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力文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 400031)
高校綜合考勤系統設計與展望
羅力文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400031)
此文針對高校考勤系統存在的短板結合目前流行的智能移動平臺設計了一套更為便捷和更適用的考勤系統。此考勤系統采用瀏覽器/服務器和客戶端/服務器混合架構,應用了通用的智能移動平臺數據交換、無線網絡、數據加密和二維碼技術實現跨平臺并適應高校環境下的考勤任務。
高校考勤系統;瀏覽器;服務器;數據交換
當前很多高校考勤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1.1處理辦法不同
在目前國內很多高校考勤主要采用原始點名法或是借助計算機軟件和網絡來實現的方法。
1.2面向對象有別
一個主要考查對象是學生;另一個主要考查對象是教職工。
1.3采用方式不同
目前現有的考勤系統采用的操作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3.1手工簽錄
采用此種方式其實和最原始的點名考勤在效率上并沒有太大的改進,只是對于后期數據統計分析上提供了便利。
1.3.2專用設備考勤
此種方式需要為所有人都配置身份信息標識,為所有可能的使用者配備讀取設備,還要為之配套相關的軟硬件以及網絡環境。如果采用此種方式只是為了考勤就有可能出現得不償失的結果。
1.3.3通用設備考勤
此種方式主要采用流行的智能移動終端設備配合專用軟件實現。此種方式只需要在設備中安裝考勤軟件并且網絡暢通的情況下即可實現考勤,還可以解決很大一筆資金。
2.1用戶角色分析
在高校中使用考勤系統的主要有四個角色。其中第一是教師;第二角色就是學生;第三是學校內職能部門;第四角色是系統管理員。
2.2應用場景分析
高校中考勤系統的應用場景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
2.2.1學生課堂與考試考勤
此場景中,系統要在限定的較短時間內完成對本堂課或本堂考試學生身份驗證和考勤。
2.2.2學生活動考勤
此場景中,系統要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對參加本次活動學生身份驗證和考勤。
2.2.3教職工日常考勤
此場景中,考勤系統要能準確的記錄教職工日常工作考勤。
2.2.4教職工會議與活動考勤
此場景中,系統要能在限定的較短時間內完成對參加本次會議或者活動的教職工身份驗證和考勤。
2.3考勤方式
目前考勤系統存在的三種考勤方式中投入最少、見效最快的是文中提到的第三種通用移動智能平臺配合專用軟件來實現。采用此方式關鍵是通用移動智能平臺軟件的設計。
3.1系統架構
從需求分析可以得出為了更方便和快速的部署考勤方式采用通用智能移動終端配合專用軟件實現,因此系統主要采用瀏覽器/服務器架構和服務器/客戶端架構混合模式。瀏覽器/服務器架構應用于系統管理查詢等;在服務器與通用移動智能平臺之間則采用服務器/客戶端架構。
3.2系統運行環境
3.2.1服務器
筆者所在學校規模在兩萬人,服務器操作系統選用的是微軟Windows Server,數據庫選中的是微軟SQL Server。這樣的選擇是基于學校的實際情況和開發經驗而定的。筆者學校這樣的規模使用考勤系統的并發量不會太高,因此采用微軟平臺已經足夠了,更大規模的學校可以考慮采用Linux加Oracle的組合。
3.2.2電腦客戶端
IE9及以上版本,兼容WebKit瀏覽器核心,Chrome瀏覽器。
3.2.3移動智能平臺
支持Android 4.0及以上版本,iOS 8及以上版本。
3.2.4開發平臺
開發平臺選用微軟Visual Studio,谷歌Android Studio,蘋果Xcode。
3.3功能模塊設計
3.3.1系統管理模塊
此模塊主要包括系統設置、權限管理、基礎數據維護。
3.3.2事務管理模塊
此模塊主要負責考勤任務的創建和管理。
3.3.3數據交換模塊
此模塊主要負責移動智能平臺與服務器之間的數據轉換。由于移動智能平臺自身系統的限制,它與服務器之間的數據通信不如普通計算機與服務器之間那么方便,所以本系統中移動智能平臺與服務器之間的數據通信采用的是簡單對象訪問(SOAP)協議。將移動智能平臺和服務器之間傳輸的信息內容進行捆綁與解綁操作。
3.3.4移動客戶端
兼容目前主流平臺谷歌安卓和蘋果iOS。數據通過無線網絡與服務器之間采用簡單對象訪問(SOAP)協議進行通信。客戶端不分角色,登錄后自動判斷并在功能選擇界面自動呈現可用功能。考勤主要操作在客戶端中能基本完成,考勤采用二維碼/條形碼掃描方式實現。
3.3.5統計查詢模塊
此模塊包括以下功能:學生及教職工信息查詢、考勤情況查詢、匯總統計、明細統計、分類型統計、交叉統計。
3.3.6安全模塊
系統中移動智能平臺與服務器之前進行數據通信主要采用的是無線網絡,并且校園無線網絡很多都是不加密。因此,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下數據安全就非常重要。安全模塊就負責對所傳數據進行加密、解密和認證。
現今大數據及其應用是未來的趨勢,作者所在的學校已經計劃在智慧化校園建設中加入大數據分析。將來本系統中的數據加上學生校內消費數據、上網行為數據、手機定位數據、宿管門禁數據、課程成績數據等,再配合不同的數據模型就可以對學生的成績、身體及精神狀況等作出預警。對于教職工,本系統的數據加上教職工科研信息數據、工資收入數據等,配合不同的數據模型就可以在教職工職務升遷任免、工作狀態判斷等方面提供參考。
[1]蔣力,李艷.高校學生考勤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年18期.
[2]凌亞群.基于模糊理論的高等學校教師考勤管理[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10期.
[3]喬雪.基于移動應用的校訊通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山東大學.2015年.
TP311.52
A
1003-5168(2015)-1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