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潔 楊繼明
(1.華能東方電廠,海南 東方572600;2.長沙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410077)
華能東方電廠建設4臺350MW超臨界燃煤火電機組,一期工程建設2×350MW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該工程由華能海南發電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鍋爐、汽機、發電機均由哈爾濱電氣集團提供。鍋爐為一次中間再熱、變壓運行、單爐膛、平衡通風、固態排渣、全鋼架、全懸吊結構、∏型、露天布置,型號為 HG-1100/25.4-YM1。爐膛斷面尺寸為15.287m 寬、13.217m深,水平煙道深度為4.747m,尾部前煙道深度為5.06m,尾部后煙道深度為5.98m,水冷壁下集箱標高為6.5m,頂棚管標高為59.0m。省煤器為H型鰭片管省煤器,傳熱效率高,受熱面管組布置緊湊。空預器由哈爾濱鍋爐廠提供,每臺鍋爐配2臺哈爾濱鍋爐廠生產的29-VI(T)-1950-SMR型三分倉容克式空氣預熱器。#1機組于2009年6月20日通過168h試運行,在投運后發現鍋爐排煙溫度一直明顯高于設計值,為降低排煙溫度,對#1鍋爐省煤器和空預器進行了改造。
#1鍋爐投運以來,排煙溫度明顯高于設計值,經考核試驗,結果表明:BRL負荷下,修正后排煙溫度高于設計值25℃以上(圖1)。分析排煙溫度高的原因主要有3點:(1)煤質,但煤質屬不可控因素;(2)爐膛、爐底漏風和制粉系統冷風摻入量;(3)受熱面沾污,受熱面布置不合理。

圖1 #1爐投運后排煙溫度月度平均值與設計值對比變化趨勢
2009年9月,我廠邀請熱工研究院在燃用設計煤種條件下對#1鍋爐進行性能考核試驗。BRL工況下空氣預熱器進出口風煙溫度與設計值對比如表1所示。
基于表1分析,鍋爐額定出力時,空氣預熱器進口煙氣溫度為367.7℃,與設計煙氣溫度368.0℃基本相同,而修正后的排煙溫度比設計值高了20.75℃,但空氣預熱器出口一次風溫度較設計值低了28.4℃,二次風溫度較設計值低了24.15℃,這說明空氣預熱器吸熱量不足,導致其出口一、二次風溫度嚴重偏低,這是排煙溫度高于設計值的主要原因。

表1 BRL工況空氣預熱器進出口風煙溫度與設計值對比 單位:℃
降低#1鍋爐排煙溫度的主要有效途徑有如下3種:(1)改造空預器;(2)改造省煤器;(3)同時改造省煤器和空預器。
在保持原預熱器型號不變的情況下對預熱器進行改造,更換熱端傳熱元件及元件盒。措施為:將預熱器熱端傳熱元件盒由1 000mm高度更換為1 100mm高,同時將板型由原來的DU3改為FNC,可降低排煙溫度約5℃,改造效果不明顯。改造后的空預器熱力計算及改造前后的溫度對比如表2所示。

表2 改造后的空預器熱力計算及改造前后的溫度對比表
利用省煤器區域現有空間,最大限度增加受熱面,增加2圈管子(即加8根管子,重量增加約102t),共130排,改造前省煤器換熱面積為9 860m2,改造后省煤器換熱面積為1 490m2,增加50%,使進入預熱器的煙溫降低約20℃,排煙溫度相應下降6.7℃,改造效果不明顯(表3)。

表3 改造省煤器后的主要參數熱力計算匯總表
3.3.1 省煤器改造
利用省煤器區域現有空間,最大限度增加受熱面,即加2圈管排(增加8根管子,重量增加約102t),改造后省煤器換熱面積為14 790m2,增加50%。
3.3.1.1 增加省煤器管排對熱力參數變化的影響(同表3)
增加省煤器后,在上述6種工況下熱力計算值變化:省煤器出口水溫平均增加約5~6℃,工質最大阻力增加9kPa,煙氣側最大阻力增加0.08kPa,對于省煤器出口水溫、工質最大阻力、煙氣側最大阻力3個重要參數的影響極小。改造后省煤器出口煙氣溫度下降約28℃。
3.3.1.2 增加省煤器管排對省煤器結構的影響
東方電廠#1鍋爐省煤器組布置在尾部后煙道內低溫過熱器下部。為降低鍋爐排煙溫度,采取在現有省煤器的基礎上,利用省煤器下部蛇形管與下部集箱的空間,最大限度增加受熱面,即加2圈管子共130排,增加省煤器前后結構如圖2所示。
鍋爐省煤器改造后,增加102t重量,因此需對省煤器的吊桿、吊點進行加固。修改前后吊桿材料、吊點載荷如表4所示。
3.3.2 空預器改造
在保持原預熱器型號不變的情況下對預熱器進行改造,更換熱端傳熱元件及元件盒。措施為:將預熱器熱端傳熱元件盒由1 000mm高度更換為1 100mm高,同時將板型由原來的DU3改為FNC,并采取封堵措施,可降低排煙溫度約11.7℃。
空預器改造后,空預器轉子重量增加,需對空預器支撐軸承承載能力核算如下:
原預熱器單臺轉動部分總重為240 410kg,熱端傳熱元件改造后轉動部分總重為:P0=240 410+25 000=265 410kg=2 601kN。
該預熱器配支撐軸承型號為國產294/710E,其靜態負荷C0=74 880kN。

可見更換換熱元件后支撐軸承仍有很大余量,非常安全。
本改造工程于2010年3月完工。2010年4月,我廠繼續委托西安熱工研究院對#1鍋爐進行改造后性能考核試驗。

表4 修改前后吊桿材料、吊點載荷變化情況
改造后BRL工況下空氣預熱器進出口風煙溫度與改造前對比如表5所示。

表5 BRL工況下空預器進出口風煙溫度與改造前對比 單位:℃
由表6可以看出,省煤器改造后其進出口給水溫升較小,不影響汽水系統的安全運行。

表6 改造前后省煤器進出口給水溫度在不同負荷段的溫升
(1)100%額定電負荷,對進風溫度、設計空氣預熱器進口煙氣溫度和空氣預熱器漏風率3項進行修正,改造后排煙溫度比考核試驗時低了12.3℃左右。在有限的空間改造省煤器及空氣預熱器,試驗結果證明:改造已達到預期的計算結果(圖3)。

圖3 #1爐改造后排煙溫度月度平均值與設計值對比變化趨勢
(2)空氣預熱器進出口一次風溫差上升15.9℃,由于目前燃用高水分印尼煤較多,一次風溫大幅上升對滿足制粉系統干燥出力、保證磨煤機出口風粉溫度極為有利。
(3)空氣預熱器進出口二次風溫差上升18.5℃,二次風溫大幅上升可提高鍋爐燃燒穩定及燃盡性能。
(4)由表7可以看出,改造后與改造前試驗時鍋爐效率結果對比:100%額定電負荷,修正后鍋爐效率比考核試驗時提高0.72%;75%額定電負荷,修正后鍋爐效率比考核試驗時提高0.82%;50%額定電負荷,修正后鍋爐效率比考核試驗時提高1.00%。

表7 改造前、后機組在不同電負荷情況下鍋爐效率對比
在100%額定電負荷工況下,改造前后空預器煙風道壓降測試結果如表8所示。

表8 改造前后空預器煙風系統壓降測試 單位:Pa
改造前,空氣預熱器A側煙氣壓降實測值為900Pa,空氣預熱器B側煙氣壓降實測值為930Pa,小于設計值1 210Pa。
改造后,空氣預熱器A側煙氣壓降實測值為1 065Pa,空氣預熱器B側煙氣壓降實測值為1 095Pa,均較考核試驗時略高,仍小于設計值1 210Pa,改造后空氣預熱器阻力升高不多,基本不影響風機出力。
降低鍋爐排煙溫度,主要是增加省煤器管圈、更換空預器熱端傳熱元件兩部分,總投資約580萬元,其中設備材料270萬元、運輸費50萬元、安裝調試及試驗費260萬元。
增加省煤器管圈、更換空預器熱端傳熱元件的技術改造工作已在2010年#1機組擴大性C修中進行,改造時間為35天。
通過技術改造,降低了排煙溫度及煤耗,直接經濟效益計算如下:
發電標準煤耗降低值:

式中,T為鍋爐排煙溫度降低值,T=12℃;H為鍋爐排煙溫度每降10℃發電煤耗下降值,H=1.7g/(10℃)。
年節約標準煤量:
ΔB=P×t×Δb=350 000×5 000×2.04×10-6=3 570t
年經濟效益:
S1=C×ΔB=750×10-4×3 570=267.75萬元/年
靜態投資回收期:

式中,P為機組額定功率,P=350 000kW;t為機組年利用小時數,t=5 000h;C 為標煤單價,C=750元/t;S為項目總投資,S=580萬元。
同時,年減少CO2排放8 200t左右,減少SO2排放80t左右。
通過對#1鍋爐空預器、省煤器節能改造,有效降低了鍋爐排煙溫度約12℃,提高了鍋爐效率,發電標準煤耗降低2.04g/kW·h,年節約標準煤3 570t,年經濟效益為267.75萬元,投資回收期2.17年;同時,年減少CO2排放8 200t左右,減少SO2排放80t左右,實現了經濟指標和環保指標的雙優。
[1]華能海南東方電廠1號鍋爐性能考核試驗報告
[2]華能東方電廠運行規程
[3]華能東方電廠#1鍋爐降低排煙溫度技術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
[4]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設備資料
[5]鄭中甫,劉玉海.600MW超臨界鍋爐受熱面改造與效果分析.中國設備工程,2013(9)
[6]周永剛,楊立隆,趙陽,等.鍋爐尾部受熱面綜合改造的試驗研究.熱力發電,2005(9)
[7]李振強.降低鍋爐排煙溫度的措施及方法.熱力發電,2003(7)
[8]杜承德.鍋爐排煙溫度高的原因分析及優化處理.華電技術,2012(10)
[9]林海濤.鍋爐排煙溫度高的原因及改進對策探討.機電信息,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