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學經濟學院 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經濟管理系 龍海雯
增值稅“擴圍”進程中服務業的發展探析①
云南大學經濟學院 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經濟管理系 龍海雯
摘 要:服務業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經濟機構優化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我國不斷提升對服務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在財稅制度改革方面的重要舉措——增值稅“擴圍”改革對服務業的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服務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改革進程中服務業所面臨的正負面效應,提出了一些適應和應對增值稅“擴圍”改革的現實建議。
關鍵詞:增值稅改革 營業稅 服務業
“十二五”以來,財稅制度改革一直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舉措,其中增值稅的“擴圍”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實施結構性減稅的關鍵之筆。從2011年“擴圍”試點方案的批準,自2012年1月起正式在上海實行交通運輸和部分現代服務業改征增值稅的試點方案,拉開了增值稅“擴圍”的大幕。
2012年8月,試點范圍擴大至10個省市,2013年8月,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全國范圍。自2014年1月起,再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試點的范圍,同年6月,電信業也相繼納入到“擴圍”的范圍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進程不斷深入,目前只剩下房地產、金融保險、生活服務業三大領域未被納入營改增“版圖”。增值稅“擴圍”改革收官在即。
經過了三年多的逐步推進,在試點范圍不斷擴大的過程中,改革對服務業產生了十分大的影響,也出現了一些未被預料到的問題和障礙,回顧改革的進程,梳理服務業的現狀,研究服務業在”營改增“中受到了哪些影響,下一步服務業又應該如何應對和適應改革的新情況?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早在2007年的“十一五”期間,國務院在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提出了服務業的重要性,并且將提高服務業產值的比重作為今后經濟發展的目標。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不斷為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加碼,尤其是進入了“十二五”之后,諸多的文件相應出臺,對健康服務業、金融業、養老服務業、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業、現代保險服務業、旅游業、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等服務行業的發展都提出了指導意見,可見我國今年對服務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從表1的統計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服務業發展的趨勢。

表1 2004~2014年全國服務業產值對比 單位:億元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第三產業服務業產值近十年的增速也均保持在8%以上,從統計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2014年服務業的產值較2004年增加超過4倍,同時占比也在不斷提高,據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我國第三產業占比首次超過GDP的50%,達到51.6%,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是十分顯著的,可見未來服務業將在經濟發展中貢獻更多的力量,成為新的增長點。
3.1 增值稅“擴圍”改革助力服務業發展
增值稅“擴圍”改革是近年來國家推進結構性減稅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測算的結果可以看到,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由于避免了營業稅重復征稅的弊端,能夠有效地降低服務業實際稅負,稅制改革對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影響非常大,目前所進行的“擴圍”改革將成為我國服務業的助推器。我國正處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為了以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帶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政府通過稅制改革進一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現代服務業的稅負成本,可以有效促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從而實現我國產業結構提升和經濟轉型,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
對原本繳納營業稅的服務業企業來說“,營改增”全面完成后將會減輕企業的稅負,同時,對購買服務業企業服務的企業來說也是能夠實現減稅效應的,在服務業“擴圍”之后,向服務業企業購買的服務也能夠取得增值稅的抵扣憑證,使得進項稅額增加,從而將上一環節的營業額排除在了稅基之外,只針對增加的價值征稅,進一步減低了非服務業企業應繳納的增值稅稅額,進而能夠有效地促進服務業的外包,細化企業分工,提高生產效率。
3.2 增值稅“擴圍”改革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
政策有利有弊,增值稅“擴圍”改革政策也不例外“。擴圍”將對企業會計核算體系造成一定的影響和改變,首先會導致會計核算科目的增加。在原征收營業稅的核算體系下,主營業務收入確認為合同金額或服務發票金額,相應的,營業成本也按照實際成本列支,以收入全額或收入差額與營業稅稅率相乘計算出應納稅額。而在增值稅核算體系下,則應通過應繳增值稅科目來進行此部分流轉稅的核算,原材料和稅金的核算都會發生改變。總之“,擴圍”之后會使會計處理有很大差異,需要財務人員和企業進行重新的學習、更新賬目;其次,由于“擴圍”會對服務提供商和供應商產生約束,有時反而有可能增加企業的稅負;最后,由于服務業改征增值稅后,增值稅的抵扣鏈條逐步連續核完整之后,產業鏈間可以通過各種名目的抬價方式來降低成本,此時如果監管機制缺失,則可能讓某些企業借此壟斷價格以圖利。
目前,國家已經將服務業納入了增值稅“擴圍”改革的范圍,面對新政策實施,尤其是實施初期,由于政策的未完整性和政策效應的滯后性對現代服務業的影響,服務業企業應根據自身狀況適時地采取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相關措施。
4.1 服務業企業可適當進行業務調整
首先,對于增值稅“擴圍”改革暫未全面覆蓋的服務業部門,企業可以盡量將近期準備購置的固定資產投資行為推遲到“營改增”政策落地執行之后,從而可以充分享受到固定資產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帶來的應納稅額降低,為企業減輕稅負,保留更多的現金流;其次,由于稅率的從高適用原則,對于適用不同稅率的業務應該分開核算,若無法分開核算的,服務業企業應提前進行業務重組,不僅可以厘清核算工作,同時可以實現企業稅負的有效降低;最后,服務業企業也應該盡量與能夠開具增值稅發票的企業進行合作,以取得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憑證,享受增值稅“擴圍”帶來的稅收優惠。
4.2 服務業企業應加強相關人才隊伍的建設
增值稅“擴圍”改革實施以后,新的稅收政策實施要求企業財務人員能夠正確地執行,因此需要及時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服務業企業應加強對財務部門人員的培訓,使工作人員充分了解相關稅收政策的變化,掌握會計核算以及計稅方法的變化,從而使企業能夠更好地享受增值稅“擴圍”改革所帶來的減稅優惠。此外,由于“擴圍”政策的實施,服務業企業產生了可以抵扣的項目,因此企業應該對“擴圍”政策進行學習研究,從而更好地針對政策,制定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經營管理政策,為企業減輕稅收負擔,使得企業在減稅的政策中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增值稅“擴圍”改革從長遠來看是促進服務業發展、完善我國稅制的必然選擇,在推進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如改革試點服務業行業稅負升高,無法取得抵扣憑證等問題只是暫時的,企業應尋找適當的措施適應改革后新的稅收征納狀況,同時配合政府的過渡性政策,相信增值稅“擴圍”的正效應將逐步擴大,從而實現對我國服務業發展的促進。
參考文獻
[1] 何建堂.“營改增”擴大試點范圍后的政策修改和完善[J].注冊稅務師,2014(03).
[2] 周曉珺.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效應分析——基于局部均衡模型的思考[J].財會通訊,2014(12).
[3] 潘文軒.“營改增”試點中部分企業稅負“不減反增”現象釋疑[J].廣東商學院學報,2013(01).
作者簡介:龍海雯(1984-),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財政經濟學方面的研究。
基金項目:①本文為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增值稅擴圍進程中的云南省服務業最優稅負結構研究(2013C164)。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6(b)-1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