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王耀剛
最近,各行各業涌現出的勞模受到不同層面的表彰,他們的先進事跡也被各種活動和多種媒體廣泛宣傳。無論哪種方式的傳播,目的都是為了讓人們將榜樣力量轉化為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覺行動。結合自身感受,筆者認為,學榜樣,須下“硬”功夫。
實干錘煉“硬作風”。全國勞模、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員工王進,為挑戰世界首次±660千伏銀東直流線路帶電作業這一難題,自線路建成之日起,他和同事吃住在訓練場,白天上塔演練,晚上研究方案,如此連續堅持了兩個月,最終獲得成功。可見,實干是干成事業的法寶,是一種好作風、硬作風。倡導實干,就要嚴要求、高標準,始終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抓學習、干事業上,持之以恒、腳踏實地,唯此,我們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創新鍛造“硬本領”。全國勞模、國網河南平頂山供電公司員工朱玉偉,扎根基層35年,用創新屢屢突破技術瓶頸,3項成果填補國內帶電作業工具空白,獲得授權專利26項,他帶領同事開創了全國首次500千伏輸電線路帶電作業先河。創新是一種挑戰,面對新問題,供電員工要敢于打破舊的條條框框,把創新理念滲透到安全生產、電網建設與經營管理等工作中,并落實到每個環節上。創新更需要硬本領,應對挑戰,我們每位員工除了要有敢闖敢干的膽識外,還要善于學習先進經驗,勤于思考自身工作中存在的短板,認真分析研究,不斷總結經驗,在反復學習、實踐中,有效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奉獻鑄就“硬責任”。全國勞模、國網福建周寧縣供電公司員工葉德奕,他不僅勤懇工作,多年春節都沒能在家好好吃過一頓年夜飯,而且熱心公益,從事志愿服務近20年,足跡遍布汶川、玉樹等抗災現場。對于供電員工來說,奉獻是愛國愛企、愛崗敬業的自覺行動,也是一種社會責任。在工作面前,不論職位高低、分工如何,我們只要恪盡職守、主動擔當,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這就是奉獻。可以說,無論何時何地、何種職業,只要我們始終將奉獻視為一種責任,我們就會不斷實現自我價值,贏得更多尊重。
學榜樣,不能搞形式、裝樣子,必須下“硬”功夫,只有勤于實干、善于創新、樂于奉獻,我們才能像勞模那樣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也才能像勞模那樣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