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雪(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 萍鄉 337000)
民族健身操作為一項將西方健身操同民族舞蹈完美融合而出現的民族體育項目,屬于時尚同民族文化融合的運動方式,目前正處在發展階段。隨著我國民族健身操的不斷發展,校園民族健身操已經開始進入人們視野,以學生為主體并且結合地區民族舞蹈,形成有著鮮明地域特色的校園民族健身操。
校園民族健身操有著兩個方面的鮮明特點。一方面是教育性。校園民族健身操可以說是民族體育以及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人們的思想品質以及道德修養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人們形成科學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良好校園文化環境能對學生發揮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校園當中推廣民族健身操一方面可以豐富校園的體育文化,另一方面在學習掌握民族健身操技能動作的過程當中,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且磨練他們的意志力。在互相學習的過程當中,也有利于增加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提高他們的思想品質并發展健康的個性。民族健身操作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熱愛生活以及積極進取精神的重要方法,有利于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精神,豐富校園的人文氣息,推動學校認真貫徹落實素質教育。
另一方面是民族性。民族健身操通常來源于民族生產生活,是結合民族文化以及時尚元素而創編得到。民族健身操主要包括選擇音樂、編排動作以及制作服裝等三個組成部分,能夠體現出某個民族的獨有特點,并且受發源地的地理歷史條件、審美觀念以及民俗風情的直接影響,可以體現出民族文化的特點。尤其是民族健身操的服裝能夠直觀體現民族風貌,有著極高的可分辨性。除此之外,民族健身操的音樂風格往往以民族音樂為主,而民族音樂屬于民族歷史沉淀,有著比較明顯的獨有性。在民族健身操動作的編排方面,往往也結合各種健美操動作并且選取民族舞蹈因素,來創新改變民族舞蹈動作。比如黎族健身操當中跑、跳、彈、扭等腿部動作豐富,而藏族健身操則有大量的快速踢踏腳步。
第一,健身價值。校園民族健身操主要是以健美操以及民族舞蹈等動作為基礎,經過針對性編排加工而得到的有氧體操,在音樂伴奏環境下完成身體練習。運動路線以及動作組合都非常簡單,可以活動各個身體部位。長期從事民族健身操的鍛煉,能夠改善肌肉、骨骼、血液供應以及腦細胞氧供應能力,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關節的靈活性以及韌帶的柔韌性,實現身體的全面發展,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在練習的過程當中還有利于人們忘卻疲勞,從而產生愉快輕松的心情。
第二,健心價值。由于民族健身操集健身、交友以及娛樂等因素于一身,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長期從事民族健身操的練習,能夠顯著改善練習者的神經系統抑制以及興奮過程協調能力,增強啊他們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提供更多的人際交流機會,從而對人們的心理活動帶來積極的影響。在練習的過程當中有利于消除心理疲勞,從而讓人情緒開朗并且樂觀向上,學會結交朋友并增進友誼,從而改善練習者的社會行為能力以及社會適應性。
第三,健美價值。在音樂伴奏下,民族健身操融民族舞蹈以及健美操動作于一身,并且民族健身操的音樂有著明顯的民族風格,往往節奏感比較強并且旋律優美,能夠烘托氣氛,刺激人們情緒。長期練習民族健身操,一方面會增加能量的消耗并且使身體能夠均衡發展,另一方面能夠形成良好體態以及優雅氣質,并且增強人們的節奏感以及韻律感,改善其認識美、表現美以及創造美的素質。
第四,娛樂價值。民族健身操有機融合民族藝術以及現代健美操,并且在音樂伴奏的條件下活動身體,動作比較簡單樸實,因此簡單易學。訓練的過程當中練習者容易自我陶醉并且自我娛樂,從而忘掉煩惱,發揮緩解疲勞以及精神壓力的作用,在滿足人們運動需求的同時獲得美感,產生愉快的內心情緒體驗,最終實現娛樂身心的效果。
第一,同學校體育有機結合。因為民族健身操的表演性強并且觀賞價值高,鍛煉的效果也比較理想,通過練習能夠增進健康的同時愉悅身心,還能聽體會獨特的民族風情。學校體育教學當中應當充分運用民族健身操,一方面作為普修體育課以及選修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體質并改善他們的身體靈敏性、協調性、韻律感以及節奏感,另一方面幫助學生解民族文化從而推進民族融合,繼承并弘揚各地的民族傳統文化。民族健身操多元的文化特征以及價值功能使其有著理想的課程開發價值。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面對素質教育的需求,在全國高校大綱統編的背景下,選擇民族健身操這樣不會受場地器材影響,同時無需大量經費設備投入、鍛煉價值高、學生參與熱情高的運動項目,豐富校園體育教學課程資源,實現民族體育文化在校園體育改革當中的泛滲透,同時也有利于校園民族健身操在全民健身當中得到更好的推廣。
第二,同全民健身有機結合。當前世界上流行廣泛并且重視程度較高的那些競技體育項目,往往無法滿足不同社會階層的要求。很多競技運動項目屬于少數身體素質突出的競技天才。要想滿足全民健身的要求,使更多群眾投入健身當中,需要充分利用大眾化的運動項目。我國《體育改革發展綱要》當中明確提出要發揮民族地區優勢,進一步挖掘民族體育資源,充分利用傳統民族運動項目。此外《全民健身綱要》當中也支出民族地區需要開展以民族傳統項目為主的健身活動。近年來人們健身的意識逐漸增強,校園民族健身操作為一項集娛樂性、健身性以及藝術性等特點的民族運動項目,有利于吸引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既能夠保存民族風情,又可以提高運動的實效性,因此在全民健身當中的應用日益廣泛。
第三,同地域文化有機結合。地理環境是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受封閉環境以及邊緣文化影響,落后民族地區開展民族健身操是對當地少數民族生產生活以及精神文化的嶄新體驗形式。這些地區民族語言以及肢體動作,往往能夠體現出民族的信仰以及情結,體現出民族的文化與故事。文化發展的理想場所就是校園,因此校園民族健身操這項健身運動,能夠融時尚以及民族文化于一體,承載地區民族文化的傳承,代表人們對新時代社會生活文化追求與向往。校園民族健身操主體是在校的學生,學生對健身娛樂以及文化知識的要求往往比較豐富,而校園民族健身操有著比較突出的親和力,各個民族學生往往對其都有較高的認同感,因此為學生以及各族人民提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是實現民族文化溝通交流的重要途徑,其中含有的人文精神有利于豐富民族傳統文化內涵。
綜上所述,校園民族健身操有著比較理想的健身功能以及廣泛的參與度,同時符合全民健身要求,可以滿足學生以及人民群眾體育鍛煉要求,在全面健身當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所以校園民族健身操需要在發展進程當中,不斷創新發展從而適應現代健康標準,滿足人們的健身需求,最終推動全民健身的持續發展。
[1]劉少英.北京奧運會給華夏民族傳統體育帶來的契機[J].體育文化導刊,2014,15(12).
[2]汪海濤.民族文化認同與民族傳統體育轉型發展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4,12(11).
[3]陳穎川,劉建軍,吉建秋.傳統體育文化的現代抉擇與人文精神的復歸[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3,20(2).
[4]杜熙茹.對民族健身操進入全國民族運動會競賽項目的可行性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4,21(2).
[5]李琪,李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走向世界應具備的特點[J].體育文化導刊,2013,10(2).
[6]趙昌毅.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發展展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