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勝輝(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 成都 610101)
學校體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重要內容。跆拳道運動作為高校熱門的公體課,由于其具有培養學生注重禮節、個人修養、強身健體、防身自衛、提高自我信心等優點,成為高校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大多數人由于喜愛這項運動并經常練習,久而久之,由于沒有經過系統教學訓練或者對抗過程發力不合理,易造成身體個部分的損傷。本文從跆拳道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場地等方面分析,并建立相應地預防機制,以降低跆拳道教學過程運動損傷幾率,促進跆拳道教學健康發展。
從跆拳道教學訓練過程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1)訓練方法不科學、手段不合理;(2)缺乏訓練過程的安全防護意識;(3)準備活動不充分;(4)訓練場地設施不達標;(5)學生訓練不認真,精神不集中;(6)缺乏訓練保護措施等。因此,可以從教師、學生、教學場地設施、氣候、教學任務等方面加以分析運動損傷原因。
教師是學校體育活動的主導者,在教學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起始缺乏安全防護意識,只是針對某個技術動作的要求,導致在教學中意識不強,出現運動損傷。另外,由于在教學中,面對的是公體課學生,沒有了解每個學生的身體狀況,在課程內容和目標設置上出現不合理狀況,學生不能完全達到學習任務,也是出現運動損傷的一個原因。再者,課堂上沒有讓學生充分預熱身體,準備活動不足,在學習難度稍大的技術動作時,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準備不足,神經系統和肌肉沒有被激活,容易導致損傷。教師自身專業技術水平較低,對動作發力原理理解偏差,導致講解示范不規范,也是誤導學生動作發力錯誤,容易造成各關節損傷的原因。
學生是跆拳道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對安全防患意識差,沒有集中精力學習動作,致使學習態度懶散,動作發力不到位或過于用力,使其受傷。
場地設施不標準,沒有達到安全規格,或者場地試用時間過久,場地老化,是導致運動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的原因。其中,場地設施缺少墊子等保護性設備,還有學校沒有統一選購跆拳道防護服裝等。在不同季節,跆拳道訓練應做相應變化,比如在寒冷的冬季,在做好準備活動的同時,長時間腳對地面難以控制,容易出現扭傷,踢靶時出現外傷,另外肌肉僵硬,彈性和耐力下降,也容易損傷。
教學訓練中,應合理安排運動強度。運動強度過大,容易出現血糖過低,生理性疲勞,易引發急性運動損傷。
跆拳道運動過程中,由于要求學習者赤腳進行訓練,訓練中包括擊打靶子,以下肢運動為主,在不同時期和不同訓練計劃時,實戰內容也會出現其他部位的損傷。
在高校跆拳道公體課中,學生主要以大一、大二的學生為主,他們處于從中學體育教育向高校體育教育模式轉換的銜接時期,是最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高校群體。他們之中受傷一半以上以急性軟組織損傷為主,受傷部位大都在小腿、腕關節、踝關節;另外,肌肉拉傷也是比較常見的受傷類型;骨折、撕裂、勞損情況出現較少。
踝關節受傷是跆拳道運動最容易受傷部位,肌肉與韌帶的拉傷也是比較容易受傷部位,最后是擦傷情況出現幾率較低。
(1)肌肉、韌帶損傷。
由于運動中肌肉主動猛烈收縮,肌肉自身承受的收縮力小于外界施加的力,即可引起肌肉拉傷現象。肌肉與肌腱交界的附著點是拉傷容易出現的部位,由于損傷力的大小和作用性質不同,都可造成肌肉、肌腱纖維斷裂或者微損傷的積累。另外,肌肉周圍的輔助結構如滑囊和腱鞘也易損傷。
(2)關節韌帶扭傷。
指由于外力作用使關節發生超常活動造成,輕則韌帶部分纖維斷裂,重則嚴重斷裂,導致關節脫位,同時也可合并關節囊、滑膜等軟骨組織受傷。
(3)擦傷處理。
擦傷指皮膚表面受到摩擦后的損傷。小面積的擦傷可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傷口周圍用75%酒精消毒,局部用紅藥水涂擦即可。關節附近傷口為防止感染,多用抗生素軟膏或消炎軟膏涂抹,需無菌膜包扎處理。
(4)急性損傷與慢性損傷。
急性損傷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時期。早期主要特點為組織撕裂或撕裂后出現水腫和血腫,出現炎癥。早期的處理原則以制動、止血、防腫、消痛為主,處理方法一般以冷敷、加壓包扎并抬高受傷肢體。此種方法在受傷后立刻使用,有止痛、消腫的作用。冷敷采用冰袋或者氯乙烷,用繃帶加以包扎。24小時之后,拆除包扎固定,據傷情進一步處理。外敷新的傷藥可以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另外,如果包扎后感到劇烈疼痛,可以口服外藥。中期運動損傷主要是發生在24-48小時后,此時期的特點受傷部位凝塊正被吸收,壞死組織被清除,組織在修護,炎癥在消退,但仍有腫脹和淤血。因此中期處理原則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再生修復,防止粘連組織生成。處理方法為按摩、針灸、外貼或外物服用等。晚期組織已經基本修復但會有疼痛出現,功能尚未完全恢復。原則是以增強肌肉、關節的運動能力。方法以按摩、理療及功能鍛煉為主。
慢性損傷主要是為了改善受傷部位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合理安排布局的負擔量。治療方法和急性損傷的中期大體相同,最好將鍛煉與治療結合運用。
通過以上幾點關于跆拳道運動損傷的原因及影響特點可以得出,在高校跆拳道公體課中學校、教師、學生之間應做到以下方面:
(1)學校應樹立健康第一,重在參與的思想;加強新生的健康運動指導;加強課外體育運動管理與指導;
(2)在場地器材方面,健全設施設備,注意場地設備的維護;(3)教師應加強熟知運動生理與防護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訓練方法;
學生應加強安全防護意識,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學會一些簡單自我救護知識。
[1]周西寬.體育基本理論教程[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
[2]體育科學研究方法方法編寫組.體育科學研究方法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尚志強.學校體育教學中運動傷害事故的原因與預防措施[J].浙江藝術傳媒學院學報,2010(3).
[4]劉欣剛.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學與訓練中的安全問題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1(5).
[5]杜林勝,樊藝勇.少年跆拳道運動損傷分析[J].體育科技,2003(3).
[6]黃泳芳.試述跆拳道運動員的判斷能力與訓練方法[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01).
[7]李志敢.陳潤霖.廣東省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特點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0(1).
[8]袁桂茹.跆拳道項目運動員常見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和恢復性建議[J].福建體育科技,2009(06).
[9]徐勇.探討跆拳道訓練的方式及其對身體素質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5(12).
[10]王蘇輝.跆拳道選項課常見運動損傷與防治[J].科技信息,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