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軍 李亞林 馬金洪 郭召勇(西部鉆探克拉瑪依鉆井公司,新疆克拉瑪依 834009)
準噶爾盆地聚合物驅集成鉆井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余軍 李亞林 馬金洪 郭召勇(西部鉆探克拉瑪依鉆井公司,新疆克拉瑪依 834009)
準噶爾盆地七東1區,多年注水開發,地層壓力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易出現上盤克拉瑪依組地層壓力異常,出現溢流現象,井控難度大;下盤易漏。地層承壓能力低,易發生井漏,垮塌,從而導致卡鉆、遇阻卡、劃眼、復雜和事故時率較高;地層傾角大,斷層井較多,石炭系厚度260米,井斜控制難度大,影響該區塊的鉆井速度。通過精選優化PDC鉆頭選型,穿越侏羅系八道灣底礫巖、白堿灘組至克下,達到平均械鉆速8m/h,實現二開“一趟鉆”工程;綜合應用“PDC+微彎螺桿”“微彎螺桿+MWD”隨鉆糾斜鉆進工藝技術,有效控制三疊系和石炭系井身質量、提速尤為顯著;通過結合實鉆后認真分析研究復雜井段,合理調整鉆井液性能,大大減少井下復雜及卡鉆事故的發生,從而節約工期,實現零事故、提高鉆井速度,形成了七東1區優快鉆井集約化管理,為該區塊和其它區塊實現安全、優質、高效提速提供借鑒和保障。
準噶爾盆地;七東1區;控制復雜;提速
克拉瑪依油田七東1井區是一個四周被斷裂切割成菱形的封閉斷塊油藏,經過多年的持續開發,該區塊的產能建設任務加重,依據2013年克拉瑪依油田七東1區克下組礫巖油藏30萬噸聚合物驅開發部署方案,項目為股份公司重大試驗項目,該區塊的產能建設任務加重,揭開了新疆油田公司二次開發礫巖油藏規模化局面。常規劃化的鉆井方法已經不能滿足七東1區聚合物驅鉆井施工任務的完成,面對嚴峻的提速形勢,鉆井提速工作迫在眉睫,根據通過對七東1井區的地層特性和巖性對比、鉆井難點和優化井下鉆具組合,優選鉆井參數,制定出七東1區聚合物驅提速方案,加強技術集成,有效控制復雜,提高了鉆機月速度,實現區塊“提速提效”目標。
1.1 該區多年注水開發,地層壓力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易出現上盤克拉瑪依組地層壓力異常,出現溢流現象,井控難度大;西山窯煤層易漏易垮塌;八道灣、克拉瑪依組地層易漏失。
1.2 該井區地層傾角大,斷層井較多,石炭系厚度260米,自然造斜性強,部分井地層傾角達到40°,常規鉆具鉆進井斜難以控制。
1.3 斷層井地層巖性可鉆性較差,PDC鉆頭使用受限制。
1.4 完井采用高密度水泥漿返地面,承壓困難,固井質量難以保證。
2.1 集成“PDC+微彎螺桿”“微彎螺桿+MWD”隨鉆鉆具組合
效果:綜合應用“PDC+微彎螺桿”“微彎螺桿+MWD”隨鉆糾斜鉆進工藝技術,有效控制三疊系和石炭系井身質量,達到100%,2013年完成MWD防斜打快技術40口井,累計進尺52865,使用時間11887個小時,平均機械鉆速8m/h。較去年平均機速6.32m/h,提高了26.58%。
2.2 優選鉆頭選型
結論:通過精選優化PDC鉆頭選型MS935T/M5567/ FS2563BGX3,穿越侏羅系八道灣底礫巖、白堿灘組至克下,達到平均械鉆速8m/h,實現二開“一趟鉆”工程。
2.3 集成鉆井提速技術細化
2.3.1 結合七東1區塊的實鉆資料,上部侏羅系易漏,提高上部地層承壓能力,有效解決在同一裸眼段上漏下出的復雜情況,高效控制復雜時率,提速效果顯著,為安全快鉆提供保障。
2.3.2 綜合應用“PDC+微彎螺桿”復合鉆井技術,“微彎螺桿+MWD”隨鉆糾斜鉆進的工藝技術解決地層井斜控制難題。
2.3.3 通過精選PDC鉆頭,選擇適合軟至中硬地層且具有防斜效果的五刀翼PDC鉆頭,二開至八道灣組中部、白堿灘組至克下使用PDC鉆頭,達到平均械鉆速8m/h,實現二開“一趟鉆”工程。
2.3.4 上盤克拉瑪依組地層壓力異常,且鉆井中多次發生油氣浸,因此,該區鉆井時必須認真復核實際地層壓力,合理控制鉆井液密度。加強座崗制度的落實,特別是重點地層、重點時段的座崗觀察。
2.3.5 重點加強泥漿的監控和管理。鉆進中適當保持一定的坂土含量,增強鉆井液的抑制能力及護壁性,保持鉆井液有良好的流變性,防塌性;鉆井中可在膠液中加入凝膠,提高鉆井液的防漏能力。。
2.3.6 長壽命螺桿、個性化鉆頭、高壓噴射等鉆井提速綜合集成技術。
2.3.7 優選承壓方式。與固井施工方積極溝通,帶堵漏劑承壓無法滿足固井條件。
2.4 堵漏技術措施
2.4.1 鉆進中,發生完全矢返性井漏,一邊上提5柱鉆具,井眼暢通無阻卡,一邊將堵漏漿配好后,將鉆具下至距井底20m處,然后泵入堵漏漿堵漏。
2.4.2 堵漏基漿采用回收泥漿加工廠輕漿,保證基漿有較高的坂含。
2.4.3 漏失速度為10-45m3/h時,一次配制橋堵漿40-60m3,加Φ3mm以內核桃殼8%-10%,綜合堵漏劑2%-3%,于漏層泵入堵漏鉆井液,循環觀察鉆井液有無漏失。無漏失,繼續鉆進;若有滲透性漏失,提鉆至安全井段靜止,灌漿觀察井口液面,如無漏失,分段洗井到底,恢復鉆進。
2.4.4 漏失速度大于45m3/h至井口不返時,一次配制橋堵漿60m3以上,加Φ3mm-Φ8mm核桃殼5%-8%、Φ3mm以內核桃殼2%-3%、綜合堵漏劑2%-3%,橋堵漿密度與井漿相同,于漏層泵入堵漏鉆井液,上提鉆具至安全井段靜止,灌漿觀察井口液面。如繼續漏失可調整堵漏材料比例繼續進行堵漏,操作方法同上。橋塞堵漏兩次無效后,采用注灰堵漏。
2.5 防塌復雜控制技術措施
2.5.1 使用合理的鉆井液密度,防止井壁垮塌。
2.5.2 保持鉆井液性能穩定,主要是控制好鉆井液流變性以及失水小于等于5ml。
2.5.3 進入西山窯組地層前,注重鉆井液的封堵造壁能力,鉆井液中加入封堵造壁材料陽離子乳化瀝青和SMP-1并且保持鉆井液中的坂含在40g/L,增強鉆井液的封堵造壁、護壁能力,防止西山窯組、八道灣組的煤層垮塌、掉塊。
2.5.4 八道灣以上地層采用低坂含、高濃度聚合物膠液維護處理,充分利用聚合物不分散鉆井液的抑制性來抑制地層造漿,實現井壁穩定。
3.1 通過實施集成鉆井提速技術的應用,到達了降本增效,節省工期,提速顯著的目的。七東1區聚合物驅共開鉆直井53口,完井53口,平均完鉆井深1271米,平均機械鉆速達到7.08米/小時,平均鉆機月速2638.36米/臺月,比該區塊目標月速度2432.66米/臺月提高了8.5%,口井平均工期14.4天,與目標工期15.7天相比,口井節約工期1.3天,該區塊累計節約工期53口井*1.3天=68.9天;
3.2 集成鉆井技術措施助推了七東1區塊的規模化鉆井施工提速,并從完鉆效果得到了有效結果;
3.3 精選PDC鉆頭,選擇適合軟至中硬地層且具有防斜效果的五刀翼PDC鉆頭,是實現二開“一趟鉆”工程的關鍵;
3.4 二開綜合應用“PDC+微彎螺桿”復合鉆井技術,“微彎螺桿+MWD”隨鉆糾斜鉆進工藝技術及保證了井身質量,也是提高該區塊鉆井速度的有力保障;
3.5 制定出七東1區聚合物驅提速方案,加強技術集成,有效控制復雜,提高了鉆機月速度,實現區塊“提速提效”目標,2013年克拉瑪依鉆井公司規模化完成七東1區開發井81口。
3.6 實現高效控制復雜和零事故,Ⅲ型直井鉆機月速度2638.36m/臺月與2012年鉆機月速度2316.82m/臺月相比,平均提速13.88%,定向井鉆機月速度2685.36m/臺月與2012鉆機月速度2316.82m/臺月相比,平均提速達到15.91%。
[1]陳養龍,魏風勇,等.螺桿加PDC鉆頭復合鉆進技術[J].斷塊油氣田,2002,9(4):57-60.
[2]張東海.防漏堵漏綜合技術的應用[J].江漢石油科技,2005,15(2):34-36.
[3]T71XXX井鉆井標準設計[S].
[4]鄢捷年.鉆井液工藝學.石油大學出版社,2001.
[5]李子成,張希柱.碳酸根離子對鉆井液的預防及處理.石油鉆采工藝,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