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晟, 陳玉剛, 賴良俊, 宋隨弟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城市主干道跨鐵路橋方案設計
譚 晟, 陳玉剛, 賴良俊, 宋隨弟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根據鄭州市主干道長江路跨鐵路橋橋址區域現狀及規劃等概況,提出了三種方案進行設計。綜合比較了三種方案的優缺點,最終決定采用鋼-混結合梁斜拉橋方案,為類似項目橋梁方案設計提供參考。
橋梁; 方案; 設計
長江路跨鐵路橋位于鄭州市南部的金水管城片區,跨越京廣鐵路干線和鄭州客技站。本橋梁為城市主干道,建成后將連接長江路與紫荊山路、航海路、通站路,形成東西、南北向的骨干通道,成為鄭東、金水管城、二七等片區溝通的重要紐帶。對于完善鄭州市“環線+放射”型城市主骨架路網,構筑快速繞城快速路環具有重要意義。
(1)道路等級:城市主干道。
(2)橋梁寬度:主橋(左右幅合修)38.5 m,引橋(左右幅合修,標準寬)25 m。
(3)荷載標準:城A荷載,人群按《城市橋梁荷載設計準則》規定取值。
(4)設計車速:80 km/h。
(5)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按Ⅶ度設計,Ⅷ度設防。
紫荊山路、長江路組合立交工程長江路主線高架橋跨越京廣鐵路干線(通行動車及客、貨車)和鄭州客技站,其下方場地條件復雜,鐵路管線和設施眾多。京廣鐵路干線7條股線,其中自西向東第5、6條為客運線,其余為貨運線;客技站14條股線,股線間距比較密集,主要是用于客車進出檢修;京廣路干線與客技站之間為檢修車間。
2.1 總體路線方案
(1)因路線平面線形和滿足高架橋與其他道路交通銜接功能的需要,跨鐵路主橋兩側邊跨均進入了路線平面曲線和變寬分叉區(兩側主線橋均有匝道橋接入)。
(2)小里程側因A匝道接入主橋,限制主橋邊跨大小,制約橋梁方案配跨。
(3)主橋兩側緊接匝道均無變速車道漸變段,全橋車道布置為3車道+4車道不對稱布置。
2.2 跨電氣化鐵路影響
根據電氣化鐵路結構凈空控制應按照雙層集裝箱運輸控制, 因此鐵路限界采用8.05 m, 考慮上跨結構與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承力索安全距離不小于0.8 m, 同時考慮橋梁施工選擇掛籃等施工設備的操作空間要求, 結構最小控制點凈空選擇采用8.05 m+0.8 m+3.5 m=12.35 m。橋梁邊緣與電氣化接觸網立柱之間凈距不小于3 m,橋墩距接觸網回流線凈距不小于2 m。該橋小里程主墩施工時,需對鐵路路基進行必要的防護,保證鐵路路基的穩定及運營安全。
3.1 鋼-混結合梁斜拉橋(方案一)
主橋采用雙塔雙索面鋼-混結合梁斜拉橋(圖1),跨徑布置123 m+304 m+123 m,主梁采用工字型鋼縱梁,梁高2.5 m,縱梁間距31 m,橫梁間距4 m。橋面板采用C60預制混凝土板,板厚26 cm;斜拉索標準索距為12 m。主塔采用外傾雙柱式混凝土塔。橋塔錨固方式采用鋼錨箱錨固,主梁采用錨拉板錨固。橋面全寬為38.5 m,高塔橋面以上塔高86 m。主墩每個承臺下接32根直徑1.8 m的鉆孔灌注樁。

圖1 鋼-混結合斜拉橋結構示意
主梁鋼材采用耐候鋼。這類鋼的主要特點是在大氣中最初表面也產生銹蝕,但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它的表面生成致密而穩定的銹層,從而阻止了銹蝕的發展。經濟性上,耐候鋼材料的一次性投資略高于同等級普通合金鋼材,但從橋梁成品角度看,由于工廠和現場減少了部件的表面處理和涂料,所以無論近期遠期都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耐久性上;由于耐候鋼良好的耐腐蝕性,避免了后期維護對鐵路運營的干擾和影響。
主梁采用懸臂拼裝施工跨越京廣鐵路干線和鄭州客技站(施工期間在京廣路和客技站上方搭設防護棚架),剩余邊跨主梁采用支架拼裝施工。方案一設計效果見圖2。
3.2 混凝土主梁鋼橫梁斜拉橋(方案二)
主橋采用雙塔雙索面混凝土邊主梁鋼橫梁斜拉橋(圖3),跨徑布置123 m+304 m+123 m。主梁采用混凝土邊主梁,梁高2.5 m,縱梁間距30.75 m,橫梁間距4 m。橋面板采用C60現澆混凝土板,板厚26 cm。斜拉索標準索距為8 m。主塔采用A型混凝土塔。橋面全寬為38.5 m,高塔橋面以上塔高86 m。主墩每個承臺下接32根直徑1.8 m的鉆孔灌注樁。

圖2 方案一效果

圖3 混凝土主梁鋼橫梁斜拉橋結構示意
主梁采用懸臂澆筑和支架澆筑的施工方法。跨越京廣鐵路干線和鄭州客技站(施工期間在京廣路和客技站上方搭設防護棚架)采用懸臂澆筑施工,剩余邊跨主梁采用支架澆筑施工。方案二設計效果見圖4。

圖4 方案二效果
3.3 下承式鋼箱系桿拱橋(方案三)
長江路跨鐵路橋主橋方案三采用了跨徑275 m的下承式系桿拱橋(圖5)。主拱采用鋼箱截面,拱軸線之間跨度為275 m,矢跨比采用1/5,拱肋寬度為3.0 m,拱肋高度從拱腳6.8 m變化到拱頂4.0 m。橋面全寬39 m。主橋箱梁采用斜腹鋼箱梁,梁高3.0 m。下部結構采用矩形墩,承臺分修,每個承臺下接12根直徑2.0 m的鉆孔灌注樁。
一般拱橋結構施工可采用懸拼拱肋再吊裝主梁結構的施工方案,但在施工期間對運營鐵路干擾很大,實施風險較大,難以得到鐵路部門的認可。而采用本橋型結構可采用頂推法施工,主梁及鋼箱拱肋可在西側空地上搭設支架預先拼裝完成,再縱向頂推就位,施工期間需在鐵路股道空地處設置臨時支墩,對鐵路有一定的干擾。同時主橋結構在平面上可以避開路線匝道分叉口變寬處,能夠降低設計和施工難度。
3.4 方案比較
長江路跨鐵路主橋三種方案比較表見表1。

表1 長江路跨鐵路主橋方案經濟技術比較
方案一結構輕盈,造型新穎,與環境融合好;結合梁主梁采用錨拉板錨固,后期橋面換索對鐵路影響較小;結合梁采用耐候鋼,不需要涂裝,減少了建設時間;后期免維護,節約維護成本;施工難度較小,施工工期相對較短,對鐵路影響較小。缺點是工程造價相對較高。

圖5 下承式鋼箱系桿拱橋結構示意
方案二造型挺拔大氣,與環境融合好;工藝成熟,施工難度較小;造價相對較低。缺點是工期較長,對鐵路影響較大;后期換索對運營鐵路存在安全風險。
方案三造型優美,與環境融合好。采用頂推法施工,需在鐵路股線之間設置臨時支墩,其施工期間對鐵路有較大影響。
通過工程造價、建設周期、橋梁造型與周圍景觀協調及對橋下京廣鐵路、客技站的影響等方面的比較,方案一可實施性更強,作為推薦方案,方案二作為備選方案,方案三不予推薦。
本文對長江路跨鐵路橋主橋設計提出了三種方案進行比選,最終推薦鋼-混結合梁斜拉橋方案。在方案比選過程中,筆者對各方案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比較,以期為此類項目橋梁的方案設計提供參考。
[1] 戚志河,陳玉剛,石少華,等.張家壩州河大橋初步設計方案比選[J]. 四川建筑, 2013(8):108-110.
[2] 陳立平.甬江大橋方案設計及分析研究[D].浙江大學, 2007.
U442.5+2
A
[定稿日期]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