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平(齊魯師范學院山東濟南250000)
最優化理論指導下體育教學方法的科學運用研究
□胡金平(齊魯師范學院山東濟南250000)
體育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溝通體育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中介,是達成體育教學目標的工具。體育教師不僅要認識與掌握體育教學方法的理論,更要在運用過程中運用最優化理論,以取得最佳效果。
最優化理論體育教學方法科學運用
體育教學方法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得當、運用是否合理,將對體育課程的成敗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到目前為止,教育界對于體育教學方法的研究已取得諸多成就,在創新的方法之外我們也可以看到,未來的體育教學方法改革正在向更趨向于整體性和系統性的方向發展。因此,加強對體育教學方法的優化研究,不僅有利于體育教學方法理論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而且能夠加強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是每個體育教師都應該重視的問題。
教學最優化理論是由教育學家巴班斯基提出的。他指出教學最優化“就是指教師有目的地選定一種建立教學過程的最佳方案,使能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解決教養和教育學生的任務,并取得盡可能最大的效果。”根據巴班斯基的定義,符合最優化原則的教學過程,應符合以下兩個標準:第一,教學過程的內容、結構要按照每個學生最大的學習可能性的水平,保證有效地和高質量地解決學生的教學、教育和發展任務;第二,達到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盡量控制課堂及課下的練習作業時間,防止師生疲勞過度的現象。簡單地說,也就是“提高活動的效果和節省時間”。
在巴班斯基的最優化理論體系中,教學方法最優化理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巴班斯基以辯證法為理論基礎,從系統理論的綜合性特點出發,建立了教學方法的優化體系,并對該體系內各類方法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對我們的教學理論與實踐起到很大的指導作用。他指出,“要用系統觀點來選擇教學方法,以便完整地把握一切種類的方法及其間的聯系,充分地考慮教學得以進行的條件,防止在選擇中的片面性。”
所謂“最優的”,并不等于是“理想的”“完美的”,它是指從一定標準看對該條件來說是最佳的。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運用綜合性觀點,調動和創設有利于發揮教學最優功能的各種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盡力做到以較經濟的時間和精力取得對該條件來說是最佳的結果。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種通用的、萬能的教學方法,只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地去運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1、注重針對性
針對性是指在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之中,不僅要針對體育教學內容,體育教學對象水平等實際情況,而且還要遵循動作技能形成規律,能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運用體育教學方法。在針對體育教材內容實際時,要研究其教學要點、關鍵及難點等,由主到次地逐步加以解決,使體育教學矛盾化繁為簡,以獲得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這要求教師在具有過硬的教學知識的基礎上,對課本的技術動作教學技巧與特點進行透徹的掌握,并從多方面獲取新的知識與新的技巧,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針對性最強的體育教學方法,以達到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教授內容的關鍵點傳達給教學對象,使學生快速掌握一項體育運動的基本規律。
2.2、講求實用性
體育教學方法的實用性是指采用的教學方法能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需要全面掌握和辯證分析教學對象具體情況、教學條件等各種因素,去選擇教學花費時間最少而體育教學效果最好的體育教學方法。我們常常會在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會體會到,同一體育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體育教學方法可供選用,然而,相同的體育教學方法,與一些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太相符,體育教學效果差;卻適合于另一些身體素質較好、能力較強的學生,其教學效果很好。因此,運用體育教學方法應視教學對象的基本情況而選擇,其中最具有普遍性的、效率最高的才最符合實用性原則。
2.3、時效性與靈活性的統一
體育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漸進的過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考慮體育教學方法運用的時效性如何,即需要考慮其每種體育教學方法運用的時間跟效果的關系,并且隨時關注體育教學方法運用的時間跟效果的變化,及時更換體育教學方法,始終保持運用的體育教學方法處于最有效性之中,從而達到以努力采用花費最少的教學時間而獲得最大的體育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當某一體育教學方法運用過度或已超過了其時效性階段而還在運用時,這時不僅該體育教學方法無效,而且還會帶來危害,如分解動作的過度練習而導致銜接技術動作學習的加難,或完整技術動作學習費勁或費時等。這一點非常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重點把握。
同時,體育教師面對體育教學實際,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如身體素質的不均衡等,學生個體學習接受程度差異很大,體育學習進程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因而對各學生采取的體育教學方法也應不同,需靈活運用,不斷改變體育教學方法。更進一步地,如果體育教師能調度好學生的學習心態與學習氛圍時,對體育教學方法的實施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體育教師要營造并保持良好的體育教學氣氛,敏銳地隨時觀察體育教學方法發揮時效性,把準時機,及時調整或變更新的體育教學方法,做到時效性與靈活性的統一,從而使體育教學方法運用連貫、緊密、梯度適宜,始終取得好的效果。
2.4、科學性與創新性的統一
體育教師應優先選擇運用符合客觀實際情況的簡便、針對、先進、高效、快捷的體育教學方法。通過辯證地審視各種體育教學方法的教學功能特點、其優勢和劣勢等,將之科學地組合運用。同時,在體育教學中,有許多體育教學方法由于陳舊、不合時代現狀等,往往會暴露出一定的缺陷,造成體育教學效果較差的情況。這種體育教學方法應被淘汰,用創新的體育教學方法取而代之,以有效提高體育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因此,體育教師不僅應遵循體育教學方法運用的科學性,也要敢于將最新的、最先進的理論用于體育教學方法中,做到科學性與創新性的統一,收獲理想的體育教學效果。
2.5、立足整體,把握全局
根據最優化理論,體育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并且十分活躍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各種體育教學矛盾也會相繼出現。體育教師要想做到及時、全面解決各種體育矛盾,使之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獲得最佳的體育教學功能,必須要立足整體、把握全局。即使一個較為簡單的體育教學內容,也往往需要相繼運用或綜合運用多種體育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因此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統籌全面考慮。
需要注意的是,體育教學方法具有兩重性特征,各種體育教學方法在相繼運用或綜合運用時,有的可以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有的則會出現相互干擾,相互排斥。因此不僅要考慮單個體育教學方法的功能效果,更要統籌考慮整體功能效果。將針對性與全面性緊密結合,才有可能獲得較為理想的體育教學效果。
掌握好辯證法中系統理論并結合最優化原則,將之運用在實際教學中,是優秀體育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想要獲得最佳體育教學效果,既要考慮單個體育教學方法的適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挖掘每一種教學方法的內在精髓,更要全面考慮各體育教學方法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關系,取長補短、相得益彰,以達到優化組合運用。另外,還要發散思維,不拘泥于現有的選擇,積極結合自己體育教學的實際,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對體育教學方法進行改造,甚至創造新的體育教學方法,使體育教學方法在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同時,更能體現出體育教師個人獨特風格特點。
需要注意的是,在掌握以上的運用方法之前,首先教師自身應全面掌握大量的體育教學方法、熟稔各種體育教學方法的教學功能。體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可能根據體育教學的不同情況靈活地運用各種體育教學方法。
[1]傅健.體育認知形式與體育學習方式轉變[J].體育與科學, 2007(28).
[2]陳宗權.淺談如何運用體育教學方法[J].成功(教育),2010(1).
[3]高菲菲.對體育教學方法研究現狀的分析和評價[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8).
[4]霍軍.創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
[5]黃超群.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7).
[6]李建生.現代體育教學方法發展趨勢探討[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18).
[7]高峰,李書玲.試論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