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青松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The Spac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imply-Supported T Beam Bridge with Continuous Slab-Deck Structure Based on ANSYS
LING Qingsong
基于ANSYS的簡支T梁橋橋面連續結構的空間仿真分析
凌青松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The Spac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imply-Supported T Beam Bridge with Continuous Slab-Deck Structure Based on ANSYS
LING Qingsong
摘要根據有限元理論,借助ANSYS大型有限元軟件模擬簡支T梁橋梁端橋面連續結構在不同荷載工況作用下的應力狀況,通過參數的敏感性分析研究影響橋面連續端受力的因素并提出相關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簡支T梁橋橋面連續應力分析ANSYS
橋面連續簡支梁橋具有簡支梁橋的力學特性,又能為車輛提供連續的行車道,發揮了連續梁橋的優越性,在國內外中、小跨徑梁橋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因橋面連續結構位于簡支梁主梁變形的最大部位,以及因橡膠支座彈性壓縮不同步引起相鄰橋孔的錯動變形,導致橋面連續縫結構的受力復雜,梁端橋面連續構造的鋪裝層在遠沒有達到設計使用壽命時就產生了早期破壞,影響到橋梁結構本身的使用壽命。以某橋面連續簡支T梁橋為例,將簡支T梁實橋原型截面按照一定的相似比縮放得到計算模型,借助ANSYS大型有限元軟件進行建模仿真計算,分別研究簡支T梁橋梁端橋面連續構造在不同荷載工況下的應力狀況及影響因素。
1工程背景簡況
以某梁式橋加固改造工程為研究背景,該橋是一座6×16 m T形公路簡支梁橋,橋面寬度為2×4.5 m,橋跨橫斷面由7片T形梁組成,T梁橫向中距1.6 m,T梁截面寬1.6 m,高1.3 m,腹板厚為30~18 cm。該橋設計為標準16 m鋼筋混凝土簡支T梁,橋面連續結構,全橋采用三跨一聯,共兩聯。本橋設計荷載等級為公路Ⅰ級,溫度變化為±20 ℃。主梁及橋面鋪裝均采用C40強度等級混凝土。為了縮減ANSYS程序分析計算時間,將實橋原型單片T梁截面按1∶2.5比尺縮放,長度方向取1.2 m。模型及支座示意如圖1。

圖1 兩跨單片T梁模型及支座設置示意
2單元和材料的選擇及模型的建立
T梁整體采用Solid45混凝土實體單元,但在橋面連續縫處取1 m長的加強區段(包括橋面鋪裝層)采用Solid65鋼筋混凝土實體單元,鋼筋采用Link8桿單元,網格劃分方式采用六面體映射網格,通過lesize、esize命令對模型的單元尺寸進行控制,得到符合要求的有限元模型。建模所用的材料屬性見表1。

表1 建模所用的材料屬性
3各荷載工況及影響因素下的仿真計算分析
對不同的荷載工況和影響因素分別進行線性和非線性分析。荷載主要考慮汽車活載、整體溫降20 ℃、整體溫升20 ℃三個單項荷載及其組合工況。最不利狀況是將以上單項荷載工況進行組合,其中各單項荷載的荷載效應分項系數均取1。橋面連續結構受力影響因素主要有:(1)橋面鋪裝層的厚度;(2)橋面鋪裝層的彈性模量;(3)環境溫度變化;(4)各種梁型結構(箱梁、T梁、板梁)。以下只討論T梁。
(1)溫度變化
通過簡支T梁橋梁端橋面連續結構在溫降20 ℃工況計算可知,溫降情況下,其結構變形處于近似對稱狀態。通過梁端橋面連續順橋向應力SZ數據可知,最大拉應力為0.359 MPa,通過最大壓應力為-0.474 MPa。簡支T梁橋梁端橋面連續結構在溫升20 ℃工況計算可知,在升溫的工況下,梁體向上拱起。從計算結果可以發現,其橋面連續端由于梁體上拱產生壓應力,橋面連續端所受的應力全為壓應力,其最大壓應力為4.092 MPa,最小壓應力為1.695 MPa。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很好的抗壓性能,但其在發生破壞的時候一般都是由于承受了過大的拉應力作用。所以,在溫升20 ℃工況對橋面連續結構所產生的破壞作用不大,可以不用考慮,在后面的影響因素分析中不考慮升溫工況對結構的影響。
(2)汽車活載
通過對簡支T梁橋梁端橋面連續結構最不利荷載位置進行汽車活載的時程加載,對結構模型進行非線性計算。通過外荷載的施加可以看出,其橋面連續段處均受拉應力,簡支T梁橋梁端橋面連續結構發生破壞一般都是受到拉應力作用,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壓性能。經過計算,其橋面連續端的應力均為拉應力,其最大拉應力為1.138 MPa,最小拉應力為0.880 MPa。
(3)組合工況
結構在實際運營中,不會只是受到某一獨立的荷載工況的作用,都會是在多種荷載工況組合下工作,如:溫度變化+汽車活載、收縮徐變+汽車活載、汽車制動+汽車活載、還有溫度變化+汽車活載+收縮徐變等,諸如此類的荷載組合還有很多。在實際的研究分析中很難去分析收縮徐變在汽車荷載作用的同時對結構的作用,分析較多的還是溫度與荷載的組合作用。本文中主要研究簡支T梁橋梁端橋面連續結構在汽車活載+溫度變化(升、降溫)組合工況下的受力分析。
在溫降20 ℃+活載最不利加載工況中,橋面連續端所受應力波動較大且其產生較大的拉應力;而在溫升20 ℃+活載最不利加載工況中,橋面連續端所受的應力波動較小且其數據曲線大部分都在前者之下且其所受的應力全為壓應力。以上比較圖更說明溫降20 ℃+活載最不利加載工況在組合工況中更為不利。
(4)結構線性分析與非線性分析比較
橋面連續結構在實際工程中基于線彈性的理論分析未能真實反映砼的實際受力特征,因此,需要進一步作非線性分析,即考慮材料的非線性行為。筆者通過ANSYS有限元軟件對橋面連續端的受力進行了線性與非線性的計算并將其結果進行比較,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結構線性與非線性分析結果比較 MPa
從表2中的數據可以明顯看出,線性分析結果與非線性結果存在較大的區別,在溫降20 ℃與溫升20 ℃+活載最不利加載的工況中,分析結果差異表現得更明顯。出現此情況是由于在結構的分析中隨著受力的進行,結構發生了變形以及裂縫甚至開裂等情況,使結構的剛度下降,從而使其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非線性計算比線性計算的應力結果要小。實際工程中,若是只是做一個初步計算,可以利用線性計算得出大致的受力情況,但在對計算精度有較高要求的情況下,則需要利用非線性分析。
梁端橋面連續結構位于主梁體變形的最大部位,梁端橋面連續結構在使用中主要受到動載疲勞與溫度變化應力的影響,使其砼容易被拉裂,進而易導致橋面連續結構出現早期破壞,嚴重影響到橋梁結構的使用壽命。
橋面鋪裝層主要參數包括鋪裝層的厚度與鋪裝層材料的彈性模量,主要考慮這兩個參數的變化,針對橋面鋪裝的材料(混凝土等級)、橋面鋪裝的厚度、橋面鋪裝在汽車活載最不利加載工況下橋面連續縫處鋪裝層應力進行線性和非線性計算并作比較分析。
(1)不同彈性模量橋面鋪裝的橋面連續端應力分析
分別對C35、C40、C45等級混凝土的橋面鋪裝結構進行計算分析。
計算結果表明,橋面鋪裝層彈性模量的改變對鋪裝層的受力影響很大。隨著鋪裝層彈性模量的增大,與梁體頂板組成的復合結構中所占的剛度越來越大,使得橋面鋪裝在復合結構中承受更多的荷載分布。隨著橋面鋪裝層彈性模量的增大,橋面連續鋪裝層最大應力也呈線性增長趨勢。在實際的設計中不可能取無限小彈性模量的鋪裝層,因為結構設計還需要滿足自身的抗彎、抗扭等要求,而是在設計規范的相關規定下取較小值來做設計。建議在橋面連續鋪裝時,采用彈性模量較低的瀝青混凝土或低彈性模量的改性環氧砼,并且應采用特殊結構來加強鋪裝層的強度。
(2)不同鋪裝厚度橋面連續端的應力分析
對實橋T梁原型的橋面鋪裝設計成不同厚度(8~14 cm),這里對應計算模型梁的鋪裝厚度取3.5 cm、4 cm、4.8 cm、5.6 cm四種情況。
通過計算分析可知,隨著橋面鋪裝厚度的增大,橋面連續端的整體應力變化不大,明確顯示出隨著橋面鋪裝厚度的增大,橋面連續端的順橋向最大拉應力最大值在減小,這主要是因為隨著橋面鋪裝厚度的增大,其在與頂板形成的復合結構中所占的剛度越來越大,使得橋面鋪裝的最大拉應變越來越小,從而使其拉應力減小。在實際設計中,隨著橋面鋪裝厚度的增大,其自身的重量也必然增加,從而增大了橋梁本身的負荷,所以橋面鋪裝厚度的設計應在滿足相關設計規范的規定下取較大值。
4結論
(1)簡支T型梁橋面連續結構在單一荷載作用工況中,溫降20 ℃時橋面連續端產生拉應力作用,對結構有一定的累積損傷作用;而在溫升20℃時橋面連續端產生壓應力作用,對結構沒有破壞作用;汽車活載的最不利加載工況產生較大的拉應力作用,對結構的破壞起主要的作用。
(2)在溫升、溫降與汽車活載加載的組合工況中,對橋面連續端產生的拉應力較之最不利活載都會有一定的減小。且相對來說,溫降20℃+汽車活載加載產生了較不利的作用。
(3)在通過應力對橋面鋪裝參數的敏感性分析中,橋面連續端的順橋向拉應力隨彈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隨著橋面鋪裝厚度的增大而減小。建議在橋面連續鋪裝時,采用彈性模量較低的瀝青混凝土或低彈性模量的改性環氧砼,并且應采用特殊結構來加強鋪裝層的強度,橋面鋪裝厚度的設計應在滿足相關設計規范的規定下取較大值。
(4)在對有限元模型線性分析與非線性分析結果的比較中,橋面連續端所受到的應力最大值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工程中若對該結構做個大概的受力估算可以通過簡單的線性分析來實現,要想得到較精確的受力情況還需要通過非線性分析來實現。
參考文獻
[1]范立礎.橋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項海帆.高等橋梁結構理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過鎮海,時旭東.鋼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GB 50010—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
[5]王新敏.ANSYS工程結構數值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6]王虎,胡長順,王秉剛.簡支梁橋梁端處橋面連續鋪裝層結構計算分析[J].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報,2000,20(4):1-4
[7]何暢,向中富.簡支梁橋橋面連續構造的空間仿真分析[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5(2)
[8]王曉東,李東彬.新型預制鋼筋混凝土梁體外預應力加固設計[J].鐵道勘察,2015(1)
中圖分類號:U448.21+7; U44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479(2015)04-0079-03
作者簡介:凌青松(1987—),男,碩士。
收稿日期:201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