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憲,王克領,郎利敏,游 一,張青嫻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2)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和豬鏈球菌混合感染的診治
張立憲,王克領,郎利敏,游一,張青嫻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河南 鄭州450002)
豬鏈球菌病(SS)也是嚴重影響養豬業經濟效益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可引發豬只的腦膜炎、關節炎、敗血癥、淋巴結膿腫等多種臨床癥狀。哺乳仔豬和剛斷乳仔豬主要以敗血癥型、腦膜炎型為主,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肥育豬發病多以關節炎或淋巴結膿腫為特征,其死亡率較低,但影響生長發育。鏈球菌病易與其他高熱性疾病混合感染,單純的豬鏈球菌病是很少見的,這也是近年來豬群發生無名高熱后難以控制的原因之一。隨著養豬業集約化的發展,鏈球菌病的致病性及危害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
2015年4月,河南省新鄉市某中等規模養豬場豬群突然發病,各階段豬均有發病和死亡,主要表現為高熱、拒食、眼球發紅,體表呈現散在或彌散性出血斑點,部分病豬精神不振、畏寒聚堆,糞便干結,個別病豬出現關節腫大、跛行,也有的病豬出現頸部強直、偏頭轉圈、四肢呈劃水樣等神經癥狀,咳嗽,病程稍長者伏地氣喘、皮膚發紺,死亡率較高,少量母豬出現流產。送檢病豬5頭,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獸醫診斷室對所送病料進行了實驗室診斷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方案,現報道如下。
1.1材料
1.1.1病料采集發病豬場送檢病豬5頭。
1.1.2主要試劑和培養基兔鮮血瓊脂平板培養基、20%血清營養瓊脂平板培養基等均為常規方法制備,微量生化發酵鑒定管、藥敏紙片均購買于某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RNA反轉錄酶、dNTPs、10×Buffer等PCR試劑;PRRSV Nsp2基因上下游引物(P1:5′-CCCTCCACCAAGAGTTCAA CC-3′;p2:5′-TTCAGTATATCCGAGATTCCA-3′)。實驗小白鼠10只。
1.2方法
1.2.1病豬剖檢和病料采集觀察發病豬臨床情況并解剖,察看其病理變化。眼觀病變基本一致:全身淋巴結腫大,外觀紅紫,有的切面多汁部分有化膿灶;脾腫脹、瘀血柔軟易碎裂,暗紅色,邊緣有黑色出血灶;肝臟腫大、色淡呈淺黃色,心臟有明顯的出血點和出血斑;氣管和支氣管有多量泡沫性黏液;肺瘀血腫大,有不同程度的肝變區、出血斑和大面積的肺炎病灶;全身漿膜、黏膜有明顯的出血斑點;部分關節腔內有化膿性積液。無菌取心血、肝臟、關節液等,并冷藏備用。
錄音是整理的母本,而為了錄音,很多段落的演唱需要重復錄十多遍,像演電視劇一樣。郭曉煒介紹說,有時,歌手對演唱內容并不是很熟,或者即使熟悉內容,也會在演唱時掉句,所以需要反復錄,再挑出最好最完整的一次。
1.2.2細菌分離培養取病豬關節液、心血、肝臟分別接種于兔鮮血瓊脂平板培養基和20%血清營養瓊脂平板培養基,置于37℃煙缸培養24~48 h觀察結果,再從中挑取典型的單個菌落做純培養。按常規方法制備組織抹片,進行革蘭氏染色,自然干燥后用油鏡觀察結果。
1.2.3生化特性挑取純培養的單個菌落于加兔鮮血的普通肉湯中,置于37℃條件下,220 r/min震蕩培養24 h后,分別接種于葡萄糖、麥芽糖、乳糖、山梨醇、水楊苷、阿拉伯糖等微量發酵管中,置于37℃恒溫培養箱24~48 h后觀察結果。
1.2.4藥敏試驗將分離鑒定好的菌株均勻涂布于兔鮮血瓊脂平板培養基,并將選取的藥敏片貼在其上,置于37℃含5%CO2的恒溫培養箱,培養24 h后測量抑菌環直徑并判定結果。
1.2.5動物試驗將10只小白鼠隨機分成試驗組(5只)和對照組(5只)。試驗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細菌培養液0.5 ml,對照組小鼠每只注射0.5 ml無菌生理鹽水。觀察小鼠情況,并對死亡小鼠進行解剖,無菌取其心血涂片鏡檢。1.2.6PCR檢測反應體系50 ul:上、下游引物各1 ul,10×緩沖液5 ul,2.5 mg/mldNTP5ul,模板RNA2 ul,Taq Ex酶0.5 ul,加滅菌超純水至50 ul。反應條件:預變性94℃5 min,95℃進入循環1 min,57℃退火50 s,72℃ 60 s,30個循環;延伸72℃ 10 min。取10 ul PCR擴增產物進行1%瓊脂糖凝膠電泳,并分析結果。
2.1病豬剖檢
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初步診斷為豬藍耳病和鏈球菌病混合感染。
2.2細菌的分離
兔鮮血瓊脂培養基上生長出濕潤突起、表面光滑、稍混濁呈露珠狀、溶血帶環繞邊緣整齊、小而圓的菌落;20%血清營養瓊脂平板培養基也生長出類似菌落。挑取兩種培養基菌落,分別涂片革蘭氏染色后鏡檢,均見單個或成對、短鏈狀排列的革蘭氏陽性球菌。
2.3生化試驗
分離菌株純培養液的生化試驗結果表明,該菌能發酵乳糖、葡萄糖、蔗糖、麥芽糖、水楊苷、山梨醇,產酸不產氣;不發酵菊糖、棉子糖、阿拉伯糖和脲酸鈉,明膠液化試驗陰性,符合鏈球菌生化特征。
2.4藥敏試驗
測量培養基上藥敏片抑菌環直徑,結果表明:洛美沙星、丁胺卡那、頭孢唑啉為最敏感;對慶大霉素、環丙沙星、新霉素中度敏感;對青霉素G、氯霉素、克林霉素、鏈霉素和磺胺6-甲氧嘧啶不敏感。
2.5動物回歸試驗
試驗組小白鼠接種24 h后出現精神沉郁、呆立、被毛粗亂,48 h后相繼死亡。對照組正常。解剖死亡小白鼠可見肺臟、胃腸等有出血斑點,皮下和肝臟處有化膿灶,從其肝臟內分離到革蘭氏陽性球菌,證明該菌具有致病性。
2.6PCR鑒定結果
擴增產物經電泳后普通株在位于549 bp處可見特異性條帶,變異株在位于459 bp處可見特異性條帶,表明該場為經典藍耳病和高致病性藍耳病雙重感染。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實驗室檢查和動物回歸實驗,綜合診斷該病為豬藍耳病和鏈球菌病混合感染。
將可疑豬和病豬全部換舍隔離飼養,并及時清除病死尸體與被污染物,將其徹底焚燒或深埋。對污染的圈舍和四周環境進行嚴格消毒,患病豬群則帶豬消毒,一天一次,連續5~7 d。大群拌料加藥:20%阿莫西林500 g+20%恩諾沙星500 g+七清敗毒顆粒1 000 g+有機酸2 000 g+全價飼料1 t,連喂7~10 d,同時飲水中添加優質多維、葡萄糖等,連飲10~15 d。發病豬群則用上述藥物全部飲水加藥,連飲4~5 d,水中加些如麩皮、谷糠等粗料,并逐漸增加稠度,同時提供青綠多汁飼料,待病情緩解后再改為拌料加藥再用5~7 d。部分可疑豬和發病豬肌注鏈毒四型和干擾素(或高免血清)一天一次,一邊一針,連用3~5 d,前者按說明書用量,干擾素按3~4倍量使用。
經過上述措施處理15 d后,除部分病重豬死亡外,其余病豬逐漸痊愈,觀察30 d后未見復發病例。
豬鏈球菌病近幾年來發病率較高,對養豬業影響較為嚴重,一般多發生在4~9月干燥、炎熱的季節,而飼養環境差,飼料營養失衡,應激等因素都可誘發該病。對發病豬盡早確診治療,是減少再發病、傳染和避免經濟損失的首要措施。由于鏈球菌耐藥率較高,對于該病治療,最好先進行藥敏試驗,有目的、針對性地用藥。
豬藍耳病仍是目前對豬場威脅最大、最為厲害的疫病之一,對于該病預防仍是控制其發病的關鍵:首先是根據各個豬場不同的情況選取不同但質量可靠的疫苗,有專人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操作,定期抽檢部分血液樣本到專業的檢測機構進行抗體檢測,并根據檢驗結果適當調整免疫程序;其次要加強對該病的檢疫和防控,實施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對購入種豬嚴格檢疫,隔離觀察;嚴格落實全進全出制度;定期消毒,不同消毒藥物要交替使用等;另外,給豬只提供一個生長舒適的環境,供給營養全面、均衡的優質飼料,減少不良的應激因素等,只有采取綜合的管理措施,才能達到對豬藍耳病的理想防治效果。發病豬場治療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豬只高熱期間不可驟然降溫,慎用退燒藥、磺胺類藥、地米等免疫抑制性藥物;少用精料,多飼喂青綠多汁料如西瓜皮、青菜葉等;飲水中可添加優質電解多維和葡萄糖;注射時配合維生素C、維生素B1效果會更好一些?!?/p>
S858.28
B
1004-5090201507-0046-02
201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