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李俊峰 ●本報記者 王亞斌 姜潔
去年3月18日晚間,近400名憤怒的青年沖入臺灣“立法院”,為反對服貿協議占領“立法院”23天。這場“太陽花學運”被認為是去年11月導致國民黨在地方選舉中慘敗的重要推手,本應為兩岸帶來福祉的服貿協議不幸淪為島內部分民眾和某些政治勢力對當局發泄不滿的替罪羊。一年過去了,臺灣執政黨換了黨首,換了“行政院長”,而服貿協議的簽署仍遙遙無期。一邊是媒體上不斷有人嘆息“原本屬于臺灣的機會被韓國人搶走了!”一邊是仍有人將兩岸經貿協議等同于“賣臺”。在“太陽花學運”滿一周年的今天,學運團體“預告”將“重返立法院”,臺當局則部署千名警力嚴陣以待。臺媒質問“我們究竟要何時才能冷靜、持平地深入探討?”
臺當局呼吁“和平理性”
“太陽花學運”一周年之際,臺灣相關的學運團體,如“島國前進”“人民作主”“割闌尾計劃”“公民1985聯盟”等,宣布他們將于18日上午“繞行‘立法院”。18日晚6時30分,由37個團體組成的“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預告將在“立法院”旁舉辦晚會。其中上午活動報備人數為300人,晚間警方估計將超過2000人,活動將持續至深夜。
面對“重回‘立法院”的社運團體,臺北市警察局多次綜合各方信息進行沙盤推演,避免重蹈覆轍,估計至少動員500名警力,負責維安和疏導交通等工作,并向保一總隊申請500名支持警力待命。從17日上午起,“行政院”已經在大門內架起拒馬、蛇籠,加強對院區的維安。此外,負責“行政院”“立法院”等中樞機關警衛重責的保六總隊,已下令警察停休,有警察對臺媒透露,去年學運期間停休的積假,迄今仍未補休完,感嘆“又要停休啦!”
以反服貿為主題的“太陽花學運”,連帶導致兩岸之間各項協議都蒙上“黑箱”污名。學運一周年之際,新任“陸委會主委”夏立言表示,今年“陸委會”將重點推動“兩岸監督條例”過關,未來與大陸簽署協議,也會強化島內溝通,盼各界不要動輒以“賣臺論”看待兩岸關系。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行政院”將在18日晚上7時和視頻網站合作,播出“3·18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專題,邀請夏立言線上與網民互動。“行政院”發言人表示,希望經過一年沉淀后,各界能以和平理性的方式來探討與大陸合作的議題。
臺北市長柯文哲的政治顧問洪智坤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18日的學運估計不會像去年那么大規模,但服貿在年輕人當中污名化嚴重,需要時間來扭轉。夏立言網上直播解讀兩岸監督條例是一種“很用心地想要扭轉局面的努力”,但恐怕不會立刻生效。
誰在消費“太陽花學運”
事實上,臺灣各界對所謂“太陽花學運”的熱情已經有所回落。這不僅因為今年2月,臺北檢方一并起訴了在學運中有占領“立法院”、侵入“行政院”等違法行為的119名學生,而且這一年學運陣營也流失了不少主力。陳為廷在參選苗栗縣“立委”補選時爆出“對女學生襲胸猥褻”的丑聞,不但“立委”沒選成,自己也成了過街老鼠。林飛帆則宣布先服兵役,再完成臺大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據中時電子報17日報道,多數“太陽花”青年如今都選擇回歸校園、職場,低調不愿受訪。
臺灣中國醫藥大學項目助理教授李允中對媒體感嘆,伴隨著“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太陽花學運”似乎也不如幾個月前沸沸揚揚。正如學運領袖林飛帆自述:回溯這驚天動地一年“恍如隔世”。這朵“太陽花”是繼續含苞待放,蓄勢待發,抑或只是曇花一現?
據《中國時報》17日報道,“太陽花學運”屆滿周年,兩岸服貿協議簽署仍卡在“立法院”,臺灣經濟官員憂心地說,臺灣服務業原本領先韓國,在大陸市場“搶得先機”,但中韓FTA簽署后,卻被韓國“后來居上”,讓臺灣錯失良機。德國西門子能源解決方案亞太本部與美國奇異海洋造船本部在去年先后遷到韓國,韓國的新萬金自貿區也吸引中國大陸綠色產業投資。臺“經濟部長”鄧振中指出,兩岸服貿遲遲未過關,也影響臺灣與其他國家簽署FTA:“別的國家會質疑臺灣推動經貿自由化的決心。能不急嘛!”
與此同時,以民進黨為首的綠營勢力則借機“消費”學運,企圖進一步從學運中“掘金”。民進黨主席蔡英文17日就特地警告說,“學運若再起,會更激烈”。她表示,民進黨無意在這場學運中“沾光”,但“更無意跟學運保持距離”。
臺灣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楊泰順說,這場曾讓“立法院”停擺20余天的“太陽花學運”,究竟是青年學子一時沖動的抒發?抑或是臺灣政治生態改變的分水嶺?一年后的今天加以檢視,“太陽花學運”并沒有展現體制改革的迫切性,當社會已形成左右對峙時,除非新的政治勢力能提出迥然不同的見解,否則便容易被歸為“兩大陣營之一的急先鋒”。這也是為何一年多來“太陽花學運”參與者不斷與政黨作切割,但民眾仍堅信他們與民進黨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法治陪葬成就學運美名
《中國時報》17日評論稱,“太陽花學運”無論如何是那個時代的激情和共同記憶。但在學運之后,服貿協議擱置、貨貿談判達成遙遙無期,“馬習會”更已破局。一年過去,臺灣社會仍然沒有共識,并因選舉熱季而更為撕裂。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對《環球時報》說,雖然還是打著民主的旗號,但臺灣的政治已經淪為不折不扣的民粹主義。“太陽花學運”一周年,看看臺灣有什么改觀么?“除了民進黨把國民黨搞得焦頭爛額之外。”
臺大政治研究所研究生侯漢廷對媒體說,臺灣忍受經年之亂,耗費大量社會成本資源,在謊言、陪葬民主法治及執政者退縮配合下,成就學運美名。“太陽花”后,“臺獨”聲勢高漲,民進黨大勝。“太陽花”主角成了光鮮亮麗的明星,上盡了節目賺廣告費、組成了政治團體賺捐款費。但學運“開啟社會亂象”,今日你為自己理念違法,明日他也能為自己利益違法。他警告說,未來蔡英文若執政,藍營號召占領政府機關,“始作俑者的‘太陽花,切莫反對”。臺灣大學教授薛承泰指出,檢視過去一年,年輕人擴大了參與,政府領教了網絡的威力。學運看似結束,對社會沖擊仍在延續中。未來的“太陽花時代”,不僅定位學運也將牽動全民的福祉。▲
環球時報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