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外貿進口總額也持續攀升。選取我國1997~2013年進口總額數據,并將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設定為解釋變量,通過E-Views軟件建立計量模型,得出國內生產總值是影響中國進口額的最主要因素。最后對多元回歸模型進行檢驗和修正,依據所得模型對我國發展對外貿易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進口額;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深入,對外貿易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必然要融入日趨開放的競爭環境。近些年中國對外貿易中的進口額大幅上升,拉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時商品出口額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也產生一定的影響。長期以來很多學者和研究成果強調出口的重要性,而忽略了進口的重要性。其實進口額的增長與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可以互相促進,有利于建立起有效率的制度,擴大國內需求,刺激國內消費,使經濟效用達到最大化,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時,進口貿易不僅能增加國內供給,而且能實現經濟發展供給約束的突破,并由此產生技術外溢和知識外溢。但是如果對對外貿易發展不加以控制,則會出現經濟發展失衡的狀況,使經濟發展陷入停滯。因此對于中國進口額影響因素的分析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不僅有利于我國政府經濟政策的制定,更有利于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伴隨著中國開放經濟的發展,中國商品進口額在不斷增加,國內對進口額影響因素的研究正在逐漸增多。不同學者通過對中國進口額影響因素的研究,得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韓德光(2001)通過選取國民收入和匯率作為影響因素,發現國民收入是影響進口額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而匯率對進口額的影響較為微弱。因此用國民收入的改變去控制進口額被視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李蓬勃(2009)在構建計量模型的基礎上,選取國內生產總值、匯率、消費者價格指數等數據,研究這些指標對進口的影響并進行實證分析,得出進口的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消費者價格指數、匯率有密切關系的結論。劉柳(2014)通過線性關系,在眾多影響進口額的因素中選取了國內生產總值、消費總額、儲蓄年終余額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并建立模型,對現實中進口總額的預測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原博(2012)針對對外貿易雙順差的經濟現象,通過引入國內生產總值、匯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民消費性支出總額等變量建立模型,研究分析得出通貨膨脹結合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企業及其進出口結構影響較大。
二、影響因素的確定與整理
影響中國商品進口額的因素眾多,本文根據已有理論和現有學者的研究并結合當今國情,在數據的可獲性及影響的重要性基礎上,選取1997~2013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其中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綜合反映國民經濟活動的總量,能夠展現國民經濟發展的全貌,是分析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額的基礎數據。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度量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反映居民家庭購買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它是宏觀經濟分析和調控、價格總水平監測以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同時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增減會導致居民消費的國內外傾向發生變化,進而對進口總額產生影響。整理數據后得到表1。
表1 數據整理表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3》
三、模型的建立
通過對整體數據的分析,選擇進口總額為被解釋變量,用Y表示,選擇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解釋變量,分別用X1和X2表示。分別做被解釋變量(Y)與解釋變量(X1、X2)的散點圖,結果如圖1。
圖1 散點圖
由散點圖可以看出各變量間線性關系不顯著,不能建立簡單線性回歸模型。因此依據數學原理,對模型取對數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指數影響。所以為了使變量之間保持線性關系,采用對數形式建立模型,即:
此后對數據進行最小二乘估計得表2。
表2 中國進口額的估計結果
由表得:
(12.16467) (0.089803) (4.375752)
t=(-1.892976) (12.28921) (1.585889)
模型的計算結果表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邊際產值為1.10360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邊際產出為4.375752?;貧w系數的符號和數值是較為合理的。
四、模型的檢驗和修正
1.經濟意義上的檢驗
由回歸結果可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當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每增加一單位,中國進口額平均增加1.103602和4.375752。
該模型系數符號均符合經濟意義,可初步通過經濟意義上的檢驗。
2.統計意義上的檢驗
(1)多重共線性的檢驗與修正
①簡單相關系數檢驗
國民生產總值GDP與商品進口額的相關系數為0.969640,為高度相關。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與商品出口額的相關系數為0.634413,為密切相關。針對檢驗結果,再對X1與X2的相關程度進行檢驗,發現lnX1與lnX2存在線性關系,即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之間有存在線性關系。因此利用逐步回歸方法修正多重共線性。
首先建立簡單一元回歸模型。依據相關系數和理論分析,可知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與我國商品進口額關聯程度最大,據此建立一元回歸方程:
表3
針對以上結果引入其它變量,確定最適合的回歸方程。建立方程:
表4
通過兩表比較,可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X2的檢驗明顯小于國內生產總值X1的檢驗。因此建立的回歸方程為:
②異方差檢驗
針對選擇的1997~2013年數據,將選擇White檢驗方法,得到表5。
表5 White檢驗結果
由上表指,
(2)自相關檢驗與修正
①DW檢驗
n=17,k=1,取顯著性水平 ②偏相關系數檢驗 通過偏相關系數的檢驗得到下表6。 表6 對數模型的偏相關系數檢驗 從表中可以看出該線性模型的第1期偏相關系數的直方塊都超過了虛線部分,說明存在著一階自相關。根據計量模型相關修正理論,選擇迭代估計法修正模型,修正后得到的回歸模型為 (4.597044)(0.350660) t=(-0.157289)(2.697893) (4.332061)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中國商品的進口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由回歸方程
1.我國政府在加速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中應該進一步完善對外貿易機制。對外貿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的運行具有重要影響。我國應當在現有的經濟基礎之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并繼續挖掘自身獨有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實行國際戰略轉移政策。同時對國內企業實施激勵和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提高自主創新水平,防止外部經濟的沖擊。同時政府要建立貿易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等的預警機制,加強非關稅壁壘的實施,實現對國際貿易的前置化保護,保持較高的信息敏感度,依據國際市場變化定期或不定期發布預警信息,從而使國內經營者及時掌握國際市場某些貿易壁壘的動態。
2.政府制定合理的國民經濟發展政策,不斷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實力。關注國民收入分配體系的改革,逐步提高企業和個人財富的分配比例。同時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努力實現進出口貿易的平衡。我國應繼續宣傳和平發展、合作發展、協調發展的理念,一方面繼續擴大市場開放,維護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另一方面,一定要在建立維護中國自身發展和利益的基礎對我國貿易等重大政策進行調整,絕不向外部壓力屈服。
3.穩定國內物價水平,保證國民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物價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國民手中貨幣的購買力,只有物價水平適中才能形成對商品的有效需求。穩定物價總體水平,有利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其次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穩定物價總體水平,有利于增強居民消費水平,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從而保持我國進口額的穩步發展。及時建立物價水平檢測機制,在哄抬物價等行為方面加強執法力度,同時要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推動我國的匯率改革。
4.企業要加強自身建設,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注重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國家要加強對國家貿易規則的宣傳,企業要按照國際貿易規則行事,提升企業品牌在國際的影響力,保持國家進出口的均衡發展,同時在發展對外貿易中,要大力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
5.政府要實行戰略資源進口多元化,在保持與現有貿易伙伴良好關系的同時要注意拓展新的進口市場,不能將進口市場局限于一定范圍。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與出口國的貿易協商機制,加強同出口國的聯系與合作,共同建立協商機制來解決貿易合作中出現的問題,推動世界貿易發展的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韓德光.中國對外貿易中影響進口額的因素分析[J].北方經貿,2001(12):48-50.
[2]李蓬勃.中國進口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363):88-89.
[3]劉柳.基于計量模型的中國進口總額預測[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學科),2014,28(6):132-134.
[4]原博.中國進口總額影響因素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2(690):161.
[5]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J]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6]肖長華.問題與出路——我國當前對外貿易中面臨的國際貿易壁壘與對策分析[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8.
[7]陳文玲,王檢貴.關于我國進出口不平衡問題的認識及政策建議[J].財貿經濟,2006(7):23-25
[8]于暢游,李兆宇,鄒玉.影響我國對外貿易進口額因素的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8): 56-57
[9]張麗靜.我國對外貿易和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D].江蘇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