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其軍(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測井公司,遼寧盤錦124000)
試論剩余油飽和度測井技術發展趨勢
徐其軍(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測井公司,遼寧盤錦124000)
目前我國多數油田都已進入開發后期,絕大部分老油田都已經處于高含水期。“認識剩余油,開采剩余油”是高含水期油田開發與調整的研究內容,要比處于低、中含水期的油田難度大。因為我國注水油田的開發與調整經歷了許多年,地下油、氣、水分布的情況又十分復雜,所以確定剩余油的分布現狀及其飽和度的規律是研究的重點也是難點,但這又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十分有意義的問題。本文概括了目前國內外研究剩余油飽和度測井技術的幾種常用的方法,為工作人員提供了理論幫助,并對剩余油飽和度測井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
剩余油飽和度;測井技術;發展趨勢
剩余油飽和度是指殘余油在巖石孔隙中所占體積的百分數。剩余油或殘余油是指隨著油田開發,油層能量會逐漸減少,就出現了即便是經過注水還會在地層中存在著的原油,這些尚未驅盡的油就是剩余油或殘余油。嚴格地講,將剩余油飽和度當作是殘余油飽和度,只有當剩留在孔隙內的油變成不可流動狀態時才是正確的,因為剩余油飽和度主要指未被注水所波及的死油區內的原油,這些油如能被水驅掃、波及,它是可以被采出一部分的,而并非都是處于束縛狀態。
用來測量剩余油飽和度的辦法數不勝數,其中測井以其低廉的投入和高度的精準度而成為了重中之重的方法。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剩于油飽和度測井技術,尤其是應用有水層剩于油飽和度測井的新技術,以及井間剩于油測井技術的應用在現在社會就顯得特別重要。
1.核測井
核測井是一種核地球物理方法,是指井中測量應用到的核技術,根據巖石及其孔洞流體的核物理特性,考察井的地質剖面、石油、天然氣、以及金屬和非金屬礦藏,以便于鉆研石油地質和油田開發,又稱放射性測井。
信息的采集和處理是核技術測試和分析的關鍵。核測井信息的采集和處理可分為信息收集處理和使用剖析處理兩個方面。使用測井過程中的儀器對核測井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和記錄的過程是核測井信息收集處理過程。一般情況下,核測井是把核物理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并經過濾波、降噪、模數轉換等一系列的信息處理方式把信息轉化成計算機可辨認的數字信號。
在資源的開發與地質勘察中,核測井主要利用人工輻射與井孔隙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的各種效應,來取得井下地層關于物理特性與技術參數規格的各種數據,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核測井是一種很科學先進的物理測井手段。目前這種測井技術已發揮其優勢在石油、煤炭以及水資源的勘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電法測井
所謂電法測井,就是利用地層的電特性來研究地層的測井方法。地層的電特性,首先我們就想到了地層的電導率、電阻率和介電常數等等。電法測井的所有儀器,無非就是為了測量這些數據而設計的儀器。為什么就會有這么多種類的電法測井儀器呢?這是因為決定地層電阻率、電導率、介電常數等參數的因素太多,而測量信息的非地層因素干擾也多,造成了一題多解的困難。
3.聲波測井
我們先來看看那聲波的特性,聲波傳播時的速度、幅度及頻率取決于不同的介質,介質不同,其聲學特性也不相同。利用巖石的這些聲學特性來鉆研鉆井的地質剖面特點,判斷固井質量好壞的測井方法就是聲波測井。
研究數據表明,想要利用聲波測井這種方法來確定剩余油飽和度,首先需要的就是建立數據庫,收集巖石孔隙、礦物、油和水的系數信息,并要為每一種不同的巖石類型創建巖石模型。此外,還應測量原油體積和彈性特點以及原油組分信息,這樣是為了滿足測井資料處理上的需要,更進一步確定信息的精確度。
提高效率的核心是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佳的經濟效果,這已成為當前發展的新趨勢。對于具有一定地質—物理性質和開發條件的具體油田來說,在最有利的經濟指標情況下選擇最合適的方法使得開采水平顯著提高。
其次還要綜合學科優勢,探索新的方法。因為關于剩余油飽和度的研究在國內還很少,僅憑單一學科來鉆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關于剩余油飽和度的研究,目前己經與多種學科的理論、技術方法優勢相結合,綜合地運用地質學、物理學以及應用數學等專業學科的理論知識,在一高新科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種工具來研究新的方法。目前油田開發地質學家的首要任務還離不開揭示剩余油飽和度的形成因素、形成特點以及分布規律。
以我國注水開發油田目前的現狀來看,其儲量占總儲量的五分之四以上,是世界上注水開發油田所占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但實際上由于各油田存在不同的地質特征,也因地制宜地選用了測井方法來計算剩余油飽和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不同的效果。但總體就經濟和準確性說來,目前還缺乏一套精準的測量剩余油飽和度的方法。
[1]王文祥.剩余油測井[Z].石油經濟和信息中心,2011.(012).
[2]趙培華.中國油田開發水淹層測井技術[A].剩余油飽和度測井評價新技術[C].石油工業出版社,2013.(04-18).
[3]姜文達.剩余油飽和度測井評價新技術[C].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23).
[4]赴俄剩余油飽和度測井技術考察綜合報告[R].赴俄剩余油飽和度測井技術考察,2012.(18-45).
[5]張付明.套管井剩余油飽和度測井新技術[J].測井技術,2013增刊.(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