濟法正確認識和理解的基礎,經濟法的價值是經濟法存在的作用。經濟法體系的形成以及理論科學化的基礎是成熟與提煉經濟法價值范疇與理念。對于事物的理念,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理解,在中國文化中,理念就是指認定與追求的某種原則、方法、目標等以及一種觀念、信念、思想,中國學者比較注重理外在形式的闡述以及理念的應用價值。而西方的文化與中國文化有很大差別,他們認為理念是指一種思想層面的、具有固定性質的普遍概念。西方學者更加注重理念的是實質。經濟法的理念和價值是經濟法正確性、科學性的依據,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希望本文的研究對經濟法的應用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吳萌瓊.經濟法的理念和價值范疇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1(10):199.
[2]徐孟洲.經濟法的理念和價值范疇探討[J].社會科學,2011(01):98-104.
[3]徐孟洲,伍濤.論經濟法責任的內涵與基本權義關系[J].理論月刊,2011(04):118-121.
[4]趙洪濤,劉光勇.分析經濟法的理念和價值范疇[J].現代經濟信息,2012(15):181.
[5]賈萍.經濟法理念及價值范疇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