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金芳
摘 要:中國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齡化時代,銀色產業具有廣闊的增長空間。但是,目前中國銀色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老齡人口的實際需求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對中國老齡化現狀及銀色市場需求現狀及機遇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是制定科學合理的銀色產業發展戰略的前提。
關鍵詞:老齡化;老無所養;銀色產業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1-0037-03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首部老齡產業發展藍皮書《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顯示,中國已經處于老齡社會初期。根據聯合國的標準,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0%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以上,那么這個國家就已經屬于人口老齡化國家。而據2014年1月2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消息,2013年中國60周以上老年人已超過2億,占總人口比例14.9%。而且在以年均800多萬的速度快速增加。據此,2020年老齡人口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釋放了銀色產業發展的空間。而目前中國銀色產業僅占國內生產總值不到3%,與歐美高達18%的比例相差甚遠。從中國老齡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中國將成長為全球銀色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一、中國銀色產業的機遇
(一)養老機構市場缺口大
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家庭規模和結構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養老方式從家庭養老走向社會養老是大勢所趨。而目前中國的現狀是社會養老機構嚴重不足。2013年8月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召開了全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會,會議剖析了中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并指出了中國養老業現狀:目前中國養老業主要存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養老床位缺口較大、服務供給不足,醫療康復、精神慰藉等專業性服務不足,社會參與的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會上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各類養老機構有近4.5萬家,養老床位431.3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22.24。
在中國現有的養老機構中,有七成屬于公辦養老機構,三成為民辦養老機構。目前的情況是:一方面公辦養老機構嚴重供不應求。要想進入公辦養老機構,往往需要排隊等數年;另一方面,民營養老機構又常常因為服務不到位、價格昂貴等因素入住率低,虧損嚴重等問題突出。近幾年,雖然各地都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加大了對養老機構建設的投入,但與老年人實際需要相比,仍存在巨大的缺口。
(二)老人消費品市場潛力大
2013年6月在廣州舉行的中國養老高峰論壇會上,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張愷悌指出:中國老年人消費市場具有廣闊的增長空間,但目前中國的老年消費市場與實際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與老年事業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相關專家學者也指出,未來中國老年人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老齡人口數量的增加,直接加大了老年人用品市場的需求量。來自老齡委的相關統計數字顯示,2012年中國老年消費規模達1.3萬億,預測2020年將達到3萬億。國家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的數據表明,2010年中國老年人口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3萬億元,實際潛在的需求可能要遠遠超過這一規模。保守的估計,老年人以3億人計,每人每年消費5萬元,就得15萬億元,相當于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3%。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口即將步入老齡人群。不同于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人群,他們擁有足夠的財富選擇較高層次的養老服務。
(三)老年人服務市場呈井噴式增長
2012年,全國老齡辦發布的《2010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情況》顯示,截至2010年的十年間,老年人城鎮上門護理服務增長3.9%,利用增長三分之一,需求增長83.9%;上門做家務服務增長近1倍,利用該服務增長4.8倍,需求增長2.9倍;老年飯桌或送餐服務增長7.9倍,利用增長88倍,需求增長5.1倍。農村上門護理服務增長1.75倍,利用增長3倍,需求增長1.24倍;上門做家務服務增長1.06倍,利用增長3倍,需求增長1倍。據老齡委的數據,僅2億老年人需要的家政服務起碼在3 000萬人左右,而僅僅對這3 000萬人的各種培訓就將連鎖地創造出巨大的產值。
(四)老年人醫療市場難以滿足需求
隨著中國老齡化趨勢的增加,高齡人口的規模越來越龐大。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中國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將逐步增多,2020年將達到2 900萬。失能老年人口也將大幅增長,2020年將達到4 700萬,到人口老齡化的高峰年2053年,將超過1億,而高齡人口往往因為生理機能的退化,成為各種慢性疾病的高發人群。據2012年發布的《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統計,中國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老年慢性病確診患者2.6億。老年人群呈現出“患病人數多、醫療成本高、患病時間長、服務需求大”的典型特點。
老年人群患病人數多是正常現象。但是,中國現有的醫療機構很難滿足數量如此龐大的老年病患的需求,這一方面加大了現有醫療機構的壓力,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也給未來專門針對老年慢性疾病的醫療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五)老年人文化娛樂市場需求強勁
世界衛生組織于1990年提出了“健康老齡化”的概念,強調要采取有效措施,使老年人延緩衰老,提高其健康壽命和壽命質量。一般地認為,“健康老齡化”的標準是:性格健全、人際關系和諧;情緒穩定,能應對緊張壓力;適應環境,能參與社會活動;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學習、記憶能力;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
老年人由于社會角色的變化,加之衰老、疾病的增多,往往容易產生孤獨、空虛、消沉感和對個人價值的困惑。積極參與旅游、攝影、歌舞、書畫等文化娛樂活動,對健康老齡化具有積極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人群即將步入老齡社會,他們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和消費能力和消費層次都不可小覷,特別是電子時代的老人絕非吃飽喝足就能滿足,他們有自己的“族群文化”需求,這些都無疑為老年人文化娛樂市場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對中國銀色產業發展的構想
(一)尋求多樣化養老模式
隨著中國養老服務需要求的擴大,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和供不應求的社會機構養老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龐大的老年人群的養老需求。為此,必須尋求多元化的養老模式,以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目前,較好的可借鑒的養老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居家養老。這是一種以居家為主,由社區專門服務人員提供專業化的生活照料、醫療護理、日常生活問題的處理等服務的模式。主要針對體弱多病又不愿意進入或無法進入養老機構的高齡空巢老人。
2.家政養老。這是一種由家庭主要成員出資或老人自己出資,由專業家政服務人員定時入戶或長期入戶,為老人提供部分或全部生活服務的模式。這種模式最需要解決的是家政服務人員渠道的合法化的問題。
3.社區養老。這是主要是針對老年人口較集中的社區采用的一種養老模式。這種模式通過在社區建立老年餐廳、老年服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方式,為社區老年人群提供各種活動和服務設施。老人們基本上是白天進社區活動,晚上回家居住。
以上養老模式是在近幾年的養老模式探索中較成熟的幾種模式。也有一些更具有創新性的養老模式值得借鑒。比如家庭寄養、托老所、會所養老、老年公寓等等。
(二)積極備戰銀色消費品市場
如前所述,未來中國老年消費品市場的發展空間巨大。因此,國家應當積極制定銀色產業發展戰略,對老年人消費品市場做出長期的規劃。
首先,深入研究中國不同年齡段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及消費特點,并根據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步入老齡人群的時間表,預測不同年齡段老年人消費品需求狀況,并做出階段性的部署。
其次,針對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以便捷、高效、低成本為目標,構建完善的老年人消費品市場服務體系。
最后,重視對老年消費品市場的細分化,區分出因消費能力、年齡段、職業背景、文化習俗等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消費特征的老年人群,并有針對性地為不同人群研發和生產不同的產品,以滿足各類老年人群的需求。
(三)大力培養和培訓各類專門人才
目前,中國從事老年人管理和服務的人員需求空缺大。特別是專門針對老年人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緊急救護、健康指導、精神撫慰等方面服務的人才需求量很大。對此,應當制訂系統的人才培訓計劃,以滿足需求。
首先,在合適的高校設置相關專業,培養專門從事老年人問題研究的管理的高級人才。2003年,國家教育部批準中國人民大學設立老年學專業,培養了一批從事老齡問題及相關學科研究、教學、管理、對外交流的高級人才。其他一些大學也開設了一些與老年問題相關的課程。但是,這遠遠不能滿足中國日趨嚴重的老齡化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的需求。因此,國家教育部應當考慮增加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數量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原有相關專業的培養層次。
其次,大力培訓各種專業服務人員。需要明確的是,如今老年市場的服務人員已不再僅僅是具有生活照料能力的“保姆”,還應當具備醫療、緊急救助、保健養生、營養指導、精神撫慰、文化娛樂、法律咨詢等等能力。因此,相關機構應當制定出全面的培訓計劃,并提供高質量的培訓隊伍,以保證滿足老年人服務市場的需求。
(四)通過進一步完善社區醫療服務滿足老年人醫療需求
因為老年人大多患有各種慢性疾病,他們需要長期的醫療護理。但因為行動不便,最適合他們的醫療服務的特點就是便捷。而社區醫療機構因為距離居民聚居區近,方便老人就醫。
為滿足老人的醫療需求,完善社區醫療機構的重點一是增加慢性病治療的醫療力量;二是一定要具有緊急救護的能力;三是要增加老年人病床;四是配備專門診療老年疾病的醫療設備。這些條件是滿足老年人醫療需求的基本條件。
(五)重視對老年人文化娛樂市場的開發和建設
可供老年人選擇的文化娛樂活動比較有限,但也還是比較豐富的。比如可以陶冶和愉悅心情的書法、繪畫、棋牌、唱歌等;可以強身健體的舞蹈、太極、健步走等戶外活動;可以滿足精神需求的旅游等團體活動。
如前所述,健康、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有助于老年人過上健康的老齡化生活,這對家庭和社會和諧都有積極意義。為此,應當從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的引導各地重視對老年人文化娛樂市場的開發研究,為老年人提供豐富的、高質量的文化娛樂服務。
總之,中國必須面對越來越嚴重的老齡化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但是,對待老齡化的問題一定要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一定要在老齡化的初期階段做好長遠的規劃,千萬不能等到人口老齡高峰來臨時被動而行。對待老齡化的問題,一方面要學習日本、美國等國家成功的經驗,另一方面也要吸取它們的經驗教訓,盡可能使中國在步入人口老齡化高峰時還能健康運行。
參考文獻:
[1] 諸康.論銀色產業的發展導向[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1.
[2] 張荷.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老年消費市場的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1.
[3] 祁峰.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及對策[J].生產力研究,2010,(7).
[4] 范志超.關于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的思考[J].現代商業,2009,(17).
[5] 張守德.銀色產業與經濟發展[J].集團經濟研究,2006,(01S).
[6] 張啟杰.關注老齡一族做好銀色營銷[J].商業研究,2005,(17).[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