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松,周 揚,王曉棟
(黑龍江省能源環境研究院,哈爾濱 150090)
頁巖油深加工產業發展評述
陳 松,周 揚,王曉棟
(黑龍江省能源環境研究院,哈爾濱 150090)
本文敘述了國內頁巖油深加工產業發展的背景,介紹了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評價了國內頁巖油深加工的技術水平,最后對頁巖油深加工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預測。
頁巖油;深加工產業;加氫技術
頁巖油是煉制汽、柴油等運輸燃料和生產化學品的原料,其用途包括直接利用和深加工利用。直接利用是傳統的利用途徑,即頁巖油直接作為船用或爐用燃料油的調合組分直接使用。深加工利用分為兩個利用途徑:一是采用常規石油煉制工藝加工生產汽柴油,副產的液化石油氣LPG用作工業和民用燃料。二是以催化熱裂解工藝作為龍頭加工生產低碳烯烴,為下游的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等提供原料,LPG作為原料進行深加工生產丙烯和異丁烯。
頁巖油是油頁巖干餾時有機質受熱分解的產物,也稱“頁巖原油”,其碳氫比類似天然石油。因各地油頁巖生成的地質條件不同加之熱解條件的差異使得其頁巖油組成和性質不同。但是,我國頁巖油的典型性質表現為“三高一低”,即石蠟含量高、凝固點高、氮含量高及瀝青質含量低,均屬高氮石蠟基油種。
因頁巖原油與常規石油的組成有很大差異,所以需經過特殊的加工處理工藝改質為“合成原油”才能作為常規煉廠的原料。
2.1頁巖油的深加工產業發展背景
頁巖油深加工方法包括非加氫技術和催化加氫技術,非加氫技術包括熱加工、酸堿精制、溶劑精制、吸附精制等,其目的是脫除頁巖油中硫、氧、氮等雜原子化合物,獲得所需液體燃料[1]。
我國頁巖油深加工產業發展始于20世紀50年代,由于非加氫技術具有投資少、工藝操作簡單、運行費用較低等優勢,成為當時頁巖油深加工的主流技術,即撫順石油三廠所采用的熱加工——酸堿精制工藝生產汽柴油。但是非加氫技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頁巖油的非理想組分高、產品安定性差的問題。該工藝存在輕油收率低(57.3%)、產品質量差、能耗物耗高和酸堿渣污染環境等缺點。
1953年,撫順石油三廠在原熱加工——酸堿精制流程基礎上,率先將催化加氫技術引入到頁巖油深加工工藝中,開發了頁巖油熱加工——酸堿洗滌——加氫精制工藝。該工藝使產品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但仍存在輕柴油質量較差和環境污染等問題。
20世紀50年代后期,撫順石油二廠開發了熱加工——加氫精制工藝并進行了中試。該工藝與非加氫工藝相比具有輕油收率高(67%)、可獲得優質噴氣燃料和輕柴油、副產的煉廠氣用于制氫等優勢。此外,該工藝取消了酸堿洗滌單元,改善了煉廠環境。
1956——1958年,前石油工業部撫順石油煉制研究所對撫順頁巖油全餾分進行了加氫精制——加氫裂化小試試驗,輕油收率可達78.5%。隨后又進行加氫精制——催化裂化試驗,汽油收率約35%,柴油收率31%,總液收率達74%。1958年,該研究所在進行焦化——輕油中壓加氫精制工藝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撫順頁巖油全餾分焦化——輕油中壓加氫精制流程方案并搭建中試,取得較好的效果:輕油收率63.4%(對原料油),化學氫耗量1.3%。
中科院前大連石油研究所進行了茂名和撫順頁巖油全餾分高壓固定床加氫精制的研究,并與撫順石油煉制研究所合作進行了中試放大試驗,產品主要有輕柴油、錠子油、重油及石蠟等。
20世紀60年代初期,石油資源大量開發,撫順和茂名的頁巖油裝置全部改造為石油煉制和加工,熱加工——加氫精制工藝方案未能實現工業化。此后由于頁巖油可直接作為燃料油出售,頁巖油深加工發展趨于停滯。20世紀80年代,為了滿足國內提高油品質量和生產化學品的需要,撫研院提出了延遲焦化——加氫精制——加氫裂解新工藝,即頁巖油全餾分延遲焦化,焦化輕油經酸堿抽提回收酚類、吡啶類后,加氫精制獲取合格石腦油;焦化柴油經經酸堿抽提回收環烷酸、喹啉類后,加氫裂解制取合格石腦油、噴氣燃料和輕柴油組分,延遲焦化的焦炭可用作電極焦。受當時條件限制,該工藝研究未能邁出實驗階段。
2005年以來,隨著油頁巖開采量的增加,促使油頁巖煉油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一批效率高、處理量大的Galoter爐、Petrosix爐、Taciuk爐及配套干餾新工藝、新設備的投產運營,為企業增產增效提供了有效途徑。針對國內成品油升級換代提速及尾氣排放標準不斷苛刻的現狀,加氫技術以其產品質量“高端化”和加工過程“綠色化”的獨特優勢,一舉成為國內研發機構在頁巖油深加工領域中研究和開發的熱點。同時,企業為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升市場競爭力,紛紛將目光匯聚到以加氫工藝作為主要技術手段來完成頁巖油的深加工過程。目前,加氫技術已成為頁巖油深加工行業的支柱技術。
2.2頁巖油深加工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國外頁巖油加工利用大多以本國油頁巖資源為基礎,根據油頁巖的組成和性質,由不同的產品方案催生出各種加氫和裂化組合工藝。
巴西石油公司采用Petrosix爐加工伊拉提油頁巖,生產的頁巖油分餾為輕、重餾分,輕餾分經FCC制取汽油,重餾分作為燃料油,高熱值干餾氣經CLAUS制取硫磺后經壓縮分離得到LPG,剩余干餾氣作燃料或城市煤氣使用。
澳大利亞SPP/CPM公司合作,采用加拿大ATP干餾技術加工司道特油頁巖。該公司2009年實現頁巖油產量430萬噸,2013年產量預計增至700萬噸。所生產的粗頁巖油經分餾后,輕餾分加氫制取超低硫石腦油和中餾分油,中質頁巖油用作燃料油稀釋油。
美國聯合油公司于20世紀80年代建成巖石泵干餾爐加工綠河油頁巖,其處理量為10 000t/d。加工后的頁巖油送煉廠經加氫處理——加氫裂化制取汽油、噴氣燃料和柴油等輕質油品。
愛沙尼亞利用 Kiviter爐和 Galoter爐加工Kukersite油頁巖,目前正在開展頁巖油的加氫中試,以制取石腦油、低硫柴油及低硫瓦斯油;部分頁巖油用于生產精細化工產品[2]277。
LC-fining和H-oil工藝是頁巖油深加工比較成熟的技術,該技術采用沸騰床加氫裝置可加工頁巖油、渣油、油砂瀝青、煤煉油等重質油,有效解決原料油中有害雜質對煉制過程造成的危害,提高合成油的質量。該技術不足點在于,投資成本高、操作復雜,存在約占30%未轉化渣油(>538℃)的出路和產品需二次加工等問題。目前,國外已有14套裝置投入商業運轉[3],且均以重渣油作為裝置原料。
總之,在當前頁巖油加氫技術領域中,國外從事該研究和開發的科研機構并不多,且多數研究還處于數學模擬、概念研究、實驗室研究階段,僅有澳大利亞SPP公司達到工業試驗階段。
國內頁巖油深加工技術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和沉淀,已形成自己的特點。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國家對油頁巖產業發展的鼓勵政策出臺后,油頁巖生產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紛紛共建多種形式的“油頁巖產學研用”合作模式,積極開展頁巖油深加工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撫研院開展了以頁巖油全餾分為原料制取清潔燃料的研究,開發出加氫裂化——加氫處理反序串聯(FHC-FHT)組合工藝技術,中試結果可生產滿足歐V標準的清潔柴油、優質石腦油,且柴油收率高達81%,總液收率可達97%,化學氫耗僅為2.93%。中國石油大學和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進行了頁巖油柴油餾分加氫精制生產優質清潔柴油技術的研究,均獲得比較滿意的結果。
我國頁巖油深加工技術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其原因在于雖然我國油頁巖工業起步較早,干餾工藝水平與世界同步,但自20世紀60年代至21世紀初,油頁巖下游的深加工技術沒有長足進步。從根本上講,一是近40年來基本上沒搞下游深加工,起步晚、底子薄。二是多數已開發的工藝沒有達到工業示范階段,缺少工程放大經驗,造成上下游無法銜接。三是老的工藝方案明顯帶有時代特點,即“高耗能”、“高污染”、“低產出”,無法適應當前行業推行的“節能降耗、減排增效”的要求。四是一些新技術、新工藝仍處于實驗室開發階段,有些已經申請專利并授權,但是這些新技術、新工藝距工業化生產尚有一定的距離。
因此頁巖油深加工的總體水平還有待提高,其研究開發的空間和潛力還很大。
目前,國內有30多家企業從事油頁巖綜合利用項目,但由于部分企業采取項目分期建設,規避風險;部分企業等待國家出臺優惠政策,深加工的配套設施緩建;部分企業持觀望態度;甚至還有部分企業打著深加工的旗號,將頁巖油直接投入燃料油市場銷售。截至2013年底,只有撫礦集團配套年40萬噸頁巖油加氫精制裝置投入試生產,其他企業仍以油頁巖開采和干餾煉油為主。
我國油頁巖資源豐富,根據2004——2006年新一輪中國油氣資源評價結果,國內油頁巖預測資源高達7 199.4億噸,油頁巖可采資源量2 432.4億噸,折算成頁巖油資源量476.4億噸,頁巖油可采資源量159.7億噸,頁巖油可回收資源量119.8億噸[2]250,為我國頁巖油深加工發展奠定了雄厚的資源基礎。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對石油需求正在不斷的增長,加之油頁巖開發利用技術的不斷進步,非常規石油資源——油頁巖——的開發和利用正在升溫。像撫順、樺甸、羅子溝等老礦區先后恢復了頁巖油生產,尤其是2005年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國內油頁巖的開采量也隨之增加,為油頁巖下游深加工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當前國內油頁巖煉油的生產成本約2 800~3 400 元/噸,頁巖油深加工成本約1 000~1 500元/噸,如果以國際原油價格長期高于60美元/桶,深加工方案暫按加氫石腦油、柴油為主產品的燃料型方案進行預測并估算(國內燃料油市場加氫石腦油6 800~6 900元/噸、加氫柴油7 150~7 300元/噸),頁巖油深加工項目將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受世界性的能源危機、石油價格波動和對液體燃料需求增長的影響,油頁巖產業將成為21世紀能源領域的“朝陽產業”,頁巖油深加工作為上游油頁巖煉油產業的延伸,其推廣應用的前景廣闊。
[1]趙桂芳,姚春雷.頁巖油的加工利用及發展前景[J].當代化工,2008,37 (5):496-499.
[2]錢家麟,尹亮.油頁巖——石油的補充能源[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8.
[3]李大東.加氫處理工藝與工程[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4,:77-81.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Oil Deep Processing
CHENSong,ZHOUYang,WANGXiao-do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90,Chin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ndustrial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shale oil deep processing,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industrial development,analyzes the technology ofdomestic shale oil deep processing,andfinally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oil deep processingindustry.
Shale oil;Shale oil deep processing;Hydrotreatingtechnology
TE664
A
1674-8646(2015)07-0010-03
2015-04-30
黑龍江省科學院科學研究基金“頁巖油深加工工藝關鍵技術的研究”
陳松(1969-),男,遼寧大連人,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石油化工及煤化工能源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