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我國服裝市場數以萬計的品牌中,能夠在每一次的被抽查中獨善其身的,實在是少之又少。近幾年,不論是知名國際大牌,還是小小網絡淘品牌,服裝因質量問題“榮登黑榜”的事件層出不窮,偽大牌也比比皆是。
單憑國家監督抽查,范圍畢竟有限,每次面對新的黑名單,作為媒體的我們總是期盼企業有道德底線,總是希望消費者主動維權。但事實證明,無論被曝光與否,出現過問題的服裝品牌事后照樣能夠大肆售賣,而健忘的消費者也會很快遺忘傷疤,依舊對這些品牌趨之若鶩。
將服裝質量問題的解決寄托于情感的期待,無疑會以失望終結。但在新的一年,也許我們不用再寄托,因為,很多打假和辨別質量好壞的方法已經出現。
紅外光譜掃面料,網購助手辨好壞
近年來,服裝因質量問題被曝光的新聞層出不窮,而位居服裝質量問題榜首的問題,即纖維含量與標示不符。纖維含量問題如此之多,主要原因是,如果不是專業的檢測人員,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辨別紡織品的纖維成分。
比如,常見的羊絨衫質量問題中,有的商家標注是100%純羊絨衫,但實際上,該羊絨衫是用80%的羊絨加上20%的羊毛制成。羊毛經過特殊加工后,在手感和色澤上跟羊絨基本沒什么區別,只有通過在顯微鏡下放大好多倍,觀察其內部結構來確定,消費者僅憑眼看手摸,上當幾率之大可想而知。
不過,近日有江西檢驗檢疫局和中山檢驗檢疫局合作研發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快速測定紡織品纖維含量方面有了階段性突破。
據悉,利用新技術只需將紡織品放在探頭下“掃一掃”,短短幾分鐘甚至幾十秒即可“讀”出纖維含量的具體數值。
通過在聚酯與棉混紡、棉與氨綸、棉與絲、聚酯與粘膠、聚酯與氨綸五種混紡產品上試用,實踐證明采用近紅外光譜技術與現有的紡織品組分分析方法相比,具有三大優勢:
一是檢測周期大幅縮短。傳統檢測方法歷經樣品烘燥、化學溶解剝離等環節,耗時長達十幾個小時。二是與傳統的化學溶解法相比,近紅外技術不需使用化學試劑,不會損害檢測人員身體健康和破壞自然生態環境。三是傳統檢測方法破壞樣品,近紅外光譜技術無須損害樣品,有利于監管部門對服裝紡織品加強監管,維護消費者權益。
試想,如果我們可以在手機上安裝基于近紅外光譜技術的掃描軟件,只需在買衣服的時候掏出手機輕輕一掃,就能辨別出所購買服裝的纖維含量,那該是一件多么方便有趣的事情。而筆者相信,如果真的能夠普及該手段,商家欺騙消費者的慣用伎倆也將被快速識破,消費者也將不用再擔心纖維含量問題。
常見服裝質量問題不僅包括纖維含量,還有色牢度、pH值、沾色染色等,尤其是網購服裝,由于消費者看到的會有色差,又摸不到,不能試穿,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會更多。
“網購有風險”的經歷可能大多數人都有過,2014年“雙十一”前后,搜狗瀏覽器推出網購打假助手,用于統計跟蹤淘寶、天貓中的賣家售假記錄和商品負面評價。
比如,點擊進入某品牌服裝的商品頁面,可通過商品價格下方的 “打假助手”,了解該服裝賣家的中差評數量、退款率、糾紛率、處罰、交易成功比例等,同時,用紅色字跡標注出了該商家的售假次數。對消費者繞開不良商家和綜合評價所買產品質量的好壞很有幫助。
阿里連環出新招,大數據打假有成效
當網購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網絡售假問題自然也就不容小覷。
2014年,阿里巴巴可謂是電商打假的一面旗幟,馬云不僅奔走各地工商、質檢,試圖線上線下聯合打假,更是依托其大數據手段,推出了諸多新招。
消費者用手機掃描商品上的二維碼,便可辨別產品真偽,追溯產地——阿里巴巴集團公布一項打假新招,稱正在聯手生產廠商推出這項名為“滿天星”的打假計劃,試圖從生產源頭截斷不良商家造假售假行為。
阿里巴巴“碼上淘”項目的相關負責人稱,“滿天星計劃”主要以“碼”作為連接,為廠商提供從生產數據管理、產品溯源、防偽驗真、產品說明、用戶互動的一整套解決方案。“滿天星計劃”采用目前國際領先的二維碼技術,通過個人密鑰數字簽名加密、與線下離線SDK數據驗證相結合等方式,可以讓商品上的二維碼獨一無二。若有不良商家復制二維碼進行造假售假,廠家通過阿里大數據進行二維碼的掃碼次數判斷,以及打假雷達自動追蹤掃碼地理位置后,可迅速排查出假冒產品售假地址,截斷線上線下的售假行為。
據悉,近日出廠的恒大冰泉成為這項打假計劃中首個實現“一瓶一碼”的產品,消費者用手機掃描瓶蓋內的二維碼,可以看到這瓶水的水源地、生產編號等信息。
據介紹,目前國內互聯網企業正在搭建自動生成二維碼的商家共享平臺,屆時,商家提交企業以及品牌相關信息,在平臺通過認證后,可以自動獲取商品二維碼。如果更多服裝企業能夠參與此平臺,相信那些偽大牌很快就會死翹翹了。
掃碼辨真偽,是阿里巴巴正在探索的互聯網打假模式舉措之一。阿里為公安機關提供的假貨線索是如何發現的?又如何鎖定造假的窩點和團隊身份?
不久前,阿里首次公開大數據打假模式,即通過智能圖像識別、數據抓取與交叉分析、智能追蹤、大數據建模系統等技術,將假貨從10億量級的在線商品中撈取出來。該技術支持多達60個維度的組合條件篩選,每天消息處理量2億條以上。
據阿里巴巴安全部總監倪良介紹:大數據打假系統是不斷進化的,將隨著數據的豐富變得越來越聰明。發退貨、登錄IP、商品文字、圖片描述,交易,消費者評價、維權,權利人投訴,甚至是社交媒體數據等16個維度和特征的數據在被提取和交叉分析后,將會從中剝離出涉假信息……當一切都被記錄和對比分析時,售假者的行為就會被追蹤,從而變得無處可藏。這是阿里打擊假貨的第一道關卡。
而網絡DNA認證體系、神秘購買抽檢機制等一系列的動靜態管理保障體系,是阿里巴巴防控假貨的第二道閘門。為了防止被關閉的淘寶店改頭換面重新售假,淘寶網正在從“實名認證”向“實人認證”邁進。在淘寶網開店的用戶,根據不同情況,額外要求根據指定手勢拍照、手持當地報紙拍照,甚至通過電話進行核實等。其中指定手勢庫有數十種隨機手勢,不定期地進行手勢更新,最大限度避免造假者鉆漏洞。
目前,淘寶的開店實名制有18道審核程序,未來還將逐漸開發人臉和聲紋特征數據庫。此外,阿里巴巴正在逐步打通淘寶、天貓、阿里巴巴等平臺上的賬號系統,建立賣家的售假信用體系數據庫,當賣家歷史記錄達到危險值后,就會推送給客服作為處罰的判斷依據。
大數據打假的成果也有目共睹,2014年前三季度,阿里配合品牌權利人年處理600萬條侵權商品鏈接,配合各級行政執法部門,辦理侵犯知識產權案件10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近400人,涉案金額近6億元。
而下一步,阿里有可能發布“全國線下假貨分布及流通地圖”,并對重點區域、類目等信息予以注明,輸出線下假貨制造流通路徑數據給相關合作部門,跟各地政府一起尋求幫助假貨制造商轉型的治理方法。
馬云曾說:“互聯網是打假的最好手段。”之前我們或許有所質疑,但了解了阿里大數據打假模式之后,想法是否有所改變?
京東罰款聚美聯盟 ? 剔除假貨路漫漫
如果要盤點2014年跟假貨有關的大事記,恐怕最不應該缺少的便是京東和聚美優品紛紛陷入“假貨門”一事 。
去年,聚美優品深陷假貨泥潭,為了表示其“打假”決心,聚美發動了中國化妝品真品防偽碼聯盟(Authentic Cosmetics Alliance,以下簡稱“ACA”),并推出防偽碼體系,消費者可按照商品包裝上的16位數字防偽碼進行真偽驗證。該聯盟目前已有包括歐萊雅、美寶蓮、蘭芝、高絲、薇姿等國內外品牌在內的近百名成員,占聚美整個自營商品交易總額的64%。
針對聚美此舉,丸美電子商務客戶經理吳炳釗表示,推出真品防偽碼有利于優化化妝品網購環境,丸美向消費者承諾,聚美購物的丸美產品均為真品,并將帶有真品防偽碼。
不論聚美此舉效果有多大,至少加強了其對產品供應鏈的質量監控,還是值得其他網購平臺借鑒的。
同樣被假貨問題困擾的還有京東,前不久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劉強東透露了其在打假方面的兩大措施。
一是規范商戶,罰款額度由幾萬提高至100萬起,以及與工商等部門合作,動用執法力量打假,京東在發現賣家銷售假貨后,告知當地質監部門,查封售假者辦公室和庫房。
二是從電商征稅角度來解決假貨問題:一方面保護小微商戶,將繳稅的營業額起征點提高到100萬元;另一方面對于百人以上運作的大商戶,應該注冊電子工商執照,使用電子發票。
劉強東透露的信似乎有一絲兩頭都不得罪的味道,政府部門京東全力配合,小微商戶京東也要好好愛護。如何平衡好商品質量和利益,京東似乎還在探索之中。
馬云曾說過:“假貨是人臉上的麻子,而電商平臺是鏡子,只是假貨被看得更清楚。”假貨問題由來已久,打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果線上線下能夠有力配合,不斷探索新的打假方法,至少能夠有力遏制假冒偽劣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