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杰 陳 平 魏華棟 于明輝
(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250013)
國外發電廠的設計項目越來越多,我國國家標準GB往往不被接受,其中,大部分國外項目都明確要求按照IEEE標準進行設計[1]。
目前,國內接地系統的設計以接地電阻的計算為主要內容,而對發電廠地表的電位分布、接觸電壓、跨步電壓只是簡單校驗。接地網設計較簡單,還處于經驗設計階段,利用簡單公式進行計算,無法評估全廠范圍內不規則形狀的地網的安全性。本文以菲律賓某燃煤電站的接地網為例,介紹應用CDEGS軟件進行涉外發電廠工程的接地網安全性能評估的方法。
CDEGS 是 Current Distribution、Electromagnetic Field、Grounding and Soil Structure Analysis(電流分布、電磁場、接地和土壤結分布)的縮寫,由加拿大SES公司(Safe Engineering Services & Technologies Itd.,安全技術工程服務有限公司)出品。該軟件為接地、電磁場、交直流電磁兼容,以及陰極保護等問題服務,具有多種組件高度集成以及多功能的通用軟件工具,能夠計算并分析各種接地系統參數,如地表電位、接觸電壓、跨步電壓、接地阻抗、故障電流分布,在電力系統中用途十分廣泛[2-3]。
其中,發電廠接地網設計中用到的MALZ模塊是頻域接地分析模塊,通過其仿真,可得到如下數據[4]:(1)空間磁場分布;(2)導體與土壤電位分布,包括觀測范圍內各點的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分布情況;(3)各段導體中電流大小及方向的分布。
一個安全的接地系統,除了需要保證設備良好接地外,還應滿足人體耐受的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的要求。
由于發電廠的接地網面積較大,當發生接地短路時,接地網的阻抗比例增大,進行接地系統分析時,應考慮接地網的阻抗特性,國內常規的手算法無法計算,需借助強大的計算軟件進行分析。CDEGS軟件的MALZ模塊可以準確模擬復雜結構土壤中大型的金屬接地網。
為了分析發電廠全廠范圍內接地系統的安全性,需要首先建立發電廠全廠接地系統的3D模型。圖1為整個發電廠接地系統的3D圖。
廠內高、中、低壓系統分別發生接地故障時,中壓系統為高阻接地系統,只有很小的短路故障電流,低壓系統為直接接地系統,短路電流較大,但僅在接地網及變壓器接地中性點之間形成環流,對于地電位升、接觸電壓、跨步電壓影響較小。由于高壓系統的故障電流有兩個來源,一部分來自于發電機,另一部分來自于系統側,來自于發電機的短路電流經主變壓器的中性點和地網形成環流,因此真正引起危險的是來自于經過分流的系統側入地電流。由于危險的入地電流發生于升壓站側,考慮接地網導體阻抗后,升壓站及變壓器區域最接近于故障點,此處應設置較密的水平接地導體。

圖1 發電廠接地系統3D布置圖
電廠高壓側發生接地故障時,短路電流分布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接地故障接線示意圖
根據GB50065—2011《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標準計算入地電流公式為:

式中,Df為整個故障時間內的衰減系數。
Ig的計算分為廠內和場外故障兩種情況,廠內故障時:

式中,Imax為最大故障電流有效值(kA);In為流經廠內設備中性點的電流(kA);Sf1、Sf2為廠內外發生故障時的分流系數[5]。
由此可見,國內算法中,計算入地電流時,直接將變壓器中性點的環流減去,這樣會使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的計算值偏小。
以上述發電廠工程為例,廠內最大接地故障電流為49.5kA,變壓器中性點環流為11kA,線路分流系數為0.68,利用CDEGS軟件的MALZ模塊的安全評估結果如下:
(1)不考慮變壓器環流,入地電流為:

軟件計算后:最大接觸電壓1 604.37V,最大跨步電壓為250.277V。
(2)考慮變壓器環流,在 MALZ模塊中,分別輸入兩個激勵,一個為升壓站區域流入地網的電流IFS=Ig+In=26.18+11=37.18kA,另一個為變壓器中性點區域流出地網的電流It0=11kA,軟件計算后:最大接觸電壓1 653.701V,最大跨步電壓為275.574V。
由此可見,計入變壓器中性點環流后,同樣一個地網的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值都較高,因此,考慮變壓器環流后設計的地網會更加安全。
基于IEEE80的標準,接觸電壓及跨步電壓安全值依據以下參數計算得出:方法標準 ANSI/IEEE Standard 80,人體重50kg,人體電阻值1 000Ω,X/R比值30,故障清除時間0.5s,表層土壤電阻率508.6Ω·m(按干季土壤結構確定)。當升壓站內發生接地故障時,50kg人體最高耐受接觸電壓值僅為273.5V,而全廠最高接觸電壓值達到了1 653.701V,遠遠高于安全限值,全廠接觸電壓分布如圖3所示。

圖3 全廠接觸電壓分布圖
由圖3可見,發生危險的最高接觸電壓的位置主要集中于升壓站邊緣位置。此時接地系統是不安全的,需要優化接地網的設計。優化途徑有兩種,一是可以在高危險區域增加水平接地導體和垂直接地棒;二是鋪設高阻地面,提高人體的耐受電壓。
進一步優化接地網的布置,并在土壤表層鋪設了電阻率為8 500Ω·m、厚度為15mm的碎石后,電位差安全限值提高,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均滿足接地網的安全性能要求,即最終設計的優化地網為安全地網。具體仿真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接地網電位差及安全限定值
國外發電廠工程的業主對于接地網的安全性能要求較高,應用CDEGS軟件進行接地網的設計及安全性評估,容易通過業主工程師審查。
采用IEEE標準設計涉外發電廠工程接地系統的步驟可概括為以下3步:(1)全廠主接地網的初始布置;(2)接地網入地電流的計算;(3)對初始接地網進行安全性能評估,如不滿足要求,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直至滿足電壓安全限值為止。
[1]周建,路平,王鋒,等.采用IEEE標準設計發電廠升壓站接地網的研究[J].華東電力,2010,38(8):1251-1254.
[2]徐華,李思南.利用CDEGS軟件診斷接地網聯通狀態[J].浙江電力,2008,30(6):33-36.
[3]牛曉民.電力系統接地分析軟件CDEGS簡介[J].華北電力技術,2004,34(12):29-31.
[4]張大寧,劉冉,蔡靜,等.變電站接地網缺陷診斷系統[J].東北電力技術,2014(2):54-57.
[5]IEEE Std80—2000 IEEE Guide for Safety in AC Substation Groun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