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延鈴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高校教師收入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升,國家稅務總局明確將大學教師作為個人所得稅征管的重要對象,但由于高校教師納稅籌劃意識薄弱,未能有效降低稅負負擔。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師主要的涉稅內容,并提出了相應的納稅籌劃途徑。
關鍵詞:高校教師 個人所得稅 納稅籌劃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高校教師收入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升。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對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通知》以及《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中明確指出,將高等院校、煙草等高收入行業以及列入高收入人群的大學教師作為個人所得稅監管的重要對象。但在高校中,僅靠基本工資及課酬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其整體收入水平并不高,但由于納稅籌劃意識薄弱,有的高校教師可能取得略高于他人的工資獎金,但最后卻得到略少的稅后收入。這與高校薪酬發放的特點相關,也與高校對納稅籌劃重視的程度相關。
一、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主要涉稅內容
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高校涉及到的比較明確的個人所得稅稅目主要是:
1.工資薪金所得:指高校教師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加班費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從范圍上包括單位財會、人事、工會、后勤和其他部門發放的各類與任職受雇有關的一切所得,從形式上表現為貨幣、實物和有價證券。
2.勞務報酬所得:指高校教師從事與任職或受雇單位無關的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濟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3.稿酬所得:是指高校教師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4.特許權使用費:指高校教師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
二、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
(一)工資薪金所得納稅籌劃
高校教師的主要收入包括基本工資、課酬崗貼補貼、年終獎及教學、科研獎金等。這幾部分收入分別由省財政、學校、院系審核發放,由于學校財務處是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義務人,學校財務部門對以上收入發放應有專人進行歸口管理,以便獲得最全面的發放數據,為納稅籌劃提供依據。由于高校工作的特點,每年寒暑假期間,教師基本上不授課,只領取基本工資,課酬則以一學期或一學年進行結算,畢業答辯、論文指導費等又多集中于5、6月份,教學及科研獎金則根據不同績效測算體系由學校及院系分別計算發放,其他諸如審稿、講座、評審費用則由各個歸口單位單獨發放。綜上所述,高校教師收入類目繁雜,收入結算時點不確定,收入來源于學校、院系及其他院系幾個層面。同時,高校教師薪酬體系在制定時又未能將合理節稅作為考慮因素,導致高校教師月收入水平時高時低,更談不上充分利用七級累進稅率臨界點的上限,無形中增加了稅負負擔。
因此,學校及院系應從教師利益出發,設計合理的薪酬體系,逐月按時發放課酬崗貼補貼,各種臨時性收入應匯總后平均到各月發放,以平衡各月收入,同時避免收入過高地突破稅率臨界點,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另一方面,工資、薪金福利化也是合理節稅的方法,由學校向教工提供各種福利設施,如免費交通車、免費的培訓機會、提供良好的辦公設施等,無形中增加了教工個人的物質滿足,又減輕了稅負。
(二)年終獎納稅籌劃
國稅發[2005]9號文《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的出臺,對于廣大高校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大合理避稅的利器。如何善用年終獎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是高校納稅籌劃的重要內容之一。
高校校內獎金發放基本上是基于一套相對規范的薪酬計算體系,通過對學年度工作情況的考核評定,再發放相應的獎金或績效工資。這種集中發放的一次性的大額獎金,最好利用年終獎方式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發放年終獎金的適用稅率與其月收入適用稅率應取得平衡。具體操作方法是,在月收入適用稅率不低于年終獎金適用稅率條件下,只要不使年終獎金的適用稅率提高一級,我們應盡量將各種獎酬金都放入年終獎金一起發放。但如果月收入適用稅率本身己低于年終獎金適用稅率,那我們又可以將獎金平攤到各月收入中按工資薪金計算繳納個稅。這里,適用稅率臨界點是籌劃的關鍵。
(三)勞務報酬所得納稅籌劃
對于高校的學生及校外人員因勤工助學、講座、評審等產生的收入,適用勞務報酬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對于某項活動帶來持續性勞務收入的,稅法規定,支付間隔超過一個月的,按每次收入額計入各月計算,而間隔時間不超過一個月的,應合并當月各次的收入額加以計算。因此,合理安排納稅年度內每月勞務費的額度和發放次數,即可達到節稅的目的。
(四)稿酬納稅籌劃
稅法規定,個人取得的稿酬所得只能在一定限額內扣除費用。因此,應納稅所得額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個稅的多少。從減輕個人稅負的角度考慮,高校教師在簽訂寫作合同時,可考慮將出版作品所需社會調研而產生的交通費、住宿費、資料費等作為成本費用,由對方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從而轉移了稅負負擔。
(五)特許權使用費納稅籌劃
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對單位和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個人著作權轉讓免征營業稅;以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的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征收營業稅。所以,以無形資產投資入股的形式獲取該項收入,是降低稅負的籌劃途徑。
(六)合理利用減免稅政策的納稅籌劃
1.財稅[2006]10號文明確規定:“個人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單位和個人分別在不超過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因此,用足‘三險一金可降低稅負。”endprint
2.《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明確規定:“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納個人所得稅:(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2)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3)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4)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5)保險賠款;(6)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7)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8)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9)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10)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準免稅的所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準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1)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2)因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3)其他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準減稅的。”
3.2009年11月,國家對于享受住房補貼的個稅問題規定:“對職工因未享受國家福利分房政策,或雖已享受國家福利分房但未達規定面積標準的,單位按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補貼標準,一次性或按月計入職工個人所在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專用賬戶的住房補貼,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4.2007年8月1日起,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將職務科技成果以股權形式給予個人獎勵時,不再需要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即可獲得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
5.對按《國務院關于高級專家離休退休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杰出高級專家暫緩離休審批問題的通知》精神,達到離休、退休年齡,但確因工作需要,適當延長離休、退休年齡的高級專家(指享受國家發放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其在延長離休、退休期間的工資、薪金所得,視同退休工資、離休工資免征個人所得稅。
6.“外籍個人以非現金形式或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伙食補貼、搬遷費、洗衣費;外籍個人按合理標準取得的境內、外出差補貼;外籍個人取得的探親費、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等,經當地稅務機關審核批準為合理的部分。”可暫免征收人人所得稅。可以享受免征個人所得稅優惠的探親費,僅限于外籍個人在我國的受雇地與其家庭所在地(包括配偶或父母居住地)之間搭乘交通工具,且每年不超過兩次的費用。
三、結語
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方法還很多,高校管理者應該在具體的財務活動中合理應用,以有效降低個人稅負,激發高校教師工作熱忱,促進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另一方面,開展納稅籌劃也有利于提高高校財務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促進財務人員及時更新稅務知識。從大的方面講,合法、合理的納稅籌劃更有利于進一步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營造更加和諧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案例應用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年7月.
[3]田發.《如何進行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14]黃海波.《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稅務》.2011,5(3),138-142.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財務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