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榮 李健(蘭州石化公司化工儲運廠,甘肅 蘭州 730060)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明顯,我國為了實現與國際接軌,積極改革經濟體制,使得我國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現代勞動關系更加趨近多樣化。近些年社會勞動關系日益復雜,經濟體制改革更打破了原有的一體化利益格局,導致了利益群體之間矛盾沖突不斷。工會是勞動關系矛盾的產物,維權是工會組織存在的社會價值,工會職責就是維權。修改后的《工會法》明確規定了工會的維權職能。新形勢下工會組織必須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維權觀,將維權職能落到實處。
工會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發組織的社會團體。這個共同利益團體諸如為同一雇主工作的員工等等。工會組織成立的主要意圖是:可以與雇主談判工資薪水、工作時間、工作條件、維護職工權益等等[1]。工會組織起源于西方工業革命時期,在工業革命時期很多農民離開了家鄉和賴以生存的土地,選擇進入城市為工廠雇主打工,但往往工人受到的待遇都非常差,不僅工資低廉,工作環境也十分惡劣。這種環境背景下,單個打工者是無法也無力與雇主進行談判的,從而誘發工潮的產生,這最終導致了工會組織的誕生。比較典型的例子是一九零零年美國瓊斯夫人所領導的工會運動。最初,工會被很多國家認定為非法組織,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當局政府長期對工會組織進行嚴肅處理,甚至將組織者處以死刑[2]。但盡管如此,工會組織依然以各種形式存在,并逐漸獲得了政治權利,工會組織漸漸被合法化。工會組織的存在催生了各國勞動法及工會法的誕生。一九九二年我國頒布了《中國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并于二零零一年進行了修訂。《工會法》對我國政治、經濟、社會都產生著巨大影響,新《工會法》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要求,對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新《工會法》規定,“中華全國總工會及各級工會代表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并明確指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通過對工會法的分析不難看出,新《工會法》進一步強調了工會的維權職能。工會是解決勞動關系矛盾的重要手段,加強工會建設意義重大。下面通過幾點來分析新形勢下加強工會維權的建議。
勞動者長期以來一直都屬于弱勢群體,很多勞動者無法也無力保護自身權益。工會的出現改善了這種局面,工會是職工心聲和權益的表達者。因此,工會面對新形勢,必須堅持以職工為本的原則,全面履行職責,突出工會組織自身維權職能,積極幫助職工維護合法權益,樹立主動維權、依法維權的維權觀念[3]。工會應不斷強化自身責任感,主動去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應對措施,為企業發展,社會經濟建設出力,確保工會職能的實現和落實。
想要使工會職能實現最大化發揮,工會可通過整合資源來實現,資源整合是使有效的資源發揮最大的“光”和“熱”的主要途徑。這樣才能夠為職工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服務。工會應加強與企業內部職能部門的配合與聯系,利用黨組織核心號召的優勢,提高工會在企業內部地位,為工會維權工作開展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工會應強化自身已有資源,加強工會管理和建設。
工會維權工作開展中要視企業實際情況積極為職工爭取更多的利益。對維護環境較好的企業,遵循“互利共贏、和諧發展”的維權原則和理念,不能激化勞動關系矛盾。應為企業發展和職工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創新新型勞動關系,有效化解勞動關系矛盾,力爭雙贏的職工利益制度和維權環境的同時積極爭取更多更好向職工傾斜的利益制度,實現職工能更多的分享企業發展所帶來的價值成果。如果企業維護環境較為惡劣,工會則應依法維護負起工會職責,以法律為依據,借助企業外部力量進行維權,保障職工合法權益,發揮工會維權職能和作用。
在經濟發展中,工會是不可或缺的,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工會為職工維權責無旁貸,為了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穩定和健康發展,工會維權必不可少,工會必須堅持履行維權職能,積極提高工會干部基本素質,強化工會干部轉業知識和法律意識,為工會維權創造有利條件。工會維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工會是改善我國勞動關系矛盾的核心力量,加強工會建設勢在必行。
[1]周墨菁.新形勢下工會維權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湖北商務學院,2012,13(11):119-124.
[2]李志搏.淺析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工會維權工作[J].江蘇電子商務學院,2011,11(14):132-136.
[3]方天龍.新形勢下加強工會維權職能的思考[J].成都工商學院,2010,13(11):12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