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冠華
摘要:在公司經營管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信息就是會計信息,其在投資決策中對資金的分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對于保證我國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通過近些年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數據統計顯示,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非常嚴重。本文筆者將根據兩起案例對我國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的辨識及治理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字:上市公司 虛假會計信息 辨識及防范
在當今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中,會計信息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虛假的會計信息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主要是由于會計信息已經不再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十二年前在美國發生了一起安然事件,而在同一年,我國的藍田股份也宣告破產。在本文中,筆者將以此為例,對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的辨識及治理對策進行簡單的闡述。
一、通過案例對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進行分析
下文中筆者將以美國發生的安然事件以及我國的藍田股份為例分析上市公司的虛假會計信息的操作方式。
(一)隱瞞公司債務
美國的安然公司債務隱瞞十分嚴重,通過瞞報特殊實體的方式對公司的債務進行隱瞞,公布公司的虛假利潤。安然公司的財務報告中沒有對公司三個嚴重的財務負債進行披露,卻將這三個虧損業務的財務盈利進行統計,虛假增加公司的盈利。在上世紀90年代,通過這種方式安然集團使得企業利潤被外界高估了將近6億美元,而公司的負債資本卻被低估了將近30億美元。在美國的安然事件爆發之后,通過詳細的SPE分析,人們才發現安然公司主要是通過鉆GAAP空子的方式隱瞞了公司的債務。
(二)虛假增報公司資產
在美國安然公司的經營過程中,公司管理層通過相關的合同擔保的方式將公司的股東投資以及應收票據增加了15億美元。而藍田股份公司在企業的股票發行過程中,通過違法方式偽造公司土地使用證件,這種方式使得藍田股份的固定資產無形之中增加了2000萬元,在藍田股份上市之前通過刻印虛假公章的違法手段將公司的存款金額增加了3000萬元。由此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中虛假增報公司資產的情況普遍存在。
(三)利用關聯方進行企業交易
很多上市公司為了欺瞞投資人和躲避監管執法機構的審查,更好地提升企業的股票價格,不僅通過偽造財務會計數據的方式來達到粉飾報表的目的,通過關聯方交易的舞弊方式也是其主要的操作手法之一,美國安然公司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了大量的會計欺詐。在本世紀之初,美國的安然公司將企業經營的三個燃氣站通過關聯交易的方式出售給此燃氣站的關聯企業Allegheny,Allegheny為能源公司,燃氣站的實際收購價格要比市場的公允價值高出達5億美元,而Allegheny能源公司則將這5億元的利潤計入了企業的經營利潤之中。在此交易完成之后,美國的安然公司又出手將企業所經營的一家專門研制和生產石油添加劑的一個公司轉手給EOTT公司,而該石油添加劑生產工廠也是EOTT公司的關聯企業。在2000年初,美國安然公司內部財務分析就指出該石油產品添加劑工廠為虧損部門,損毀了美國安然公司將近4.4億美元的資產,但是在一年之后卻以1.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EOTT公司。由此可見,通過一系列的關聯交易,美國安然公司提供的會計信息中存在著大量的虛假內容。在我國的藍田股份案例中,公司與公司實際控制人所設立的中國藍田總公司屬于關聯企業,藍田總公司一直以來都是藍田股份的銷售代表,在2002年實現藍田股份銷售823.14萬元,但是這部分銷售額只占藍田股份當年總銷售額的1.12%,中國藍田總公司承擔了藍田股份所生產的系列產品的廣告費用,這就使得藍田股份的營業費用不能夠真實的與其營業收入實現配比。藍田股份與中國藍田總公司之間的關系不僅使藍田總公司承擔了大量原本屬于藍田股份的費用開支,粉飾了藍田股份的財務報表,而且在藍田股份的上市造假行為公布于眾之后,中國藍田總公司還不得不為藍田股份支付其100萬元的罰款。
(四)公布虛假收益信息
美國的安然公司主要是從事一些能源開采與銷售以及寬帶相關產業的經營,但是這些產業的收益通常都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美國安然公司通過其“劍走偏鋒”的方式進行合同互換,通過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實現2000年收益5億美元,2001年收益4.7億美元的效益。美國安然公司的財務報表中通常都只對企業的盈利計入其財務報表,但是對企業的不利因素則全部都排除在外。美國的相關財務法律規定,允許上市公司將相關的預計收益計入到企業的財務收益當中,但是必須對其影響損益的負面財務因素進行披露。而美國安然公司則通過報喜不報憂的這種方式虛假公布了企業的收益信息。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造假原因的分析
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的情況比較嚴重,給投資者帶來了很大的投資風險。上市公司編造虛假會計信息的原因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首先就是能夠為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其次就是這種違法運行的成本比較低,最后就是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監督機制不夠健全。
(一)經濟效益的驅動
除享受政府補貼的公益性企業之外,大多數市場化企業的經營行為都是以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為目的,所以說上市公司通過一些經營方式和經營手段去獲取利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在合法、正規的前提之下進行。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實現企業融資,進而股票持有人就與上市公司之間形成了一種合法的委托代理關系,在缺乏有效的制度設計安排下,作為代理人的公司經營者其行為很可能最終損害作為委托人的股票投資者,為此大多數公司都設計了諸如股票期權等類似的激勵機制。雖然從長期角度來看,這種制度設計能較為有效地解決委托代理問題,但客觀上,從短期而言則使得公司經營者財務會計造假這一問題愈演愈烈。既然股東的投資過程中主要參考的就是企業的會計信息,那么公司經營者就會為了迎合投資人,采取徇私舞弊的方式以期最大限度地粉飾報表,做高業績,以獲取自身更大的經濟效益。而很多注冊會計師以及會計師事務所也會利用自身的優勢幫助企業經營者進行會計信息造假。美國安然公司就是出于這樣的原因通過前述一系列操作手法來進行會計信息造假的。endprint
(二)違法的成本較低
通過對我國資本市場的相關數據統計我們可以發現,所被披露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造假的情況少之又少,而即使被披露出違法行為的企業所遭受的罰款金額也都比較低,國家相關政策法規沒有對這些企業進行嚴厲的整治和處罰,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企業的違法成本是比較低的。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造假需要經過利益相關各方的共同參與,例如政府部門、證券公司、相關的律師以及會計師等多重參與才能夠實現。在企業的會計信息記錄與披露中這些部門不但沒有嚴格執法,卻與相關企業合謀串通欺騙投資者,這就導致公司會計信息造假的行為很難被發現。在目前我國的相關政策法規中,對于會計信息造假的企業管理者尚沒有嚴苛的處罰措施,對于某些中介部門則也只是通過罰款以及輕微的行政處罰,導致很多中介部門能夠不懼法律參與到造假行為當中。
(三)相關政策法規不夠健全
一方面,從企業自身的角度來講,就是企業的自我監督機制不健全,經營者在面對巨大的經濟效益與遵守政策法規的選擇過程中只注重企業的經營成果及業績,對于違法亂紀行為置之不理。另一方面,企業的內審部門執法松懈,由于工作缺乏相應的獨立性導致其很難客觀公正地反映企業的違規行為,外部監督也由于利益的驅使而違規操作,喪失其執法的嚴肅性,美國的安然事件就是相關政策法規不夠健全的真實體現。
三、如何治理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行為
在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已經知道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的形成原因,以下筆者將對如何治理上述情況進行討論和闡述。
首先,提高企業經營者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自身職業道德以及法律意識。我們知道企業的經營者及企業的財務人員是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起源。通過對相關經營管理者的培訓來強化其風險意識,通過德育化教育的方式來進行預防治理,管理者和財務工作者自身形成愛崗敬業精神,根據《會計法》等相關法規要求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
其次,嚴格執法。針對虛假會計信息時有出現的情況我國相關部門制定了很多政策性法規,但是由于執法力度不夠導致很多企業不能夠嚴格參照法規經營,知法犯法的情況時有發生。我國立法機構也應該根據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現狀進一步完善《公司法》、《證券法》等相關法律,對于會計信息造假的行為嚴格處罰,對于參與者不但進行行政處罰,還要進行民事處罰要求其賠償公眾財務損失,以此來減少公司虛假會計信息行為的發生。
最后,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會計監督體制。目前我國的會計監督主要可以劃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這兩個部分。一方面,要從企業內部入手,調整企業結構,強化企業內部監督體制,股權所有者要提升自身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督能力。可以通過建立健全董事會的方式,實現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緊密聯系,聘用一些對企業管理有豐富經驗的職業經理人通過合法途徑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更好地保證投資者的利益;還要通過一系列的業績評價體系來強化對經營者的考核評價,運用管理學以及相關的數理統計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對企業生產運營以及資本運營狀況進行客觀、綜合的評價,以期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另一方面,企業的外部監督則主要是通過政府相關部門監督以及社會公眾監督的方式,政府相關部門要客觀、公正地參與企業會計信息的制定和公布,注冊會計師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正能量去公正審計,依法審計。
以上是筆者對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辨識及治理對策的幾點分析,筆者從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的具體案例入手,指出了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的主要操作手法,并分析了企業報表虛假財務信息產生的主要原因,之后就如何減少企業虛假財務信息給出了幾點建議和意見,希望對我國資本市場平穩、健康地發展能夠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張彪,尹建中.亦談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與對策[J].會計之友,2010,(1).
[2] 胡景濤.我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根源與對策分析[J].會計之友,2013,(2).
[3] 孫慶民.如何強化企業內部會計監督[J].會計之友,2009,(2).
[4] 康均,王濤.獨立董事與會計信息失真治理研究[J]財會月刊,2008,(9).
[5] 王豐勤.完善會計監督體系的思考[J].財會研究,2012,(9).
(作者單位:國家煙草專賣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