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勇
(安慶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安徽 安慶 246133)
?
教育生態學視角下高校就業指導課教學優化策略研究
曹 勇
(安慶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安徽安慶246133)
摘要: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旨在培養在校大學生掌握就業相關的知識、能力、技能,但由于認識不足,課程建設起步時間晚,其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將教育生態學的基本理論引入就業指導課的實際教學中,有利于解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此,高校就業指導課教學需要改變固有模式,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育本體,促進本體生態化;優化課程教學環境因素,構建適度生態教學體系。
關鍵詞:教育生態學;就業指導課教學;優化策略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旨在培養在校大學生掌握就業相關的知識、能力、技能。國外對該課程的研究較早且已形成體系[1-3]。國內高校從2009年起開設此門課程,由于課程起步時間晚,認識不足,在課程教學、建設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如課程設置功利化,教學理念存在偏誤,授課模式局限,學時分布不合理[4];課程定位不合理,內容實用性不強,教學效果不佳[5],教學模式缺乏新意,師資隊伍建設滯后[6],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目前對優化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效果的研究較多,而用教育生態學原理提升教學效果的方法是當下教育方式改革的研究熱點[7-9],“教育生態學”是指運用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等科學的方法,研究各種教育現象及其成因,進而理解和把握教育發展的一般性規律,揭示教育的發展方向和趨勢的科學[9]。筆者擬從教育生態學視角切入,具體探討就業指導課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高校就業指導課教學中現存的主要問題
1.課程教學中教師隊伍建設不合理
擔負就業指導教學任務的教師團隊作為高校就業課程教育的主體,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其行為標準是課堂生態的決定因素之一。2009年以前,國家沒有開設專項的就業指導專業課程,間接造成高校缺乏相應的富有相關教學經驗的就業指導專業教師的局面;而當前高校就業指導課教師多數由學生就業管理部門的干部和各二級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書記和輔導員來擔任,多數人沒有參加系統的業務知識學習和相應的專題培訓,沒有取得職業指導師資格,同時他們由于平時的工作重心多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無論從精力還是思想上都難以滿足學生的要求,超負荷的工作使得教學團隊產生了疲倦感以及消極的情緒,這對新領域和新課題的研究有了負面的影響[10]。
2.課程教學中忽視學生的差異性
就業指導課課程教學大多采用上集體課,上大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整體指導,部分學校為縮減課時,把相同專業甚至不同專業的學生放在一起上課,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專業特點及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課程設置多從一年級開始,而對于部分學生尤其是對大一年級新生而言,談職業規劃似乎為時過早,容易造成學生對職業前途的迷茫,反而形成一種自衛性的心理擔憂[11]。
3.課程教學中師生關系發展不協調
一直以來,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大學就業指導課程中教學生態系統的主導因素和能動因素。教師以就業知識的傳授為主,課堂上教師單向灌輸陳舊的書本知識,枯燥單一,學生聽課過程缺乏興趣和積極性,逐漸趨于被動。同時,教師在日常的自我學習提升的過程也非常緩慢,不能夠主動地利用現有知識來提高教育水平,不懂得突出自己優點,缺乏以與時俱進的觀點講授課程,長此以往,就會被教育對象視為死板的教學者。此外,教學中學生進行職業體驗的環節太少,教師,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基本上沒有形成,學生也就對課程的學習失去興趣和追求。
4.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缺乏系統性
雖然目前就業指導課有統編教材,但缺乏系統的教學大綱,且部分高校沒有設置專門的學科教研室,學期內分配課時數相對較少,教師備課時多根據自己對就業狀況的理解去準備教學內容,側重點也不盡相同,主要局限于對就業形勢與政策分析,擇業的方法、程序、技巧等內容,缺乏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學生個性的塑造、創新能力的培養、潛能的開發、創業素質的培養等深層次的內容。課程內容比較狹窄,體系不夠完善,不利于大學生對自己職業定位和就業選擇。
二、高校就業指導課生態學體系構成
就業指導課在教育教學中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毋庸置疑,缺乏整體性視野和系統性思維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梢詫⒔逃鷳B學的基本理論引入就業指導課的實際教學中,利用生態學原理探討、解決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2008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課程要求》。其中明確指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課程教學目標是通過建立以課堂教學為主,個性化就業創業指導為輔,理論和實踐課程交替進行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為大學生順利就業、實驗社會及樹立創業意識提供必要的指導?!盵12]這當中蘊含了豐富的教育生態學思想。從教育生態學角度來看,教師、學生構成就業指導課生態教學的兩大生態主體,而與教學相關的物質環境、精神環境構成兩大教學生態環境,與生態主體共同構成的有機統一體。物質環境包括教學設施、教學時間、空間,精神環境包括師生情感、教學制度、教學內容等元素。上述各元素之間存在信息流、物質流、能力流的持續動態交換,進而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
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環境等因子共同構成微生態系統,各種因子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在平衡-失衡-調整-再平衡的矛盾運動中形成一個有機的生態整體。學生通過教師傳授知識獲得所需,學校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環境,即教學環境是由此兩部分相互作用而組成。高校就業指導教學作為這一有機整體的組成部分,通過信息的流動以及能量的傳播所形成的網狀關系聯系起來,來發揮其所特有的優勢來提高和完善高校就業指導教學[13]。
三、基于教育生態學視角優化就業指導課程教學
當前形勢下,高校就業指導教學需要改變固有模式,吸收生態學中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創新教學理念,實現教育的生態功能。
1.優化教育本體,促進本體生態化
(1)優化教學主體,促進主體生態化。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對課堂教學生態構建起主導作用。一是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豐富生態主體的層次和結構。高校通過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參加各類校內外培訓、研討、參觀、交流等活動,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二是促進教師的學科多樣性,可以從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專業選拔一批具備多重知識背景的優秀教師從事一線就業指導教學,滿足不同學科畢業生就業需求。三是確保教師組成多樣性,高??梢云刚埖胤饺肆Y源專家作為指導教師,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相關技能、知識的講授和培訓。四是創新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多采用啟發式、引導式教學方式,形成良性互動的教學氛圍。
(2)優化教學客體,促進客體生態化。學生是教學生態關系中的客體,容易受到外界環境中影響因子的作用。教師應針對學生不同個體生態的特點,調節教學環境中的影響因子,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來改善教學效果,使其滿足學生的需求。把握社會對畢業生就業要求這一主導因子,建立就業咨詢工作室,就業網站聊天室等,并結合心理健康輔導咨詢,利用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調節學生心理、情緒,滿足學生精神方面的建設需求,幫助學生改變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主體自覺性意識的產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提升自我認知,全面發展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14]。
(3)優化教學主體與客體關系,促進課堂教學生態化。師生關系是教學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主導因素和能動因素,要建立良性互動的師生關系,形成融洽的課堂氛圍。第一,在上課之前,教師先要做好調研,將一些熱點或者學生所關注的社會動態加入到教學內容中,吸引學生眼球,從而使得學生主動配合教學,或者通過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第二,增加教師和學生的合作機會,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以及合作來完成任務,引導學生積極回應,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促進情感和知識的雙向互動,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態化。
2.優化課程教學環境因素,構建適度生態教學體系
就業指導課教學環境包括教學媒介和教學體系。隨著自身發展,教育生態環境的各種生態因子對于教育生態的個體、群體、系統都有自己適應范圍的上限和下限,在此范圍內,主體和客體都能很好發展,這就是教育教學中應該遵守的最適度原則。
(1)優化教學媒介設置。教學媒介主要包括教學時間、空間和相關的教學設備。高校要盡可能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走出教室,融入社會實踐,提升學生掌握就業技能的意識。充分使用教學資源,多開設小班,采用小教室上課,優化教室的布局,嘗試改變傳統的“三尺講臺”形式,設置成圓形或環形的布局,便于教師授課時實現與學生面對面地平等交流,易于活躍課堂氣氛。
(2)優化教學體系設置。第一,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高校就業指導課教學的學習目標,真正實現自主學習、能動學習。第二,構建科學的教學內容。改變就業指導教學以前單一化、機械化的模式,針對各個群體的需求特點來創新就業指導教學的內容。第三,形成系統的教學思路。課堂教學重在引導學生在就業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通過鍛煉自己解決出現的問題,讓學生能動地獲得相應的認知,應依照年級遞增,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職業,就業方面的指導。第四,制定科學的課程評價機制。對教學過程和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反饋意見,注重學生認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的評價,強調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將學生作為課程評價的主體,有利于課程的改良[15]。第五,確保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在課堂教學中貫穿多種教學方式,創設情境法、運用案例教學法、導入問題教學法等形式[16],充分運用團體輔導技術、角色扮演、模擬招聘、自由小組討論等手段,發放畢業生就業調查意向問卷,充分利用網絡等工具搭建就業信息平臺,建立就業網站,了解學生的擇業心理和就業動態。
參考文獻:
[1]趙蘭芳,項中.論國外就業指導先進經驗的借鑒與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5):129-130.
[2]馬克·帕金森.應聘中能力和個性測試[M].金馬,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5:3-5.
[3]陳美婧.國內外大學生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研究綜述[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12):51-52.
[4]張彥坤,王堯,謝桂花.職業規劃視閾下就業指導課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5):32-33.
[5]李迎春.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課程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51-53.
[6]翟國棟,陳浩.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實效的探討[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6):43-44.
[7]何紹福,李曉霞.論生態學視角下我國高等教育系統的生態平衡[J]. 教育科學,2007(5):45-47.
[8]邱柏生.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研究的方法論意義——兼論生態德育研究的方法論指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1(8):59-60.
[9]劉貴華,朱小蔓.試論生態學對于教育研究的適切性[J].教育研究,2007(3):7-9.
[10]陳·巴特爾,黃芳,陳安吉爾. 劍橋大學何以造就科學精英——基于教育生態平衡的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3(2):33-35.
[11]呂中華.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全程化、分階段教學探微[J].長春大學學報,2007(3):96.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辦公廳.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EB/OL].(2008-01-16)[2014-11-0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802/11260.html.
[13]王鳳產.試探教育生態規律[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4):14-16.
[14]劉貴華.生態哲學與大學教育思想變革[J].高教探索,2011(3):20-23.
[15]王曉紅.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環境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9):173-174.
[16]朱煥輝,錢燦平,陳邵華. 在就業指導課程中構建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85-86.
責任編校:汪沛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730(2015)05-0157-03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5.038
作者簡介:曹勇, 男,安徽安慶人, 安慶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講師,碩士。
基金項目:安慶師范學院青年基金項目(SK201405);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項目(AQSK2015B015)。
*收稿日期:2014-11-07
網絡出版時間:2015-11-11 10:42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1111.104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