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屹,張雅麗,江 琳,董春玲,周宵云,黃 鳳,袁 雯,張敏夏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護理部,上海200021)
胸痹心痛病中醫護理現狀及展望
崔 屹,張雅麗,江 琳,董春玲,周宵云,黃 鳳,袁 雯,張敏夏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護理部,上海200021)
胸痹心痛病(冠心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經嚴重危害人類的身心健康,充分的心血管病二級預防能夠有效降低冠脈事件的復發,改善生存和生活質量。中醫護理運用整體觀念及獨特傳統護理技術,結合預防、保健、康復和醫療等措施,在防治胸痹心痛病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本文就目前胸痹心痛病中醫護理現狀及展望做簡要概述,以探索適應我國醫療體制的胸痹心痛病的護理服務模式。
胸痹心痛病;中醫護理;現狀及展望
胸痹心痛病西醫稱為冠心病,其病因與寒邪內侵、飲食失調、情志失常、勞倦內傷、年邁體虛等因素有關[1]。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并且患病年齡趨向年輕化[2],已經成為危害人民健康、增加社會經濟負擔的嚴重疾病[3]。中醫學對胸痹有較早的認識,在防治方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4],現對胸痹心痛病的中醫護理現狀及展望綜述如下:
1.1 癥狀護理[5]
1.1.1 胸悶、胸痛 發作時絕對臥床休息,必要時給予氧氣。密切觀察胸痛的部位、性質、持續時間、伴隨癥狀,監測心率、心律、脈搏、血壓等變化,出現異常立即匯報醫師。如舌下含服含服硝酸甘油,應觀察療效。
1.1.2 心悸、氣短 觀察心率、心律、血壓、脈搏、呼吸頻率、節律、面唇色澤及有無頭暈、黑蒙等伴隨癥狀。
1.1.3 便秘 ①腹部順時針按摩,每次15~20min,每日2~3次;②每天晨起飲溫水一杯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min內分次頻飲;③虛秘者服用蓯蓉通便口服液,熱秘者口服黃連上清丸或麻仁丸,熱毒血瘀者大黃煎劑200ml灌腸;④建議床邊放置座便器,讓患者坐位大便,切忌蹲位大便或過分用力。
1.2 用藥護理
1.2.1 內服中藥 中藥湯劑一般飯后溫服。寒凝血瘀者偏熱服;熱毒血瘀者偏涼服。服藥期間注意避免食用對藥物療效有影響的食物,如服用中藥人參忌食茶葉、蘿卜等[6]。抗高血壓藥一般晨起服用,降脂類藥物宜晚上口服。忌隨意加減藥量[7]。
1.2.2 注射給藥 中藥注射劑應單獨輸注,須使用一次性精密輸液器;與西藥注射劑合用時,建議用生理鹽水間隔,注意觀察有無不良反應。
1.3 情志護理 胸痹病屬內傷,多因七情致病,病程長,反復發作,不易治愈,發作時疼痛難忍,患者易出現緊張、恐懼、悲觀、焦慮等不良情緒[8],護士應積極與患者及家屬交流溝通,根據患者不同的性格、行為給予心理疏導,喜怒之人要告知悲恐的預后;悲恐之人要告知多思及恐懼對身體的危害。經常與患者交談,指導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緒的方法,如音樂療法、談心釋放法、轉移法,忌惱怒憂思,使肝氣順達。
1.4 中醫食療 胸痹心痛病的中醫食療原則是:扶正祛邪、標本兼治、滌痰逐瘀、活血通絡、補益氣血[9]。飲食宜忌: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低鹽、低脂、低膽固醇,少食多餐,不宜過飽。急性期以半流質為主,病情穩定后適當多食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等。適量食用酸味、甘味的食物以益心補心。忌食肥甘生冷、油膩,提倡戒煙限酒[10]。中醫食療方,如人參蓮子湯、人參百合苡米湯、小米人參大棗粥等,對本病治養結合很有幫助,可擇而用之[11]。
1.5 康復鍛煉 康復鍛煉對預防肥胖、鍛煉循環系統的功能、調節血脂代謝均有一定的作用[12],以不增加心臟負擔和不引起不適感覺為原則。
1.5.1 活動 ①從床上的肢體活動開始,先運動遠端肢體小關節,再做阻抗活動:捏氣球、皮球;②早期開始日常生活活動:刷牙、洗臉、吃飯、穿衣;③避免劇烈和長時間活動。
1.5.2 呼吸訓練 膈肌呼吸,吸氣時腹部隆起,讓膈肌盡量下降;呼氣時腹部收縮,把肺內的氣體盡量排出。
1.5.3 坐位訓練 開始可將床頭抬高,把枕頭和被子放在身后,讓患者逐步過渡到無依托獨立坐。
1.5.4 步行訓練 從床邊站立開始,先克服直立性低血壓,待適應后,開始床邊步行,避免高強度運動,以免心臟負荷增加誘發意外。
1.5.5 上下樓 緩慢上下樓,做一些較輕的家務勞動。
1.5.6 娛樂 根據自身情況參加娛樂活動,如室內外散步,做醫療體操、氣功、園藝活動等。
1.6 健康指導[13]
1.6.1 起居有常,寒暖適宜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制定活動與休息計劃,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使氣血調暢,有利康復。保持情緒樂觀,避免激動。保持大便通暢。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警惕不明原因的疼痛。
1.6.2 疾病相關知識教育 向患者詳細介紹該病相關方面的知識、誘發因素、不良后果,使其及時預防并積極配合治療。
1.6.3 飲食指導 控制熱量、脂肪、糖、鈉的攝入,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保證必須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少量多餐,戒煙限酒。
1.6.4 用藥指導 不可隨意停用或增減藥物,在用藥過程中學會自我監測,定時測量血壓、脈搏,病情加重及時就醫。
1.7 中醫特色技術[14]
1.7.1 藥浴療法 全身藥浴浸浴(藥浴液配制:當歸100 g,元胡50 g,川芎160 g,丹參150 g,黃芪200 g,冰片、桂枝、桃仁、紅花、赤芍、炙甘草各80 g,加水煎至1000ml)。
1.7.2 穴位敷貼 心絞痛寧膏敷貼心前區、麝香心絞痛膏外敷心前區痛處與心俞穴。
1.7.3 耳穴埋針(豆) 選取心、皮質下、交感區等穴埋針或埋豆。
1.7.4 穴位按摩 按揉心俞、膈俞、厥陰俞、內關、間使、三陰交、心前區阿是穴,緩解心痛癥狀。
1.7.5 艾灸療法 取內關、膻中、心俞等穴,用艾條進行溫和灸。
1.7.6 透皮給藥 用麝香通痹膏貼敷膻中、內關穴(雙)。
胸痹心痛病患者經過正規治療后,疾病往往轉歸為慢性恢復階段,循證醫學證據[15-16]表明,充分的心血管病二級預防能夠有效降低冠脈事件的復發,減少對介入治療的需求,改善生存和生活質量。因此對患者出院后實施延伸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和生活質量。
2.1 制定個性化的教育處方 內容包括該疾病的相關健康知識、易患人群、合理飲食、戒除不良嗜好、治療與睡眠的關系、保持大便通暢、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定時復查的重要性等,在患者出院時發放。
2.2 電話回訪 詢問患者疾病預后、告知患者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體育鍛煉、社交等,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2.3 家庭隨訪 定期進行家庭訪視,與患者面對面交流,根據患者出現的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并教會患者及家屬觀察病情變化。
2.4 開設保健知識講座 在護理資源允許的情況下,安排護士進社區開展保健知識講座,使患者足不出戶就可學習到與自身疾病相關的保健常識。
2.5 舉辦病友聯誼會 定期舉辦病友聯誼活動,加強患者之間的交流,邀請療效較好的患者介紹經驗,以增加患者的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內容包含患者每次就診病歷、隨訪記錄、各種檢查結果、健康指導方案等,為延伸護理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連續性治療情況。
2.7 中醫護理操作項目在社區的開展 中醫護理來源于民間,不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簡便易行,直觀安全。根據患者需求,在社區開展簡便有效的中醫護理技術,如穴位按摩、拔罐、貼敷、耳穴埋豆等,并教會患者和家屬進行操作,使中醫護理能延伸到社區和家庭。
2.8 建立多層次的延伸護理服務模式 設立類型多樣化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成立社區專業護理人員。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已成為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危害人類的身心健康[4],建立長期有效的干預機制對胸痹心痛病的二級預防尤為重要[17]。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并進行創新,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探索適應我國醫療體制的延伸護理服務模式,使患者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質量,節約衛生資源。
[1]宋麗麗.冠心病的中西醫結合護理[J].當代護士,2012,7(7):110-111.
[2]李成香.中醫治未病思想指導冠心病防治的護理[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31(9):87.
[3]Naylor MD,Aiken LH,Kurtzman ET,et al.The care span:The importance of transitional care in achieving health reform[J].Health Aff(Milllwood),2011,30(4):746-756.
[4]劉 梨,廖若夷,章 瓊.中醫護理在冠心病康復中的應用進展[J].全科護理,2013,11(1):261-264.
[5]劉國華,張明島.上海市中醫病證護理常規[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4:99-101.
[6]岳 麗.86例胸痹心痛患者中醫特色護理總結[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6(8):233-234.
[7]劉惠萍.冠心患者的用藥禁忌及飲食護理[J].黑龍江醫學,2007,31(7):548.
[8]劉春杰.中醫護理冠心病心絞痛5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21):120-121.
[9]劉鳳才.中醫食療預防冠心病[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0):402.
[10]解紅雁.胸痹心痛的中醫護理[J].河北中醫,2008,30(4):428-429.
[11]王世平.75例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的治療與護理[J].家庭護士,2008,6(4):997.
[12]何青云,王麗紅,彭愛萍.冠心病的中西醫結合護理體會[J].湖南中醫雜志,2008,24(2):78-79.
[13]李昱婷,郭 青,李春花.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J].護理研究,2011,25(4):1038-1039.
[14]黃春林,鄒 旭.心血管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37.
[15]Smith SC,Allen J,Blair SN,et al.AHA/ACC guidelines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nd other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2006 update:endorsed by the 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J].Circulation,2006,113(19):2363-2372.
[16]Cabana MD,Rand CS,Powe NR,et al.Why don't physicians follow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 framework for improvement[J]. JAMA,1999,82(15):1458-1465.
[17]王詠梅,徐 靜,陳美紅.延伸護理干預對冠脈介入治療患者術后戒煙率的效果觀察[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1,31(6):646-647.
R541.4
A
1003—6350(2015)22—3347—03
2015-01-30)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2.1212
上海市護理學會科研課題(編號:014MS-B07);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護理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編號:國中醫藥人教發2012 (3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建設培育項目[編號:滬衛中醫(2012)11號]
張雅麗。E-mail:zhang_yl8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