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恒(長春師范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東北現代白話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
——穆儒丐《香粉夜叉》分析
王曉恒
(長春師范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在東北現代文學史上,滿族作家穆儒丐給東北現代文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貢獻,他的《香粉夜叉》無論是從主題思想、人物形象還是從形式特征上看都具備了現代白話小說的特征,是東北現代白話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
穆儒丐;《香粉夜叉》;東北文學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東北文學一直以東北淪陷時期的“東北作家群”的創作而聞名,很少有論者提及更早出現于東北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長篇小說——穆儒丐的《香粉夜叉》。這固然和作者穆儒丐個人的身份和經歷有關,同時也與這部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影響力有著極大的關系?!霸?0世紀20年代東北現代文壇上,穆儒丐的小說創作開創了現代白話小說的先河,尤其是他的長篇小說《香粉夜叉》,已被一些東北文學的研究者認定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白話小說?!盵1]“穆儒丐創作的長篇小說《香粉夜叉》,1919年11月18日至1920年4月21日連載于《盛京時報》,照比《沖積期化石》和《一葉》的出版時間,提早了大約兩年。從這個單純的意義上講,東北現代長篇小說又確確實實地應列居于新文學史的顯赫位置。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香粉夜叉》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盵2]《香粉夜叉》是否可以擔當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長篇小說的稱呼,學界還存在異議。但是,這部用西方現代小說藝術形式與表達方法寫作的小說從思想內容、藝術形式、產生時間等各方面看,都堪稱東北現代白話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
《香粉夜叉》的作者儒丐是位滿族作家,本姓穆,滿語名嘟里(又名篤里),即“龍”的意思,學名六田,字辰公,后來從事文學寫作時署名儒丐、肥丐、丐。穆儒丐于1916年來到日本人在沈陽開辦的盛京時報社工作,1918年擔任該報文藝副刊《神皋雜俎》的主編,自此開始了在東北文壇的文學活動。他不但是該報的主編,還是主筆,在文藝副刊《神皋雜俎》上發表了大量的原創小說、翻譯小說及散文、文學評論等文章?!断惴垡共妗肪褪窃凇渡窀揠s俎》上連載的長篇小說。這部近十萬字的白話長篇小說因穆儒丐的日本報紙編輯的身份而長期未得到文學界應有的重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很少被提及。
《香粉夜叉》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以及貪婪、愚昧的人性。夏佩文的父母為了生活,逃荒到奉天城,淪為乞丐,險些喪命,幸虧遇到魏向仁才得了救。魏向仁宅心仁厚,安頓了夫妻倆,又給了他們一些錢,讓他們做生意。漸漸的,夏家的日子越來越紅火??梢钥闯觯募曳驄D很會做生意。可是在那個年代,由于社會原因,商人們心里有著貪婪的念頭,這個念頭為以后發生的事情作了鋪墊。后來,魏向仁夫婦雙雙去世,只留下了兒子靜文一個人。由于兩家的感情不錯,財產為兩家共有,夏家夫婦便收養了靜文,而且把靜文當作未來的女婿對待。隨著靜文與佩文漸漸長大,二人之間的情愫也越來越明顯。但是,正是因為兩個人長大了,他們的想法也發生了變化。靜文認為,安安分分地跟自己愛的人度過一生是最幸福的事,功名利祿跟這件事比起來算不上什么。但佩文認為有錢才是最好的,自己的幸福跟金錢權力相比并不重要。于是,佩文就與靜文有了隔閡。這時出現了一個貪婪、奸惡的富豪——老黎。在年屆50的督軍師長武大人看上佩文后,老黎便開始了罪惡的行為。他利用夏氏夫婦以及佩文的愚昧、企圖攀附權貴的性格缺點,成功地拆散了靜文與佩文。走投無路的靜文毅然投奔“胡匪”,在襲擊武大人莊園的時候被捕,最終被武大人殺死。在本書中,作者把思想激烈、感情豐富的靜文和愚昧無知、企圖攀附權貴的夏氏一家以及貪婪奸惡的老黎、粗劣丑陋的武大人等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作品以悲劇結尾,就是為了警醒世人要看清這個黑暗的社會。
從小說的思想主題看,作者在講述靜文與佩文的情感及命運糾葛時,透露出的是對夏家夫婦的舊思想、舊觀念及其貪欲的揭露和批判,對佩文在生活中逐漸變得趨名逐利的惋惜和感嘆,對老黎和武大人這些官僚階層利用手中的權力欺壓弱者、為所欲為的控訴,同時更是對以靜文為首的五四青年敢于反抗權貴、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精神的歌頌和贊揚。這就是小說的思想主題,完全符合五四時期批判舊道德、舊觀念,新思想、歌頌新精神的時代思想,具備了現代小說的思想特征。
《香粉夜叉》里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狀和人們的思想狀態。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在當時的社會中形成鮮明的對比。女主人公佩文是一個美麗的在校學生,閱歷不多,心地單純。開始,她一心一意地想著嫁給靜文,但在社會環境和同學、父母的誘導下,逐漸將貪欲、勢利、世俗、忘恩負義的劣性納于一身,展現出那個時代特定的市民階層不擇手段向上爬的心態。她依仗著自己的美貌,為了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投入了武大人的懷抱。她心里對靜文是留有情分的,想著自己跟了武大人后,能給靜文安排個好去處,讓他重新生活。她沒有想到靜文投奔了胡匪,還慘遭殺害。佩文的良心過不去,總是想起慘死的靜文,看到他的影像,覺得是鬼纏身,精神一天不如一天,漸漸地干黃起來。武大人見她容顏變了,便有些厭煩起來,不拿她當回事了。最終的佩文是死是活沒人知道,活著和死了也沒什么分別了。她是深受腐朽社會殘害的典型人物形象。
男主人公靜文與佩文形成鮮明的反差。靜文大約20歲左右,中等身材,白凈皮膚,眉目之間頗帶英氣。他是一個具有新思想的青年學生,對社會的針砭、對愛情的追求、對人生的摯愛、對惡勢力的絕情無不呈現出這個大都市成長起來的具有現代意識的新青年的風采。他有自己的個性追求,崇尚婚姻自由,堅持與惡勢力作斗爭。他是一個敢愛敢恨、愛憎分明的人,仇視那些勢利眼、欺軟怕硬的人。他把當時的社會現狀分析得特別透徹,他將女學生的墮落之事歸結為三個理由:第一是男學生把女學生給耽誤了,沒能給到更好的生活條件和精神寄托;第二是社會的不良風氣;第三是官僚的罪惡。但是,他沒有想到佩文竟然也和那些女學生一樣,不顧多年的感情而投入武大人的懷抱。武大人派老黎成功地拆散了佩文和靜文,導致靜文對佩文一家失去信心,在走投無路后毅然投奔“胡匪”。雖然他的做法很激進,但他是充滿正義感的,他想通過這種方式去抵抗官僚主義給人們造成的傷害??墒牵藗冎浪倪@種行為后,不但沒有為他平反,反而批判他不走正路。他的好朋友劍萍和幾個同學也只是在他被害后為他建了一塊碑,以作祭拜。沒人步靜文的后塵,組織大家反抗官僚的為所欲為。這反映了當時軍閥混戰時期社會的動蕩、人性的慘淡。
武大人在作品中是典型的官僚形象,丑陋、貪婪、好色,濫用職權、圖財害命、喜新厭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一個讓人看一眼就覺得厭惡的人。他相中了美貌的佩文,依仗自己有權有勢,耍了好多手段得到了佩文,又因嫉妒佩文對靜文的關心而把靜文害死。武大人漸漸對佩文失去了耐心,不再寵愛她,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他身上充分體現了當時官僚的專橫霸道。
佩文的父母——夏日中夫婦,是當時社會中典型的農民人物形象,愛財如命,喜攀高枝。他們是有良知的,卻被金錢蒙蔽了雙眼,為過上富足的日子而甘心把女兒賣給武大人做妾。他們也是貪圖名利、享樂的代表,對于靜文投奔胡匪一事,還怪靜文不走正路,沒有一點醒悟之意。知道靜文死后,他們覺得對不起靜文的父母,因而總是把一些事情看成是鬧鬼,其實是心里有愧于魏家。本以為女兒嫁給武大人就能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沒想到天有不側風云,一把火把自己的小窩毀了,把幾年的積蓄燒個精光,被武大人幾個錢打發回鄉去了,不得不又過上以前那種清貧的生活。到了最后,他們也沒有反抗的精神,只是默默地接受這一切。
作品中的多數人物都是懼怕官僚的形象。大家都知道靜文的死是武大人一手造成的,可是沒人敢對武大人做什么,只能拿夏家夫婦和老黎下手,天天不是扔磚頭就是學鬼叫,把兩家鬧得雞犬不寧。夏家夫婦覺悟到造成這個局面的罪魁禍首就是武大人,意識到他的心狠手辣,可是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地承受這一切。這也體現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和軍閥混戰時期人心惶惶的社會狀態。這篇小說從學生角度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無情的抨擊?!拔浯笕恕⒗侠枘切┤耸遣涣嫉膰要剟畛鰜淼?,若沒有武大人的誘惑,他是不會這樣的。但是即使沒有武大人,若是學校里面教育的好,同學里面沒有與人做妾的,她也沒有這種希冀。”小說中的這段話充分反映了作者對當時教育的不滿,即使在今天也有深刻的警示意義。
作品中出現的各色人物能夠代表五四時期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青年學生群體及官僚階層更具有典型性。可以說,這是一部典型的現代白話長篇小說。
《香粉夜叉》所表現出來的形式特征也可以證明它的現代白話小說的屬性。
首先,從小說的外在形式來看,小說已經與傳統小說有了質的差別,不再使用章回體進行敘事,而是用西方現代小說的結構方式將內容分為22章,講述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選取了特定的環境,開篇就介紹了故事發生的地點是沈陽,還介紹了當時的歷史環境,為小說營造了故事發生的大背景。在此之前,穆儒丐創作的長篇小說《梅蘭芳》即為章回體形式。很顯然,《香粉夜叉》的創作已經在結構形式上脫離了古代小說的模式,向現代小說轉型。
其次,從小說使用的語言來看,全篇都是運用白話文進行敘述的,這是新文學的重要標志。五四新文學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反對文言文、使用白話文,這一點成為鑒別新舊小說的一個重要標準。文學家進行新文學創作時,首先要過的就是語言關。穆儒丐之前用文言創作過文學作品,五四新文化的感召使他擺脫了舊文學語言,開始使用白話文進行創作。
再次,從敘事的角度來看,作者極力擺脫傳統小說的影子,不再做一個說書人,而是把自己融入到小說當中,變成一個敘述者,把當時的社會全貌安排在故事情節中,放大了當時的社會狀態和人心悱惻,使小說更有說服力,對人物的描寫比較細膩,并加強了心理描寫,還巧妙地運用了倒敘、插敘等寫作手法,而這些敘事方式都是現代小說所常用的。
從出現時間上看,這部小說是東北現代白話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其對東北現代文壇的貢獻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其作者穆儒丐因而被稱為“東北現代文學的開拓者和建設者”[3]。
[1]王曉恒.東北現代文學的開拓者——穆儒丐研究述評[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4).
[2]高翔.東北現代文學大系·長篇小說卷·導言[C]∥張毓茂.東北現代文學大系·長篇小說卷.沈陽:沈陽出版社,1996.
[3]鐵峰,鄭麗秋.東北現代文學的開拓者與建設者——滿族作家儒丐[J].學習與探索,1993(4).
2015-04-13
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237號)。
王曉恒(1975-),女,吉林農安人,長春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博士,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I207
A
2095-7602(2015)07-0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