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雪梅(上海市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3)
論石化行業近十年對外環境影響的變化
冷雪梅(上海市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3)
石油化工行業是我國工業的主要支柱,也是國家一直大力扶植的產業,對我國國民經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石化行業在我國工業中的地位和作用無可替代。例如,2014年石油和化學工業主營收入達到14.4萬億元,增幅達到8.0%,是我國GDP的重要來源。與此同時,污染嚴重、高風險也是這個行業的代名詞。提到這個行業,給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近十年,隨著科技進步、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石化行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對外環境的影響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政府從行業布局、環境風險管控出發,企業從降低生產成本的經濟利益出發,都從不同層面提倡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減少污染物排放,從而對外環境的影響較十年前有了很大改觀。本文以近十年石化行業的排污來闡述石化行業對外環境的影響變化,并對未來石化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方向進行展望。
石油化工 ;環境保護;環境影響
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資源和能源,我們一天都離不開電、天然氣等基本能源形態,石油化工產業正是能源產業的龍頭。近十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石化行業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而高污染、高能耗依然是石化行業留給人們的印象。但也必須看到,近十年隨著科技的進步,石化行業的排污是逐步減少的,為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衛藍天行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1.1環境污染
水污染:在各石化行業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含硫、酚、氰、苯、醇、醚、醛、酮等其中的一種或多種化合物的廢水。廢水所含成分越多,越難以處理。若不加以循環利用,污染治理,直接排放就會造成嚴重的污染,給地表水、土壤、地下水帶來難以磨滅的危害。
大氣污染:石化行業的生產原輔材料較多,生產過程中化學反應較多。這些污染物大部分具有毒性、惡臭等特征,若不加以治理直接排放,將對人體健康及周邊環境帶來一定的傷害。
土壤污染:石化行業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跑、冒、滴、漏,會有大量的廢棄物產生,如各種有機物、無機物、聚合物、重金屬、石油烴等,若不加以防范、集中收集處置,將對土壤、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十分嚴重,甚至需要花費上百年的時間才能自然降解完。
1.2布局不合理
石化行業在生產等一系列過程中所用到的原材料多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物質,若管理不當,可能會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若發生事故,將產生大范圍的人員傷亡。故此,石化行業整體布局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仍有一部分石化企業甚至化工園區因為各種原因距離生態敏感地區較近。這種不合理的布局加劇了周邊環境、人群與產業發展間的矛盾。例如,某化工園區周邊2km外即為人群密集的居民區。十年前園區可以落戶生產的企業,如今即便產業升級可能也無法落戶。因為隨著環保法律法規的更新、環境影響評價系統的完善及公眾環保意識的加強,只要企業有廢氣排放,影響范圍將會影響到居民區,公眾就會反對企業建設,從而限制了這些企業的發展。
1.3從業人員素質差,防范制度不健全
石化行業的排污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從石化行業發生的事故比例來看,從業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不高、對儀器的操作不當是造成事故污染的主要的原因。由于每個企業制度的制定、落實程度不同,導致對事故風險的掌控能力有強有弱,從而也間接導致了大部分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2.1十年前的“舊貌
雖然經濟與環境協調有序發展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2006年之間僅有40項環保標準發布,2006年—2015年之間有258項環保標準發布。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石油化工建設項目》是我國較早發布的國家環境保護行業標準之一。雖然如此,行業準入門檻相對較低,一方面因生產技術所限,清潔生產水平不高,能源利用率低,三廢排放量較大;一方面部分企業逃避環保監管,違法排放,對周邊乃至全國的環境均造成了污染。
2.2十年后的“新顏”
我國在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已將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已經從黑色發展轉變為綠色發展,從傳統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轉變為著力推動綠色現代化進程,采用綠色技術,保護環境,促進石化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經過近十年的不懈奮斗,我國石化行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綠色技術的應用越發的廣泛,原料綠色化采用無毒無害的原料代替了原來的劇毒原料,例如在制備碳酸二甲酯時,利用一氧化碳和甲醇等原料代替的傳統劇毒的光氣;我國化學反應綠色化也已取得一些成果,實現了廢物的零排放;催化劑和溶劑綠色化使用無毒無害的催化劑例如Y型分子篩取代了傳統的有毒催化劑。從這些環節上運用綠色技術,有效的保護了環境,從源頭上降低了排污,促進了石化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廢水的處理,我國加強了水的重復利用,建立了完善的排污系統,做好“清污分流”與“污污分流”,在做好預處理的同時,對末端的廢水也要進行集中處理,使廢水的排放符合標準。對于廢氣,我們利用克勞斯反應機理使含硫氣體和污水中的硫轉化成了硫磺,繼續進行脫硫,同時,采用高煙囪擴散,正確選擇其高度和出口內徑,使廢氣有序的排放到高空,向更大的范圍擴散、稀釋,從而緩解了大氣污染。針對固體廢棄物,我們使用硫酸將堿渣酸化且對環烷酸及粗粉等物質進行相應的回收,從而使固體廢棄物得到有效的治理。
技術上的革新需要管理和監管的支持,我國石化產業不斷完善環境監理與監管,通過過硬的技術與先進的儀器,對石化產業的各項環節進行指導與監理。為從源頭上治理污染,保護環境。
雖然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重視,但由于我國環境管理的基礎比較薄弱,資金投入力度上還不夠大,致使石化行業的污染排放與公眾的期望存在較大差距。例如我國石油的利用率仍舊較低,潔凈程度低,急需技術轉型。部分不進行產業升級,仍沿用落后生產技術等。這就需要國家加強環保監察力度,倒逼石化企業技術革新,降低排污。
石化作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同時也是極易對環境產生污染的產業,我國一直十分重視石化產業的環保問題。上一個十年,上述問題得到了一定的解決,我們也取得一個個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未來我們仍舊任重道遠。運用技術革新、公眾監督使能源和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利用率,進一步減少廢水、廢氣、廢物的排出。同時,要對不合理的工業布局進行調整,革新核心技術,優化產業結構,制定合理措施,對石化污染進行治理,保證其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針對這些問題,我國提出了一些新的舉措,改善環境,消滅污染。
3.1進行技術革新,推廣清潔生產
石化行業在自身減排和帶動環保產業發展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國家節能環保相關鼓勵政策的推行,企業有動力也有能力進行技術革新。比如硫酸生產時繼續堅持“兩吸兩轉”的工藝,淘汰水洗流程,使生產過程更為清潔。石化的過程涉及大量的化學反應,由于技術所限,很多化學反應無法進行完全,從而產生大量的廢物,使環境遭受到巨大打擊,技術革新勢在必行。有學者提出原子經濟性理念:在化學反應中,使所有參加反應的物質全部轉化為產物,從而保證了原料的利用率,而不產生廢物,做到零排放。這一技術是后十年內需要攻克的難點,當然,也要充分考慮到石化生產的需要,節約成本,保護環境。
3.2加速尋找燃料替代物,降低污染
當今世界,什么都離不開能源,能源離不開石油,所以說石化產業扼住了經濟的命脈,但是,石化在發展的過程中,雖然減小了污染的排放,減輕了環境的污染,但是有毒物質的產生是無法避免的,環境仍舊在進一步惡化,環保紅燈尚未解除,而尋找更加清潔的新型能源則成為一個頗有前景的方向。國家“十二五”規劃已經明確地把生物質能源寫進了發展綱要,并且明確表示,生物質能源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質能是人類最古老的能源,不管是秸稈還是樹枝都是生物質能,這些能源污染低,應用潛力高,是很有發展前景的能源。同時,我國科學家們已經著眼于其他資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種更加清潔的燃料被推出,從根源上解決環境問題,推動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3.3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石化產業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應逐步清除生態敏感區內污染企業,優化產業布局,加強上下游行業的聯動,盡最大能力降低污染排放。同時,應加大培養從業人員,提高其專業素質,對設備的操作更加嫻熟,了解更加深刻,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從而保護了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并間接防止了污染,保護了環境。
3.4加強環境監理、監察,為環保事業保駕護航
環境監理是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即對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過程監督管理,確保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各項環境保護工程落到實處,是早期的環境監察。環境監察是由環保主管部門依據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來實施執法。隨著我國加大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對破壞環境行為的“零容忍 ”,未來留存的的石化行業必將是環保、收益雙盈利的企業。
當今世界是追求環保的世界,是追求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世界,作為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石化行業更應該當仁不讓的扛起環保的大旗,走在各行業的前列。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充分貫徹科學發展觀,推進產業綠色化,石化行業要抓住機遇,積極革新技術,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清潔化水平,樹立循環經濟的理念。
[1]張家仁.石油石化環境保護技術[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6:230-239.
[2]楊波,戴兵.石化行業產業政策與污染物排放特征探析[J].化工進展,2009,28.
[3]詹鯤.中國石化集團的發展與環境保護戰略[C].//九寨天堂國際環境論壇,2005.
[4]趙林.淺談我國石化行業的環保現狀及治理技術[J].化工管理,2014,(3).DOI:10.3969/j.issn.1008-4800.2014.03.195.
[5]張志強,石曉翠.對石化工程進行環境監理的思考[J].石油工程建設,2007,33(5):58-61.DOI:10.3969/ j.issn.1001-2206.2007.05.019.
[6]王世娟.加強環境保護促進石油石化企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石化標準2007(2):23-24.
[7]孫樂,張京宇,潔白.石油煉制業污染防治與清潔生產[J].內蒙古環境科學,2009,21(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