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寶娟+張明明
【摘 要】現階段,各類高校越來越注重發揮人文課程在學生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尤其是作為新建醫護類院校,必須進一步完善人文類課程建設,加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本文旨在探索在新建醫護院校中人文類課程的實際應用,改進人文類課程建設方式方法,最大程度發揮其作用,以便深化護理教育改革,培養德才兼備、富有南丁格爾精神的醫護人才。
【關鍵詞】人文類課程;醫護院校;實際應用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在逐步增加,但醫患關系緊張、“醫鬧”現象逐步增多等醫療問題卻日益突顯,浙江溫嶺惡性殺醫案、岳陽傷醫事件等無不證明醫患矛盾沖突已成為公眾關注焦點,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勢在必行。
一、新建醫護院校人文課程開設現狀
調查顯示:10所護理院校中人文課程開設門數最多的19門,最少的6門,平均為11門,人文課學時占總學時最多的為24.1%,最少的為6.2%,平均為13.3%。通過調查可以發現, 大部分醫護院校對人文課程設置不重視,存在重專業、輕人文的現象,甚至有部分院校只開設了教育部要求的必設課程,人文課程建設過于單薄,忽視了人文教育對學生三觀培養的重要性。 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課程開設不合理。部分醫護院校由中專升入后人文課程開設仍停留在中專教育階段,課程也主要為語文、思想政治、人際溝通等,德育課程非常少,所設課程沒有新意,通識課程、 心理教育、 傳統文學等方面的人文課程幾乎沒有涉及。課程開設不合理可謂原因眾多,但這卻實實在在的給學生汲取人文知識、鍛造人文素養造成很大困難。
2.學制復雜,教學壓力大。大部分新建醫護院校因組建時間較短,現有學制未進行調整優化,存在中高職兼有的現象,二三連讀、三二連讀、初中起點中專班、三年制大專等多種層次學生并存,這為教學安排帶來非常大的壓力。眾所周知,中專教育與高職教育在教學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區別。
3.現有師資不能滿足教學需求。新建醫護院校組建后工作千頭萬緒,一是教學任務重、壓力大,課程建設停留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二是專任教師很少有時間外出參加培訓,尤其是在重專業、輕人文的醫護院校中,人文課程教師幾乎沒有外出學習的機會,知識更新較慢,不能跟上時代發展,造成知識落后。三是人文課程與專業課程缺乏有機聯系,大部分人文課程教師沒有醫護專業知識,對學生的人文教育與護理教育不能相互融合,其教育理念、自身的人文素養與現代醫學發展不相適應,消弱了人文素質教育的效果。
二、新建醫護院校人文課程建設探索
1.提高教師人文修養和教學能力。“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至少要有一桶水”,教師帶給學生的言傳身教和表率作用不容忽視。漢班固《白虎通·三教》里說“教者何謂也?教者,效也。 上為之,下效之。 ”單從人文課程建設方面來說,新建醫護院校一是需要引進高層次、高學歷、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文教師,選拔培養人文學科帶頭人,開展傳幫帶活動,提高人文教研室整體教學水平。二是拓寬渠道,豐富人文學科教師的知識結構,加強人文課程的師資建設,培養一批素質高、教學能力強的人文課教師。要加強醫學專業課教師的人文素質教育,建立一支專業本領和人文精神協調發展的專業課程教師隊伍。三是積極需求機會,派遣教師參加人文方面的培訓,提高教師自身人文修養和教學能力。
2.探索人文課程科研。毋庸置疑,人文學科的科研工作在醫護類院校中不受重視,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嚴重阻礙了人文課程在科研方面的發展。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一是需要醫護高校充分認識到人文課程的重要性, 高度重視人文課程科學研究工作,要從資金投入、政策保障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切實改變人文學科科研基礎薄弱、實驗條件差、經費不足、申報困難的現狀。二是加強人文學科科研管理,構建一系列激勵、評價和調度機制,保障正常開展。三是實現科研成果應用于日常教學。研究成果只有用于指導實踐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人文科研成果可結合日常的教學活動,融入到開展的系列學生活動中。
3.科學設置人文課程。首先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摒棄重專業、輕人文的教育思想,實現專業課與人文課的有機結合。醫學教育有其特殊性,合理開設人文課程需要遵循醫學教育規律,將人文素質教育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要充分抓住主課堂這個渠道,合理利用各類教學資源,把人文知識與醫學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結合起來。
4.深化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模式。建設人文課程必須要在不斷完善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 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探索中高職并存、中職向高職過渡時期的教學改革。新建醫護院校要改進現有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方法,可以嘗試引入學分制管理,倡導情景教學、啟發式教學。實行課程設置改革,探索分方向、多元化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
5.加強社會實踐。人文課程不應僅僅停留在理論上,而要強調它的實用性,要與醫療實踐密切配合,實現人文與醫學的一體化。參加社會實踐不僅可以學到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也可以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同社會實踐聯系起來,加深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在建設好人文課程的同時,可以鼓勵學生組建社團,幫助學生到敬老院等機構幫扶老人,鍛煉學生的人文情懷;團委可利用假期組織三下鄉活動或青年志愿者義診活動,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在所有學科中,醫學應當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學科,因為醫學本身就承受著關愛生命,關愛人類,救人命于危難之時的崇高任務。如何培養具有良好醫德的優秀學生成為大眾普遍關注的問題,然而新建醫護院校人文課程建設仍存在種種問題,因此,探索提高教師自身人文素養、深化人文學科科研、科學開設人文課程將成為提高人文課程教學效果的必要措施。新建醫護院校必須要把人文精神融入到專業知識中,培養優秀的醫護人才,使學生成人成功成才。
【參考文獻】
[1]鄧遠美.現代護理觀指導下的護理人文課程體系構建[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8(01)
[2]陳俊國,向焱彬,康華福,謝登,賀加,黃國瓊.國內醫學院校開設人文課程的現狀思考[J].醫學教育.1995(03)
[3]朱健,康玉唐.淺論醫學院校人文課程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J].醫學與哲學2005(26)
[4]黃睿彥,吳文明,季曉輝.醫學教育中人文類課程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1)
[5]曾錦標,潘梅芳.關于醫學院校人文課程建設的思考[J]醫學與社會.2010
[6]杜治政.關于醫學人文教學的幾個問題的認識[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6,27(5):5-9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