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


摘要: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4年10月29日以2014年第63號公告批準發布了包括FZ/T 73017—2014《針織家居服》在內的38項紡織行業新標準。為了方便新標準實施后的正確理解和實際運用,本文通過對新舊標準差異的分析比較,歸納總結了新舊標準間的主要區別。
關鍵詞: 標準;針織家居服;差異
近年來,隨著針織家居服受喜愛程度的增長,針織家居服市場占比的加大以及消費者對針織家居服質量日益提高的需求,FZ/T 73017—2008《針織家居服》標準(以下簡稱舊標準)已不能滿足行業的發展和市場的需要。因此,為了進一步規范我國針織家居服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促進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國家工信部更新發布了FZ/T 73017—2014《針織家居服》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并計劃于2015年4月1日實施。為了更好地理解執行新標準,本文采用對比的方法,依照標準章節順序列出了新舊標準的主要異同點,以供探討。
1 ? ?范圍
新標準增加了“本標準不適用于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服飾”的說明。
2 ? ?規范性引用文件
新標準刪除了舊標準引用文件中6個已作廢標準和1個未注日期的產品標準,增加了11個引用文件。
3 ? ?產品號型
新舊標準內容一致,無變化。
4 ? ?要求
4.1 ?要求內容
新標準將洗后外觀指標從外觀質量調整到了內在質量考核,并增加了拼接互染程度項目的內在質量要求。新標準還合并了印花部位和非印花部位的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指標,以及將“本身尺寸差異”修改為“對稱部位尺寸差異”。
4.2 ?分等規定
新標準4.2.3條款替代了舊標準4.3.5條款,并且新標準在4.2.4條款增加了對表面疵點的評等規定。
4.3 ?內在質量要求
新標準調整了甲醛含量、pH值、異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按GB 18401規定執行;增加了“彈力織物指含有彈性纖維織物或羅紋織物”、“非直下擺產品、袍類產品不考核洗后扭曲率”、“拼接互染程度只考核深色和淺色相拼接的產品”要求;新標準還規定起球只考核正面且純棉及僅含棉/氨產品不考核起球,彈力織物不考核橫向水洗尺寸變化率、褶皺產品不考核褶皺方向水洗尺寸變化率。
新標準內在質量要求技術指標主要變化:
(1)頂破強力/N(優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從單面、羅紋織物≥135,雙面、絨織物≥220提高至≥250;
(2)水洗尺寸變化率/%:取消了蠶絲織物(直向、橫向)的分類考核;
(3)水洗后扭曲率/%(上衣、褲子):上衣合格品等次指標由≤8.0提高至≤7.0;
(4)色牢度/級:印花部位、非印花部位的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合并考核,耐干摩擦色牢度一等品指標由≥3降低至≥3~4,耐濕摩擦色牢度優等品深色產品指標由≥2~3降低至≥3,耐濕摩擦色牢度一等品淺色產品指標由≥2~3降低至≥3;
(5)增加了“拼接互染程度(沾色)/級”:優等品≥4~5,一等品、合格品≥4;
(6)起球/級:優等品由≥4.0降低至≥3~4,合格品由≥3.0降低至2~3。
4.4 ?外觀質量要求
新標準簡化了表面疵點評等規定,僅列明了印花圖案錯位、紋路歪斜、扣眼互差三項指標要求;增加了“凡遇條文未規定的表面疵點參照相似疵點處理”、“表面疵點長度及疵點數量均為最大極限值”的規定;刪除了對針跡密度的考核;將“本身尺寸差異”修改為“對稱部位尺寸差異”;加固部位增加了“褲襠叉子合縫處”、“縫跡端點”。
規格尺寸偏差的表示方法由項目(衣長、1/2胸圍、袖長、褲長、腰圍)表示改為尺寸范圍表示(具體技術指標詳見表1);對稱部位尺寸差異的表示方法由項目(衣長不一,袖寬、掛肩不一,左右單肩寬窄不一,袖長不一,胸寬不一,吊帶不一,褲長不一)表示改為以長度分段表示(具體技術指標詳見表2)。
表1 ? ?規格尺寸偏差
表2 ? ?對稱部位尺寸差異
5 ? ?試驗方法
新標準頂破強力試驗增加了“鋼球直徑為(38±0.02)mm”的描述和拼接互染程度試驗方法“附錄A”;水洗尺寸變化率中刪除了對蠶絲及蠶絲為主的混紡織物的規定,晾干后放置試樣平臺環境條件由濕度65%±3%修改為65%±4%;水洗后扭曲率增加了測量部位示意圖。
6 ? ?判定規則
新標準增加了“6.2.1 洗后外觀質量檢驗結果至少2件及以上均合格者判定該批產品合格,不合格者判定該批產品不合格”、“6.4 嚴重影響外觀及服用性能的產品不允許”;取消了“外觀質量按規格尺寸計算不符品等率”、“內包裝標志差錯按件計算不符合品等率,不允許有外包裝差錯”;新標準取消了復驗“在規定期限內”的要求。
7 ? ?產品使用說明、包裝、運輸和貯存
新標準取消了“產品安全性標志應符合GB 18401要求標注類別”的要求。
(作者單位:保定市纖維檢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