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盡千辛萬苦,不遠千里趕回故鄉,只因為那里有溫暖的燈火,守望的爹娘。
外面的世界雖然精彩,卻終究不是自己的家。對那些在外打拼了一年甚至更久的游子們來說,故鄉永遠是最溫暖的地方。
久別的家鄉,是否還是舊時的模樣?記憶中,路燈昏黃,燈光黯淡,冬天的鄉村天寒地凍,與世隔絕。
進村入戶,親人的笑臉、久違的鄉音撲面而來。抬頭看見門前高懸的紅燈籠,滾燙的淚珠一下子就涌出來。
這故鄉的燈火,雖然沒有都市的霓虹燈璀璨耀眼,但卻是游子眼中最溫暖的守望。
終于回家了!絢爛的煙火,火紅的春聯,雀躍的孩子,此刻,所有的辛苦與付出都有了回報。讓家鄉的熱水洗去滿身疲憊、一路風塵,讓故鄉的燈火溫暖漂泊的心。一家人終于能坐在一起包餃子、看春晚了。
照亮回家的路,溫暖歸來的心。為了應對一年一度的“返鄉潮”,為了讓父老鄉親用上舒心電,電網員工早出晚歸立桿架線,冒著嚴寒搶修排險,夜以繼日守護著萬家燈火。
如今,返鄉者印象中的昏黃燈光已成歷史,迎接他們的是溫暖明亮的家園和熱情舒心的供電服務。而這一變化的背后,蘊含著電網員工的責任擔當和辛勤付出。
冰箱、洗衣機,電熱扇、電暖桌,還有電腦、WIFI,如今的故鄉,已今非昔比,讓人難以割舍。
于是在經過內心掙扎與深思熟慮之后,有人說出這樣的心聲:父母在,不遠游,既然電也足了,網也通了,在家鄉一樣能創業致富,干脆我就不走了。與其背井離鄉在外辛苦打拼,不如留下來創業,這樣既能好好守著年邁的爹娘,不再讓爹娘老無所依;又能和孩子在一起,不讓孩子再做留守兒童……
縱使團圓過后還要離開,懷揣夢想遠走他鄉,但只要有爹娘在,有親人在,有老屋在,故鄉的燈火,就永遠溫暖著游子的心窩,凝聚著游子的深情。
因為,葉落總要歸根,終有一天,我們還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