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任彥

迪南,依山傍水,距離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約100公里,扼據通往法國之要津,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法兩軍在此進行過惡戰。古堡要塞城墻上的彈孔猶在。潔白的游艇在寬闊的河面上不時漂過,兩岸的綠草紅瓦在碧水藍天的映襯下恍若世外桃源。歷史滄桑,風景如畫,這些特質在外人眼里或許是前往迪南的理由,但在迪南人眼里,他們更看重一個人,這個人就是201年前出生在這里的阿道夫·薩克斯。
兩層樓高巨型肖像揭幕
1814年,阿道夫·薩克斯降生在迪南一個頗有名望的樂器制造商家庭。由于家學淵源,阿道夫·薩克斯很小就表現出對樂器的天賦。1846年以他名字命名的一種樂器獲得發明專利。該樂器是他把低音單簧管的吹嘴和奧菲克萊德號的管身結合在一起加以改進后發明的。薩克斯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造型最獨特、音色最為美妙的樂器,有媒體甚至稱其為“最具人性特點的樂器”,它“最能表現人的喜怒哀樂,能奏出靈魂最深處的聲音”。因為這項發明,阿道夫·薩克斯被譽為“歐洲的天才”, 2014年11月6日晚,星空下,在比利時南部小城迪南市政廳廣場上,當地人舉行盛大活動,隆重紀念阿道夫·薩克斯200周年誕辰。一個足有兩層樓高的巨型肖像揭幕。巨人面色紅潤,寬額禿頂,絡腮胡,兩眼炯炯有神,直視前方。白色襯衣領口系著一塊黑色方巾,一件偌大的黑色禮服罩住全身。胸前掛著一支碩大的銅制薩克斯,兩只大手在薩克斯上做按鍵狀,手指不時還動幾下。
迪南市旅游局新聞官羅納爾多·皮洛特對筆者說:“雖然每年都會為阿道夫·薩克斯慶祝生日,但為其制作巨型肖像還是第一次。制作巨人肖像是當地人的文化傳統,通常用來向傳奇人物或宗教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整個城市變成薩克斯博物館
在迪南,用不著刻意去尋找阿道夫·薩克斯留下的印記,隨便走幾步,就會與一串串有關他的符號不期而遇。一出火車站,迎面就會看到一個很大的薩克斯模型。模型上畫著兩個笑臉,歡迎遠道而來的游客。
沿著默茲河岸往市中心踱去,不經意就會看到商店櫥窗內薩克斯造型的物品,當地一種有名的小吃“迪南餅”甚至也來湊熱鬧,烤成薩克斯的模樣,遠遠看更像一個老式煙斗。在市中心有一座橋,橋兩側矗立著28個色彩斑斕的薩克斯模型,成為該市最具代表性的景觀。模型有3米多高,各代表歐盟一個國家,上面繪著這個國家的地圖。羅納爾多·皮洛特說,這些模型就像28個歐盟成員國駐迪南的“大使”。
從“薩克斯橋”向當地最大的教堂方向走,很快就到了“薩克斯大街”。在大街一側,每三五步就有一個公交站牌一樣的標桿,標桿上安放著薩克斯管的不同構件模型,模型下方有一個牌子,上面有文字和圖形來解釋不同構件的作用。逐一看下來,對薩克斯的構造原理就會有個基本了解。再往前走幾步,就會看到在街邊有一個長椅,長椅一頭坐著一尊人物雕塑,懷抱一個薩克斯。這尊塑像就是阿道夫·薩克斯,很多游人坐在他的身邊,與他合影留念。塑像背后是一個紅色的房子,門楣上寫著“薩克斯先生之家”。這里就是阿道夫·薩克斯出生的地方,現在已成為一個小型紀念館。紀念館免費向游人開放,里面用圖片、文字、影像等資料講述著薩克斯發明者的生平和成就。
靠薩克斯大賽提高知名度
迪南人不僅把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完全布置成了一個“薩克斯博物館”,還通過舉辦薩克斯世界大賽來提高其國際知名度。
據阿道夫·薩克斯國際協會成員馬克·特瓦尼介紹,在1994年阿道夫·薩克斯逝世百年之際,該協會主辦了首屆阿道夫·薩克斯國際薩克斯大賽,之后每4年舉行1次。“這是目前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古典薩克斯賽事之一?!庇浾唠x開迪南的時候,那里正在舉行第六屆阿道夫·薩克斯國際薩克斯大賽的決賽。109名選手只剩下前6強在做最后角逐。▲
環球時報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