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全
(江蘇省邗江中專,江蘇 揚州 225100)
社會各界已經對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鍛煉形成了共識,教育部也出臺了相關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意見》。但是我們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學校還是局限在專業課教師到企業鍛煉,而職業學校非專業課教師到企業鍛煉還很少,甚至是空白。然而職業教育不僅有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的教學,還有語、數、外等基礎學科的教學,還有各級管理人員對學校、班級和學生的管理。因此,中職學校不僅專業課教師需要到企業鍛煉,而且非專業課教師也應到企業鍛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只有具備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度的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才能培養出合格的能為社會所用的學生。教師到企業鍛煉可以對企業進行全面的調研,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具體工作崗位的要求及發展趨勢,可以使教師的教學能夠更好的滲透企業文化、先進的理念,保證教師所教授知識的先進性和適應性,可以真正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用工要求的“無縫”對接。因此,非專業課教師到企業鍛煉有利于更新觀念、拓寬職業視野,有利于學校及時調整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有利于教師重構課程教學內容能力的突破,也有利于實施課程改革。
我們職業學校的一些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常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如英語課是一門學生厭倦、教師難教的課程,英語老師按照教材講課,學生聽不懂,也不愿聽,常常是學生的注意力游離于課堂之外,教學效果可見一斑。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現代企業同國際交流越來越廣泛,人員的交流需要英語,進口機械設備的操作需要英語,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在企業實踐中,掌握企業的實際需要,編出貼近實際的校本教材,并創設相關專業的教學情境,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會有很大的提高,課堂氛圍會有明顯的改善,學習效果一定會有明顯的提高。因此,我們應該圍繞教學和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去參觀、了解和學習企業的管理模式、企業的文化,企業對員工的素質的要求,看企業是如何提高員工綜合能力進行管理的,可以對我們的課堂教學產生積極地影響。
教師到企業鍛煉,受益者不僅僅是教師,更是學生。因為教師到企業鍛煉除了一定程度提高技能,關鍵是要改變思維方式,了解市場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因為企業不斷進行革新,職校學生在學校學到的往往是“過去時”,教師到企業鍛煉后,就會在授課中會將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企業的文化介紹給同學們,同時也會將企業中常常出現的“反面教材”介紹給大家,讓學生們感同深受,覺得不空洞。讓學生在平時就能了解到企業需要的精神品質,可以使學生將來可以更好的理解企業文化并適應企業的管理。形成吃苦耐勞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品質,提高團隊協作能力、服從管理和執行力、良好的溝通能力等。
在當今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要縮小中職教育與企業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用工要求的“無縫”對接,使學生成為受企業和用人單位歡迎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學校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課程改革與開發必須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必須適應職業資格的要求,滿足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樹立“以能力為本位,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核心技能為主線,以崗位需要為依據”的指導思想。因此,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教師通過和企業員工的溝通,和企業員工建立良好的關系,更有利于促進校企合作項目的達成,也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目前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是個時髦的話題,但是企業并不了解學校究竟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下不了“單”,而學校又不真正了解企業這個“單”究竟有什么樣的內涵,就無法訂單。如果把我們職業學校的教師送到企業鍛煉,就能夠了解并學習到企業文化,真正了解企業需要的員工具有什么樣的素質,就會在職業學校的教育中引入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模式,培養出適應企業需要的人才,縮小中職教育與企業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減少企業為此付出的成本。
企業的每一道工序流程都是非常嚴謹的,不容出錯,現代化的生產線,不容許任何環節出錯,企業的決策更是需要萬無一失,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文化基礎課教師如果對學科之外的知識知之甚少,要想在學生中樹立威信,要根據學生專業特點來上課和管理學生。而這些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參與企業實踐,了解學習企業文化行業發展動態,市場對中職生的需求等。根據調研研討結果,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可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推進學生專業發展,注重學生能力培養,開發學習情境教學案例等方面努力,更好地提升文化課為企業服務的能力。
職業學校做班主任是很辛苦的事情,很多教師不愿意做班主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管理手段,事事舉輕若重,自己很累,學生很煩。如果我們能把企業中優秀的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滲透到平時的教學和管理中,讓學生能夠明白老師管理的目的和用意,更容易形成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我們的班級管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教育出企業想要的員工。因此,學校管理者應該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去,學習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是如何培訓、管理員工的,如何把企業文化傳播給每一位員工的,從而形成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構成的一種整合力。讓員工能吃苦、服從管理、執行力強、具有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的。
專業課教師到企業鍛煉,要到企業的生產一線去,主要以實踐為主。重點是動手能力的培養,了解新知識、新技能,為完善專業課的教學方案服務;非專業課教師到企業鍛煉,可以通過現場參觀、調研、畢業生跟蹤調查、訪談技術工人,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到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去,了解企業對工人素質的需求,對企業文化方面的要求等。也可到同行業進行頂崗實習,參與到企業的實踐工作中去。
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能更新很快。我們的各級管理者和企業共同認識到,只有當所有職業教育的教師和管理者參與到企業的實踐中去,真正了解了企業的管理,對工人素質和能力的需求,才能在我們的職業教育過程中加以培養,才能真正實現校企的無縫對接,培養出適應企業需求的員工。因此,專業課教師到企業鍛煉的時間可以長一些,一般要求兩年到企業去實習兩個月以上;而非專業課教師到企業鍛煉相對來說,時間就不要求那么長,幾年內到所教專業相對口的企業去一次,時間一次一周左右為宜。
和專業課教師到企業鍛煉一樣,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研究確定本地區教師到企業實踐時間,并折算為繼續教育學時的具體標準。應全面負責本地區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的實施、檢查和評估。
結合本地區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的情況,協調相關行業部門,選擇一批在行業中代表性較強、技術水平較高、職工培訓基礎較好、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骨干企業,作為重點聯系的職教教師企業實踐基地。
充分依靠與學校有合作關系的企業,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學校的具體情況,制訂本單位非專業課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年度計劃和實施方案,并由學校與合作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組織實施,做好教師的組織選派和管理指導工作,并做好相關經費的保障工作。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參與;職業教育的發展與進步,需要企業的積極參與與配合。中職教師,尤其是非專業課教師到企業鍛煉、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無疑是最實際、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它可以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師生互動、互利雙贏的良性循環。
[1]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Z].2005.
[2]教職成[2006]11號,關于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意見[Z].
[3]教師到企業實踐要邁幾道檻[Z].中國教育報系列報道,2007(04).
[4]譚南周.企業實踐:促進專業教師專業化成長[N].中國教育報,2007(10).
[5]許琰.淺談如何突破職業教育教師下企業難的瓶頸.江南論壇,2007(11).
[6]徐健.校企合作:教育與生產相結合的必然要求、實然狀態與應然趨勢[J].職業教育研究,2008(03).
[7]肖旭,陳群輝.當前高職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7):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