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桔 鄒姍倍
(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四川 都江堰 611830)
信息時代下自然保護區的智慧化管理實踐
王巍桔 鄒姍倍
(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四川 都江堰 611830)
信息化技術在保護區的運用,將徹底改變保護區落后的人工管理模式,實現保護區行政管理、資源保護、科學研究的智能化和智慧化,大力提升保護區的資源保護與科學研究水平。提出信息化技術為保護區管理帶來的改變,以及信息化建設與運行維護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信息化技術;智慧化;創新
在我國,保護區多有地勢偏遠、地形復雜、覆蓋面大、資源監測和保護任務重的特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眾對自然資源的保護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些都為我國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要求意味著需要高效率、高質量、高效益,這都迫切需要我國的自然保護區由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走向智慧化管理模式。
1.1 行政管理效能較低
由于復雜的地理環境因素影響,保護區在人工管理模式下存在行政管理人員出勤考核不準確、巡護監測情況掌握不清楚、公文流轉及政令執行相對緩慢等問題,大大降低了管理機構的行政效能。
1.2 數據資源綜合利用率偏低
自然保護區的各項科研工作,不僅需要將大量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還需要將多項數據指標進行關聯性對比和分析。在人工管理模式下,各項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是以手工填寫和紙質存檔的方式進行的。這種方式不僅很難將多項關聯指標相對比,更不能及時將數據進行分享,大大降低了數據的利用率。
1.3 災害預警和突發情況下快速響應能力偏低
災害預警和突發情況的快速響應是保護區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全面掌握實時情況對保護區的災害預警和應急決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人工管理模式下,這些數據需要人定期到現場進行觀察和手工記錄,數據來源不夠及時、準確,這大大降低了保護區在災害預警和突發情況下快速響應的能力。
2.1 實現行政管理智能化
通過信息化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徹底改變保護區分散的保護站點訊息溝通不暢的問題,實現多點的統一化管理;基于統一物聯網基礎平臺,可搭建統一的OA辦公平臺,將公文流轉和政令發布線上化,提高政務辦公效率;搭建的巡護監測信息傳遞和直觀展示平臺,可使管理者能第一時間掌握巡護工作開展的情況,以便協助管理者進行管理決策。通過信息化技術的運用最終可實現管理的智能化。
2.2 實現數據資源獲取的自動化
大部分保護區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必須以充分、準確的數據和信息為依據[1]。而這些數據的獲取,在人工管理模式下,需人工定期到現場收集并進行紙質填寫,且不能自動處理。通過信息化技術的運用,這些數據的獲取可實現自動獲取、傳輸和統一存儲,工作人員在需要的時候只需調取即可,甚至還可以通過智能化數據分析,直接獲得想要的結果。
2.3 實現數據的深度挖掘和交互共享
在自動化獲取數據后,可通過統一數據庫、云計算和大數據挖掘等先進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將原本單一的數據進行交互共享,并實現對看似相互獨立的數據指標進行深度的分析和挖掘,為科學研究提供更為全面的數據。
3.1 培養專業人才、成立信息化建設管理機構
我國自然保護區的信息化建設工作目前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缺乏信息化專業人才。保護區管理機構應注重培養信息化建設人才,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應成立信息化建設管理機構,負責保護區的信息化建設和維護工作,為區域信息化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3.2 統一規劃、分步實施
保護區的信息化建設需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在系統平臺搭建前期,應該進行統一的規劃、分步實施,在突出工作重點需求的同時,兼顧系統的整體性,節約資源的同時也便于日后的維護和管理;二是在數據庫平臺建設中,統一數據存儲模式、格式標準和交換的共享標準,方便數據之間的交互使用、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數據資源的擴展性運用能力。
3.3 堅持創新建設
信息化建設所需的軟硬件設施、設備更新換代較快。在信息化建設項目的整體設計中,應結合功能需求,選擇科技前沿的產品和設計理念,在系統開發的過程中保持接口的開放性和可融合性,以滿足保護區不斷增長地各項業務的處理需求。
4.1 必要的資金保障
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高投入的科技型項目,其社會效益的顯現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需要有固定的資金保障其持續性運轉。往往在信息化項目建設的研究階段,保護區管理機構就應將其運行經費進行長遠考慮,并納入預算。
4.2 市場專業隊伍與保護區業務部門協同維護
信息化系統維護難點在于軟件系統的維護。并且,隨著保護區業務的發展,軟件系統的擴展使用和升級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因此,需要組建具備軟件開發專業能力的市場團隊與保護區業務部門相互協作的維護團隊,開展信息化系統的維護工作,以達到信息系統的持續先進性和實用性。
4.3 積極探索運營維護的新模式
就目前而言,保護區的信息化維護經費基本是由國家配套資金進行支持的。而自然保護區大多具有其獨特的自然資源,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積極探索新的運行方式,在政策法規允許的情況下,將其獨特的自然資源引入商業化運作,多渠道地湊集資金,以減輕財政負擔。在臥龍自然保護區,便是與央視網-熊貓頻道合作,將其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大熊貓的實時生活情況以網絡直播的方式向全球進行直播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1] 楊芳,鄺奕軒.淺論自然保護區管理信息化建設[J].林業調查規劃 2005.Apr:30(2):50-52
S759.9
A
1003-5168(2015)11-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