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
克服『學習疲勞』,才能健康地學習
□季海
眼看著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小偉告訴自己:要想考個好成績,考前一定得沖刺!為此,他給自己制定了很多額外的學習任務。
小偉本來還為自己的計劃沾沾自喜,可沒過多久,他開始感到力不從心——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學一會兒就感到腰酸背痛,還容易走神。上課時常常無法集中注意力,經常不由自主地打瞌睡,思維也變得遲鈍了。半個月下來,他覺得疲憊不堪,人瘦了一大圈,也沒有精力去完成那些額外的學習任務了。
“我的計劃明明很完善,可為什么越學越累啊?學習效率這么低,考試該咋辦?”小偉很郁悶,我們該怎樣幫幫他呢?
從小偉的情況來看,他這是明顯的“學習疲勞”的表現。所謂“學習疲勞”,是指長時間連續緊張地學習后,身心過度疲勞所導致的學習效率降低的現象。
目前,青少年產生“學習疲勞”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其大多表現為:大腦反應遲鈍,頭腦麻木或疼痛,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遲緩,情緒沮喪或煩躁,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等。
造成青少年“學習疲勞”的原因相對較多,如:學習負擔過重,經常搞“題海戰術”造成學生疲于應付;學習方法死板,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學習效率不高;睡眠不足,腦子得不到充分休息;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毫無快樂可言,等等。
一般情況下,青少年產生“學習疲勞”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即可得到恢復,對身心發展不會造成什么影響。但如果長期處于疲勞狀態,就容易引起神經衰弱等疾病,并可能引發身體器官的病變,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學習效率和身體健康,需要引起我們格外重視。
“學習疲勞”雖然是我們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但只要找到解決的辦法,我們還是可以克服它的。那么,小偉現在該怎樣做呢?
第一,切記不要用腦過度。用腦時間不要太長,不要等到腦袋麻木了才想到休息。研究發現,用腦過度會導致大腦慢性充血,不僅會使人產生遲鈍感,造成動作不協調、思維緩慢、記憶力減退,還會引發頭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癥狀,極易引發各種身心疾病。
第二,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合理、充足的睡眠是消除身心疲勞的最好方式,因此青少年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對于睡眠質量不太好的同學來說,睡前不要進行容易引起興奮的活動,如看武俠小說、看恐怖電影、聽搖滾音樂等。睡前不吃東西,不喝咖啡或濃茶。洗個熱水澡,喝杯溫牛奶,聽聽舒緩的音樂,都能幫助你盡快入眠。
第三,勞逸結合、勤于鍛煉。體育鍛煉是解除疲勞的方法之一。處于復習階段的青少年,長時間伏案學習使大腦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氣供應,更易出現頭昏腦漲現象。這時可以把功課放一放,做一些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這樣不僅能消除大腦疲勞,還能調節緊張的備考情緒,在運動過程中使內心的壓抑、沉悶情緒得以宣泄。
第四,均衡飲食、加強營養。充足的營養是激發大腦功能的物質基礎。考前的高度緊張會使大腦消耗大量營養,此時若營養跟不上,很容易造成大腦疲勞、記憶力減退,影響學習效果。平時不要挑食,多吃一些魚、奶、蛋、肉和新鮮果蔬,對提高大腦思維很有幫助。
最后,小編想對小偉說,“學習疲勞”并不可怕,更不要對學習失去信心,只要調整好心態,加上合理的作息習慣和充分的體育鍛煉,相信你一定能克服學習上的這個“小難題”。
欄目主持人: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