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3月17日文章,原題:使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秘密 忘掉歐元吧——未來5年,全球經濟最重要的事將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步幅和成敗。本月較早前全國人大會議開幕時,李克強總理重申政府去年提出的計劃要點,以及確定未來的經濟目標。
他說,在收入提高的同時,中國應以7%的速度保持較長時期發展。如果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那也是對多數發達經濟體而言。一面提高收入一面維持如此高的增長幾乎不可能,除非經濟體不斷自我轉變,變得更具企業精神和競爭力。不然,隨著收入上升,增長率幾乎肯定下降。
該現象背后的邏輯簡單明了。堅持同樣基礎性制度和技術的經濟體將經歷收益遞減。你可以增加投資,讓工人有更多的資本,促進生產效率,但他們的生活水平只能提高到某個點。而且,隨著收入上升,經濟增長率會下降。美國、日本和韓國都是如此。
中國也會這樣——事實上,這已經發生了。過去7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穩步下降,從14.2%降至7.4%。維持7%的增長目標同時讓收入上升的唯一辦法,是避免收益下降。為此,中國必須不斷進行改革,年年致力于突破人民生活水平的數學極限。使商業環境更具創造力、企業精神和自由的每一次改革,將為經濟注入新的生命力。在這個階段,中國將必須比以前更具活力,不斷地改變經濟架構,就像一座永不完工的建筑。
幸運的是,中國的改革計劃有可能根本改變規則。李克強提出不少具體改革措施,如放開金融市場和降低資本成本、精簡國企和向民營企業開放更多產業、進一步開放對外貿易,同時減少對外資的限制等等。所有這些改革都能有助于中國今后多年實現較快增長。
中國若取得成功,那么就會再有千百萬人脫貧,給世界其他國家帶來對商業和服務的更大需求,這對人人都是好事。▲
(作者丹尼爾·奧爾特曼,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