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強 Yu Qiang
即 景(外五首)
◎俞強 Yu Qiang
風吹到了面部
無垠的藍
伸到海或山的那邊
樹在街頭,僅動了一下枝葉
藍,沒有居民證
風,沒有國度和季節。
兄與弟,像童年一樣行走
在風與藍之間
并非無跡可尋
時光最無情
也最博愛
同樣的天空和藍
不一樣的心情
是什么在一點點的深藏?
物候與滄桑
可以改變時尚
沒有絲毫更改達蓬山的形狀
就像從南洋前來探親的游子
在家鄉咀嚼
一節一節削皮的甘蔗
無形的苦,隱匿
是為了擠出更多的甜
樹依然在出發地
風,已吹到很遠的地方
遠到幾乎忘了家鄉的云
仍然無法挪動
根半寸
藍,因淡淡的忘而更監
我在夜色籠罩的
樹木與空隙之間
尋找,不是尋找熱電廠的煙囪
而是教堂的尖頂
此時路途靜寂,小窗黑著
沒有信徒,沒有贊美詩
我在對蕓蕓眾生的悲憫
與滾滾的塵囂里
尋找,不是尋找教堂的尖頂
而是天際的星星
破棉絮般的云層
稀釋了光芒的亮度
在曠野上布下輕浮的陰影
我在城郊的結合部
尋找,不是尋找天際的星星
而是你的眼睛
沒有你眼睛里的
明媚與情意
世界就會是一片敵意
我多么黯淡與喑啞
就像一根冬天的樹枝
被所有的葉子擯棄
周圍的夜
在樹林一團團的影子里
演繹地獄與天堂之間的陷阱
令人想起邂逅三只野獸的旅程
朦朧中的尖頂,星星
還有你的眼睛
越來越遠
夜色,一層層包裹和相隨
因為寂廖與隱忍
竟變得如此親近
靜默中,一根樹枝
被冬天折斷
“咔嚓”一聲
誰聽見?
是雪,還是內心的黑夜
無形的容器
與虛無的抵牾中
發生破裂
“砰”的一聲
誰聽見?
比瓷質或玻璃更
無辜的碎片
堆積成山
不要熟視無睹
不要勉強的拼湊
在什么地方
安置這些聲音?
與眼中的光一起亮起來
還原成一顆心的圖案
樹枝依然聳峙
挺住雪與寒氣的重壓
容器,經受了虛無的敲擊
更加圓融,清澈,生氣蕩漾
以無形的方式
注滿對時光的贊美
誰也沒有見過這枚蜻蜓
樹枝很纖細
這枚蜻蜓真的停過
當你的目光靠近時
蜻蜓確實不在那兒
它早已飛走了
留下的不是樹枝
而是一張照片
可以撕掉這張照片
無法消除那段時間
可以折去這根樹枝
難以擊碎那個充滿陽光和寧靜的
天空:
那個早晨,一枚蜻蜓
剛剛飛來,
帶著植物和自由的氣息
像一種不容褻瀆的尊嚴
飛得很高,很陡
振翅的顫音
一直停在哪兒
剛開始的時候
無法避開這段路
不得不走
后來
在重復的往還與忍耐中
慢慢習慣
現在
深入其中的逼仄與丑陋
竟滿心喜歡
在上林湖,
目力無法企及,水底,
大面積的,全方位的
破碎,囤積,一塊瓷片,沉淪
無法回到瓷器,烈焰之吻
或泥土的長眠
一壇燒酒,晃動
無法回到稻米
發酵之前,稚嫩,
蒼白或混沌。
龍丞驛,生與死的較量
瀕臨絕境
是最接近光的時刻,契機!
就像一只瓷器,在烈焰中,抽搐,成形。
在將黑暗擠出呼吸之前,
忍受孤獨的煎熬,
直面扭曲與皴裂的考驗
但不會哭泣!
釉:當水,泥,火,
在黑暗的匣缽中,一起碰撞,糾結,相互滲透,
將疼痛以完美的形式
凝結成喑啞的叫喊
當人與時光相遇,
進入永恒的車廂
一切的喻體,或異己的敵視
顯得膚淺與多余
發自內心的,能量!
超越一切的阻礙,漠然或瘞埋
解構真實與虛幻,對立
躺在水底的,留在身后的,
不過是
時光脫下的
一片片的,痂與瘢
除了深度嬗變的光------
這片土地釀制的秘色
物的軌跡
難以重溫也無法復原
"一朵花從心里
明亮起來的過程"
在塵世,道比器的面容
更容易漫漶,耐垢,顛覆
一旦蘇醒,卻沒有什么力量
可以傷及
或者將它擊碎
俞強,男,1966年生于浙江慈溪。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長三角文學》(文匯出版社出版)主編。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詩刊》、《十月》、《青年文學》、《上海文學》等刊物。曾獲“十月詩歌獎”、浙江省2009-2011年度優秀文學作品獎。詩作入選幾十種詩歌選本。已出版詩集《大地之舷》、《食指與拇指》、《鐘形歲月》、《舊痕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