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東北電力大學藝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00)
試論模特的基本素質
張妍
(東北電力大學藝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00)
模特是擔任展示藝術、時尚產品的人員,這類工作對個人的素質要求都非常高,比如形象、氣質與道德修養等,都是我們評價一個模特是否優秀的標準。本文即很對模特的職業素質和道德素質展開幾點論述。
模特;基本素質;職業道德
模特主要是指擔任展示藝術、時尚產品、廣告等媒體的人,也代表一種從事相關工作的職業種類。模特可分為平面模特、T臺模特、廣告模特、特型模特和特殊年齡模特五大類,在體型、相貌、氣質、文化基礎、職業感覺、展示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條件,一般要有良好身材、相貌基礎、個人氣質、文化基礎、人格素養和展示能力等內在素質。模特的自我形象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模特的自然形象,主要指模特的相貌、身材、表演風格、特點、技能。另一方面是模特的道德形象,對待工作,對待周圍人的態度,對自我價值的評價以及在公眾面前和生活細節上的修養水平。這兩個方面涵蓋了模特的素質,即職業素質和道德素質。本文針對模特素質展開兩點論述。
模特的職業素質主要體現于敬業精神。因為模特的價值表現于能為客戶藝術性地創造產品的廣告形象,所以客戶在挑選這一形象時,必定最先考慮模特外在形象的特點及生命力。這就意味著做一名職業模特要時刻保持一種良好的形象。這個形象不僅僅是在臺上,也不僅僅是指藝術標準,而是貫穿在訓練中、生活里和對工作的態度上。在社會活動中,模特名氣越大,人們對他的要求標準就越高。同時,出于形象的需要,也意味著模特個人的一切已經不屬于自己,而歸屬于模特所創立的這一形象,他的一切行為也必須是以服從和維護這一形象為準則。
在國外,模特行業里不論是新模特還是老模特,都至少將收入的30%用于對自己的再訓練、再包裝之中。為了讓自己的自然形象能夠盡可能多的被客戶選中,模特需要維護自己的容貌,保持自已的體型,在技術上需要自費請老師訓練不斷變化的新風格,提高對各種產品的理解力及表現力,而且從不間斷健身運動。職業模特都深深明白,保持年輕、保持體型和健康的體魄,就是保住飯碗。在激烈的競爭中,模特還要自費請行內攝影師經常為自已拍新的照片,以求把自己的最新形象擺在客戶面前,證明自己目前的實力和風格,使自己的青春和使用價值能延續得更為久遠。模特要珍惜每一次試鏡機會和表演機會,認真做表演前的準備,以積極合作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客戶和表演中的工作人員。應該明白,成功不是一個人努力的結果,更何況模特界不乏美麗與青春的人材,個人必須有著與眾不同的獨到之處,才會不斷獲得成功的機會。世界超級名模辛迪?克勞馥在1996年末的一次比賽中落榜,被3名14歲、15歲的少女奪去了前三名。這說明無論多么輝煌的名模,只能說明過去,只有在新的比賽中再次獲獎或不斷地以新的形象出現在客戶的廣告中,才能證明其現在的實力和繼續使用的價值。因為模特市場隨著流行風潮也在不斷變換使用的標準和要求,即使已經小有名氣或成績斐然的模特也不能躺在巳獲得的成功簿上,靜待客戶上門。挑戰天天擺在面前,每次面試都是一次嚴酷的競爭。每年都會涌現一批來自各國的新人,這種后浪推前浪的積累,使用人的客戶可挑選精華中之精華。試想,沒有敬業精神的人孰能擔當如此重任!既然立志做模特,就必須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模特提高技能的基本素質。模特的敬業精神概括地講就是遵守行規,刻苦鉆研,禮貌待人,積極配合。
模特需要有敬業精神,并且保持良好的公眾形象,而公眾形象的維系,就取決于模特自身的敬業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養。一個公司,請模特來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包裝,是為了給企業樹立良好的產品形象,而在消費者中取得好感。因此,模特就成了代表企業形象的載體。
在客戶的眼中,模特既是職員,又是產品----形象產品。所謂職員,就是希望模特服從企業宣傳宗旨的需要j艮從工作安排,認真負責地完成任務。所謂形象產品,就是時刻不忘自己所代表的是企業形象,要認真準備,積極配合,圓滿地完成形象創作,真正為企業產品樹立過目不忘的藝術形象。由于模特的表演起著最直接的產品宣傳作用,所以在完成任務或進行創作過程中,模特的言談舉止、業務技能都將或多或少地影響著企業形象的創立水平。同樣,對模特自身來講,也是為自己,為自己所在的團隊作最直接的宣傳。
總之,做一名合格并收人喜愛的模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們不但需要在形象上嚴格要求自己,同時在道德素質上也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摻雜半點雜念。時刻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成就一個成功的形象代言。
[1]吳帆,化妝設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2]張湖德等,時尚美容形象設計[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
[3]李寧、孫壽華,發式與頭飾創意[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
[4]李采嬌,實用化妝造型[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5]陳思(導師:馬大力),服裝表演藝術與舞臺文化,天津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7.
TS942.5
A
1671-864X(2015)12-02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