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霞,馬沛勤,鄧隨勝
(運城學院 生命科學系,山西 運城 044000)
運城農村寄宿制學校食宿問題調查研究
郭彩霞,馬沛勤,鄧隨勝
(運城學院 生命科學系,山西 運城 044000)
通過調查運城市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食宿現狀,發現學校宿舍條件差、存在安全隱患、食堂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生活老師等問題。農村寄宿制學校應加大經費投入、建立多樣化的飲食管理、營造宿舍文化氛圍、設立生活老師編制、加強安全教育等相應對策和改進建議,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更好地為廣大寄宿生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食宿環境。
運城市;農村寄宿制學校;食宿問題;建議
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最早提倡興辦寄宿制學校,運城市政府根據國家撤鄉、并鎮、并村的政策形勢,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在各鄉鎮實施興辦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目前,運城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230所,其中小學1108所,初中295所,寄宿制學校占到83.5%。農村寄宿制學校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寄宿制學校學生年齡處在8-13歲之間,24小時都在學校度過,生活上不會照顧自己,情感上對父母的依賴性得不到調整,情緒低落。學校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學校基本設施不完善,食宿建設方面的問題較大,學校在心理輔導、安全衛生管理等方面呈現薄弱環節。筆者對運城市各縣市部分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食宿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提出改進建議,以期引起相關領導部門的重視,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更好地為廣大寄宿生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食宿環境。
2.1 方法
采用自身實踐、問卷調查、個別走訪、文獻查詢、統計分析相結合的分析研究方法。
2.2 自身實踐
筆者利用大四第一個學期(2013年9月—2013年12月)在農村一所初中教育實習半年時間,對部分寄宿制學校的宿舍、食堂、超市等建筑數目及環境進行統計考察;對超市商品的生產日期、貨物來源進行調查;參與衛生檢查,了解食堂衛生狀況、餐具消毒狀況以及食材購買渠道;協同班主任一起檢查學生的生活及衛生情況;了解學生適應學校生活的情況;記錄學校食堂飯菜種類和質量,計算其中營養素含量等。
2.3 個別訪談
筆者走訪運城市部分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如黃村初級中學、化峪初中、新絳希望小學、埝掌中學、新城中學、河底初中、上王中學、南曹中學、渤海中學、稷山縣清河初級中學、永濟縣涑北中學等,了解其食宿狀況。
2.4 問卷調查
回收率:發放問卷68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73.5﹪。
下發范圍:運城市各縣部分寄宿制學校,
通過對收集回來的問卷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和整理,得出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食宿問題如下:
3.1住宿方面
(1) 住宿情況

表1 宿舍人數及床鋪類型
由表1可知,農村寄宿學校的共同特點是住宿條件簡陋。一些學校利用閑置教室、地下室、庫房等充當學生宿舍,3人2鋪、2人1床的現象普遍存在,也有十多個學生住一個大通鋪的情況,有的寄宿制小學還有高低年級學生混住的現象。
(2)宿舍衛生間設置情況

表2 學校宿舍(或樓道)衛生間的設置
由表2可知,運城市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學校宿舍幾乎沒有設置衛生間,衛生間距宿舍較遠,夜間如廁困難,一些學生選擇不喝水或吃一些含水分少的食物來避免夜間上廁所。
(3)冬季取暖情況

表3 宿舍取暖設備
由表3可知,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取暖設備為煤爐的占半數以上,由于存在煤氣中毒的隱患,學校則要求睡前必須熄滅爐火;部分學校雖采用暖氣取暖,但晚間供暖時間短,常有學生深夜被凍醒;有些宿舍窗戶破損、維修不及時等都增加了學生發生感冒的幾率。
(4)生活老師情況

表4 生活教師來源調查
由表4可知,部分學校沒有專職生活老師管理學生的日常起居;部分學校聘任農村家庭婦女作為生活老師,文化素質低、能力不足、安全和責任意識薄弱;還有部分學校生活老師為教師兼職,既要承擔教學任務還要負責學生的生活,精力不足,因此對學生的生活監管和照顧不到位。
(5)學生間相處情況

表5 同學間的相處融洽程度
表5數據顯示,同學間能夠很融洽的相處的人數占到22.4%,相處一般的占到47%,不能友好相處的占到30.6%。造成同學間不能很好相處的原因,一方面是學生的年紀普遍較小,溝通能力差、缺乏協調同學之間關系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學校或老師與學生的溝通較少,不了解學生之間的矛盾,不能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致使學生之間的矛盾不能及時化解,導致矛盾激化,而這一原因,也造成部分學生有了輟學的念頭。
(6)宿舍衛生狀況

表6 宿舍衛生
由6表可知,部分學校宿舍過道有堆放雜物現象,宿舍衛生無專人打掃;部分學校的宿舍過于擁擠,學生睡覺前不洗臉、不洗腳;部分學校沒有浴室,學生在校期間不能洗澡,身上出現虱子、跳蚤等不衛生現象;另外學生的年齡較小,生活自理能力差,自己不會洗衣服,內衣、內褲不能換洗,這對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孩子的身體健康十分不利。
(7)宿舍文化現狀

表7 宿舍文化
表7數據顯示運城農村寄宿制學校宿舍文化單調,寄宿生活不豐富。
(8)宿舍安全設施與管理情況

表8 宿舍安全設施與管理情況
由表8可知,部分農村寄宿制學校宿舍電線、插座老化、學生使用大功率用電器、有個別學生在宿舍玩火等,這說明農村寄宿制學校宿舍管理不到位、宿舍存在安全隱患。
(9)留守兒童情況及適應寄宿制生活情況

表9 學生適應寄宿制生活情況
由表9可知,運城市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占到36.2%,非留守兒童占到63.8%,能夠適應寄宿生活的僅占到23.6%。留守兒童缺乏親情呵護、自控能力差、普遍存在性格缺陷,他們大多由祖父母照看,屬隔代教育,祖孫之間代溝嚴重,思想觀念、生活習慣截然不同,對孫輩的教育老人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老年人大多不會使用手機等現代通訊工具,缺少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3.2 飲食問題
(1)消費“三無”食品情況
造成農村寄宿制學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是學校周邊的商店及小攤上所銷售的各種小食品,外觀色彩鮮艷,實際制作粗糙,相當一部分是“三無”產品和假冒偽劣產品。學生消費小食品調查結果如表10。

表10 “三無”食品的購買情況
表10中的數據顯示:①購買“三無”食品的人數小學生多于初中生。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小學生遠離父母的監督,對“三無”食品的認識不足。②學生大部分都購買過“三無”食品,原因是食品添加的色素和香料等添加劑外觀誘人。
(2)學校食堂飯菜質量

表11 學校食堂飯菜情況
由表11可知,部分農村寄宿制學校食堂飯菜品種單一,營養搭配不合理,有些學校冬季幾乎每天都是土豆和白菜,平時很少能吃到肉和新鮮蔬菜,學生的營養供給無法保障,影響學生正常生長發育。部分學生選擇外出就餐來改善飲食,而學校周邊的小吃攤存在較大的衛生及安全等問題。
(3)學校食堂衛生狀況

表12 食堂衛生情況
表12顯示,部分學校食堂工作制度不健全、衛生狀況不佳:餐具不分離清洗、消毒,炊管人員不按規定體檢,上崗不穿工作服等現象較普遍。
4.1 宿舍條件差
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住宿條件差,表現在:①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宿舍大多是閑置教室、地下室、庫房,這些建筑的建造年代相對較早,大部分是平房,光線不足,門窗老化,也有最近幾年建造的二層樓房,也都是預制板封頂,樓層上多沒有洗漱間和廁所。②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宿舍多是大宿舍,每個宿舍一、二十人,宿舍衛生堪憂,常有異味,早晚洗漱時間比較擁擠,常有不遵守宿舍制度的學生大聲喧嘩。③部分學校冬季取暖設備為火爐,有煤氣中毒的安全隱患;取暖設備為暖氣的學校,夜間送暖時間短。④宿舍線路、插座老化。
較差的住宿條件所帶來的弊端很多。預制板封頂及房舍老化不利于抗震,汶川災難是觸目驚心的;樓層上沒有衛生間給衛生帶來不便;個別學生在宿舍大聲喧嘩,影響學生休息;大宿舍住宿衛生難以保證,常有異味;火爐取暖可能導致燒傷、燙傷[1-3],還可能發生煤氣中毒,宿舍溫度不達標造成學生大面積感冒、凍傷等;消防設施欠缺和線路老化等存在安全隱患。所有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校的教學質量。
4.2 食堂問題較大
對農村寄宿學校來說,食堂飯菜的質量和衛生是較難解決的問題。有些食堂的工作人員在淘米、洗菜時,不能做到干凈衛生;有些學校將食堂承包給個人經營,而承包者為贏利,不愿過多投入;基于同樣原因,校方對食堂管理不力導致食堂軟硬件嚴重不足;部分承包者衛生意識不強或對食品質量安全工作不重視,操作流程不規范,有的甚至沒有獨立的粗加工場所;有的學校食堂無專用水產品洗滌池和餐具洗滌消毒設施,有的學校采購的肉串、半成品豆腐干等提供不出生產單位的衛生許可證,剩菜直接放在涼菜間內未置入冰柜冷藏等等。
4.3 生活老師少且素質低
國家規定,每50名小學生或100名初中生配備一名生活老師,而農村寄宿學校教師編制緊張,很多學校沒有生活老師編制,也沒有相應的后勤人員管理學生的日常起居。
5.1 加大經費投入
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食宿條件差的主要原因是學校資金短缺,辦學經費困難。充足的辦學經費是寄宿制學校發展的物質基礎,各級政府及教育部門應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扶持力度。目前,國家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的資金投入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且資金的分配和使用都是有條件的[4]。國家應出臺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標準,并且依照標準監督各地方政府部門嚴格執行各項政策,確保教育經費落實。國家還應落實寄宿制學校實行的補貼和減免政策,要針對特別的地區加大扶持力度。最后,建議農村寄宿制學校應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改善食宿基礎設施。另外,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應把消防經費納入學校經費的開支計劃,積極落實資金,備齊必備的滅火器材,保障安全通道暢通。校園安全永遠是一件大事,沒有校園的安寧,就不會有教育教學的正常秩序[5-6]。
5.2 設立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活教師編制
生活老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校應為寄宿生聘用有能力、責任心強的生活老師。寄宿制學校肩負著對學生的教育、管理與培養任務,涉及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議當地教育和人事部門從實際出發,根據中小學生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的特點,按照一定比例給寄宿制學校配備專職生活教師,并將其納入財政編制,落實待遇,確保其穩定性。同時,教育主管部門應盡快制定生活教師的素質要求,建設生活教師培訓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有關學生健康、交際、生理、心理發展等方面的培訓,以保證對學生生活、學習與心理進行有效的管理與引導。生活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還應該具有保教結合意識,能夠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時時處處對兒童的健康成長起到表率作用。
5.3 加強安全教育
學校要制定經常性安全教育制度,利用班會、墻報、廣播等途徑定期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電安全、防溺水、冬季取暖安全、預防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等安全教育。在開學初、放假前,結合安全事故發生的特點,做好學生安全教育工作,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5.4 加強餐飲管理
在農村寄宿制學校的飲食方面,應盡可能改善生活條件,減輕學生經濟負擔。對學校食堂,則要求在膳食質量上下工夫,制定食譜,做出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膳食。食堂從業人員必須兩證齊全。食堂要嚴格執行衛生制度、采購驗收制度以及飯菜留驗記錄等制度,嚴禁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食品進入食堂。
5.5 營造濃厚的宿舍文化氛圍
現代教育觀認為,學生宿舍不僅僅是學生休息的地方,更應該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場所。寄宿制學校加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有利于寄宿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自理、自律能力,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宿舍文化建設的好壞,也影響著寄宿制學校的校風、學風建設和宿舍成員的文化素養[7]。學生是宿舍的主人,是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建設的主體。學校應該充分調動寄宿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第一,學校允許學生在業余時間布置自己喜歡的宿舍類型,把宿舍內的生活、學習用品擺放整齊,把在窗、墻壁上亂寫亂畫的清除干凈,讓宿舍看起來美觀、大方。在裝飾宿舍時可以在宿舍墻壁上張貼一些內容健康向上的名人名畫、個人作品等。第二,可以以宿舍為單位選用符合宿舍的文明標語。第三,經常開展宿舍之間的比賽活動,如琴棋書畫比賽、宿舍墻面文化設計比賽等,為寄宿生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8]。
[1] 王成貴.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卷宗,2012(9).
[2] 歐金昌.加大力度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J].廣西教育,2012(10).
[3] 董宏,羅樹明,周華.學校后勤社會化的新探索—思政工作與宿舍管理相結合[J].教育發展研究,2003(6).
[4] 沈平霞.西部農村寄宿制學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西部,2007(18).
[5] 王雪梅等.芻議和諧社會條件下的農村教育立法[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08(4).
[6] 葉敬忠,潘璐.農村小學寄宿制問題及有關政策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8(2).
[7] 李海成.中小學生宿舍存在消防安全問題及對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8).
[8] 楊清溪,趙慧君.當前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反思[J].中國農村教育,2010(4).
【責任編輯 馬 牛】
2015-05-11
山西省教育廳教育規劃項目(GH-12081)
郭彩霞(1991-),女,山西隰縣人,運城學院生命科學系1001班學生。
G459
A
1008-8008(2015)06-00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