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輝+楊緒文
一度“落寞”的咸豐縣委黨校,如今生機勃勃,部門、鄉鎮紛紛預約時間為干部“充電”。咸豐縣經過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條干部教育培訓新路。
進入咸豐縣委黨校,濃濃的學習氛圍撲面而來。煥然一新的校舍、制作精美的宣傳欄、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長廊……“3年前,我們每年的培訓很少,黨校一度走入最低谷。”咸豐縣委黨校副校長張杰介紹。
近年來,咸豐縣探索形成了以黨校培訓為主、各部門全員培訓的干部教育格局。2012年,該縣整合培訓機構,明確縣內黨政干部、村(社區)“兩委”干部、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等培訓,統一歸并到縣委黨校進行。同時,把參訓對象延伸到大學生村官、非公組織黨組織書記、入黨積極分子等層面。
該縣先后投入300余萬元對校園進行改造,添置教學設備。自2013年起,該縣按每年不低于50萬元的標準,將黨校的各項業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全額撥付,培訓經費也納入財政預算,實現黨員干部的免費培訓。
學員學什么?黨校教什么?師資怎么辦?這是改革的重點。
對此,該縣從縣直部門干部、村黨支部書記、企業老板、群眾代表中進行選拔,確定33名政策功底好、理論修養深、實踐經驗足的兼職教師。
在教學過程中,學校積極探索推行現場體驗式、互動式、自主探究式教學法,讓教師推開講桌、走近學員;開辟學員講壇,讓學員為學員上課。同時,課程設置根據學員的類型進行調整,內容涵蓋黨史黨建、工業農業、公文寫作、工作方法等。學校實行封閉式準軍事化管理,舉辦超過7天以上的培訓,縣委組織部選派人員和黨校教師一起與學員同吃、同住、同學習,實行跟班管理。
該校還出臺《黨校學員量化考核辦法》,對學員的表現進行全程跟蹤,建立學員檔案,作為干部年度考核、干部任用時的重要參考。“咸豐發展需要什么,我們就培訓什么;干部缺什么,我們就補什么。3年來,學員中先后有36名中青年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一大批學員成為各自領域的骨干。”咸豐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4年,該校共舉辦中青年干部、黨外干部、交通、城管、村醫、教育、企業管理人員等培訓班24期,培訓干部1799人。
“在黨校學習,我感覺是對我人生一次脫胎換骨的洗禮。”入校學習不到4天,交通骨干業務培訓班的學員官昌進就向黨校老師匯報思想,并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學員朱廣寒離校時,向王登艷老師連鞠三躬說:“收獲太多,感謝黨校。如果有機會,我還想來學習。”
咸豐縣交通局副局長覃龍敏說,交通骨干業務培訓班學員通過學習,個人修養和綜合素質得到很大提升,工作熱情高了,干勁更足了。
現在,到黨校學習已成為咸豐基層干部的最大心愿。去年10月,該縣舉辦衛生系統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班制45人,報名超過1000人。衛生部門只好將培訓指標分配到各衛生院,采取自愿報名、黨組審核、集體投票、上墻公示的方式確定參訓人員。不少醫務人員感嘆:“爭取一個學習名額比爭取當科室主任還難!”
如今,咸豐縣學習氛圍濃厚,干部比素質、比能力、比實績、比水平形成風氣,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