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藝
(綏化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00)
審計風險是指審計的主體所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現階段通過審計抽樣并不一定能發現會計報表中的錯誤,因為我國審計的復雜程度相當高,所以我們想利用審計抽樣去發現會計報表中的相關錯誤項目情況只是一種奢望。因為還有非常多的舞弊行為隱藏在審計之中,這些情況是很難被發現的,而且我們很難判斷出在審計的實施過程中,審計人員的行為是否真正做到了謹慎,如果某個公司并沒有實際的能力去償還債務,通常報表使用者的第一感覺就是審計方面有失誤才會造成這種結果的,造成這樣一種錯覺的根本是對于審計人員的真正作用是什么,報表的使用者根本就不清楚,并且對審計人員的期望過高,分不清審計失敗和經營失敗的區別。因此研究審計風險的重大現實意義,主要在于改善我們的審計思路,以及降低我們的風險損失。
要想了解審計風險,首先我們要從它的本質及特征入手。其實風險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人們在實際的生活當中,無時無刻都會面臨著風險,雖然人們看不見摸不著它,但是它卻是真實存在的,人們對于風險的理解一般有四種:第一,因為未來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所以用于衡量波動程度才是這一觀點出現的主要原因。第二,出現壞的結果,這一觀點只是單一的指向了不確定性中不好的方面,將好的方面以及不好不壞的結果排除了。第三,壞的結果本身,比如人們不敢去冒風險的時候,這里的風險就是指壞的結果本身。第四,不利事件所發生的概率及其后果。風險的特征主要有五個方面:
第一,客觀性。因為決定風險存在因素的獨立存在是相對于風險的主體而言的,因此不管人們能否注意到這一點,只要滿足相應的條件,它就有可能使風險變為現實。
第二,可變性。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客觀環境和時空條件對風險的存在都有一定的聯系,若這些關聯的條件出現變動時,風險也就有可能發生變化,風險的可變性不僅包括風險的性質,還包括風險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范圍內被消除的可能。
第三,相對性。在一定的時間、地點以及條件下,風險主體的不同也就決定了風險大小的不同。
第四,可預測性。我們都知道風險是不確定的,但是卻是可以預測的,對于風險的主體來說,風險隨時都有可能變成現實,但是風險主體是可以通過建立相關的信息溝通渠道并運用一定的方式去分析以及預測風險的。
第五,風險的價值和風險的損失具有對立統一性。經濟活動中的風險與其他的風險種類不同,由于經濟收益與經濟活動中的風險是彼此共存的,若創建經濟無風險卻有收益,每一個人都會去創建經濟的,而有風險沒有收益的經濟是沒人去做的,所以我們說風險是收益的代價,我們想要獲取利益,就必須要承擔相應的風險。
審計是一種獨立的經濟監督形式,而每一個部門對于設計的期望都是不同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希望的是用金錢來換取用以決策的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預防公司等組織的營私舞弊的行為。但是設計人員認為使得經濟事項存在不確定的原因主要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復雜性造成的,并且要想做到會計信息的非常精準,這種不確定性是重要的阻礙,所以審計者認為審計承擔的只是在合理的區間所保證的責任。
第一,固有風險。影響會計師注冊評估的因素有三點:一是經濟業務的特性,因為不同的固有風險是由不同的經濟業務產生的。二是被審計單位的內外部經濟環境,因為經營環境的不同所產生的固有風險也不盡相同。三是審計情況。判斷固有風險的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從對審計單位情況的了解程度出發,如果單位在之前的審計過程中發現了許多的問題,那么就說明其固有風險是比較大的。國有風險是審計風險的一部分,有固有風險的存在,才會形成審計風險。
第二,控制風險。影響控制風險水平的因素我們概括為對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以及單位自身內部控制的局限性。控制風險與審計風險之間是隸屬關系,控制風險是審計風險的一部分,控制風險與審計風險的關系是互相成正比的關系。
第三,檢查風險。該風險是唯一一個風險要素能被注冊會計師所控制的,因此可以說注冊會計師的工作是緊密聯系于檢查風險水平的,影響檢查風險的各項因素都會一直處于審計的過程當中,由于注冊會計師能擴展的風險有檢查風險,因此檢查風險直接關聯于審計風險,如果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發現檢查風險高的話,那么審計風險也會相應的增高,反之則會降低。
因為獨立的審計準則是目前我國所有注冊會計師都要遵守的準則之一,無規矩不成方圓就是這個道理,而這一準則的出現也是為了確保我們的注冊會計師出具更有可靠性和說服力的業務報告,然而因為注冊會計師有關的審計業務會受到自身局限的一部分影響,使得注冊會計師在某些情況下都要按照準則的要求去完成相關的任務,這時候注冊會計師所出具的業務報告有可能就會存在虛假的內容,在這樣特殊的情況下,對注冊會計師來說,法律就會喪失意義,并且相對應的風險就由注冊會計師來承擔,因此,確定注冊會計師法以及審計準則在法律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注冊會計師這一行業的特殊性,使得我國現階段所實行的法律制度沒有使市場建立起可以讓無限責任發生作用的一種民事賠償機制,因為我國對注冊會計師一直奉行重行政責任,而輕民事責任的態度。就我國目前的法律而言,與民事責任有關的法律法規還不是非常完善,所以我們要逐步加強民事賠償機制建設。
現階段我國的大部分公司中,都會出現內部人控制公司的情況,使得公司監督者的位置始終處于空置狀態,這也是出現大量會計師事務所遷就上市公司現象的真正原因。可是這種狀況會損害注冊會計師發表審計意見的地位,與此同時也加大了審計的風險,所以我們要及時改變這種狀況,逐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
應當適當改變現有的單用贏利指標考核、監管上市公司的模式,由于這一公司過去的業績是體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贏利指標上,因此看不出公司未來的業績如何,畢竟未來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任何一個企業你只要想贏利,就必然會去承擔風險,那么企業的發展當中有贏利的情況,就一定會有虧本的情況,所以我們不能違背企業的經營規律。
目前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是現階段一項較為明智的選擇,審計委員會作為一種治理機制,在發現財務報表舞弊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國的證監會與國家經貿委已經在2002年頒布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準則,其中提到了審計委員會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可以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或者聘用注冊會計師,但是我們若想讓審計委員會真正發揮它的作用,仍需不斷加強審計委員會的特有獨立性以及審計人員的個人素質。
5.5.1 獨立性要求于審計委員會的重要性
在經濟、職權及人員的關系上,我們要求審計人員都應當保持獨立狀態,上市公司必須負責提供審計委員會適合的財務和資金保證,委員會是直接隸屬于董事會的,擁有獨立聘請以及解聘機構,不受其他人員的干擾,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董事會也要完全聽取委員會的意見。
5.5.2 對審計委員會成員的素質要求
真正發揮審計委員會作用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審計委員自身的素質。首先,我們要保證審計成員的獨立性,這是每一個審計委員的基礎性原則。其次,要適當加入其他與利益相關的人員,比如小股東等。最后,要提升審計委員會各位成員的基本業務素質,其中任何一個成員都應具備較強的業務技能以及專業知識。
品牌是一種無形的資產,而對于注冊會計師來說,品牌的價值就是注冊會計師的一種服務以及事務所的一種標志,這也是對審計風險的一種保證。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品牌建設對于事務所來說,其意義是相當重要的,品牌的建設有助于拓展更多的業務,從而進一步拓展市場,與此同時,品牌的建設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公眾的信任度,這樣才能夠真正確保質量,最終降低審計的風險。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品牌的建立都是需要時間去不斷發展進步,從而逐漸形成的,因此在品牌形成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時間,提高管理的水平,樹立企業的形象,注重事務所人力資源方面的管理,當品牌形成時,充分利用品牌的效應,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以便更好服務于社會。
[1] 裘宗舜.風險導向審計(序)[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
[2] 唐鍵.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00.
[3] 王會金.風險導向審計[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
[4] 董連德,陳小果.注冊會計師審計監督弱化的成因分析[J].山東審計,2002,(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